聪明之花含蓄盈盈

(朗读者:赵朋)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为世人熟知,但通读的非研究者应该不多,因其故事细碎、人物众多,读之印象深刻者大概十之一二,这个故事可列其中。寥寥数句,人物、事件、行为、对话等皆备,孔融的机敏狂放、陈韪的老气横秋跃然纸上。观之莞尔,虽然老同志被小年轻呛得不轻,但其观点发人深思。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了了者,聪明也,意为小时候明白通晓,长大未必就好,这不禁让人想起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天资聪颖的神童,被其父作为显摆和赚钱的工具,结果年至弱冠,已是“泯然众人矣”。对此,王安石感慨:“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言简意深,正是告诫世人后天学习是多么重要。

不过对于这点,当代中国家长倒是不需提醒:从胎教开始,三个月上亲子班,三岁上英语班,四岁学钢琴,六岁学奥数……只要有想法,形形色色的特长班、兴趣班、课外班就在那里,有增无减,只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忽悠无数家长前赴后继、甘心情愿去送钱。每每听说谁家孩子上了七八个“班”,都让人无限敬仰:孩子是超人,家长更是钢铁战士!但环顾四周,即便如此,“泯然众人矣”仍是常态。

最近读《今生今世》,越看越让人“恶”从心生,文字的惊艳已经掩盖不住三观的颠覆,尤其是最后一章,竟然把心狠手辣的黑帮头子和流氓之妻夸成仁人志士、乱世侠女,真是让人压抑不住想骂的冲动。但冷静后再通翻,也不能不承认,书中有些观点还是值得认可。比如对于教育,作者认为,“小孩且亦不可知识开的太早。……学校里亦是功课忙逼,读书像拼命,这其实不好,知识的根本是智能,他们把根本来伤了。”因为,“聪明只能要含蓄如花朵的盈盈,知识与技能才可以是从它生出来的仪态万方。”

繁华太盛难继,花开怒放易凋,徐徐图之,方可长久,意即“惟简可以使繁,惟静可以用动”。这种“简静”的观点,实际也是推崇一种顺其自然、适当引导的慢过程。想想也是,数数至百,二岁四岁有何区别?六岁方可控笔,何必逼着早书?幼儿时在苦读,那什么年龄该玩耍?当然,放之任之也不可取,尊重小苗的天性,辅以阳光和风雨,才能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过来人说:玩命抢跑,三年级都找齐;拔苗助长,后劲难以维续。过来人还说:要甘于承认自己的孩子只是个普通人,这样有一点进步,就有一点惊喜。听后,心有戚戚:漫长的人生路上,健康的身心,远比“小时了了”更给力。

上一篇:珍宝or介草?

云无心,以出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