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问题的答案,早就在你心里
会被问到许多关于选择的问题,离婚或不离婚、文科还是理科、养猫还是养狗、接不接受突如其来的另一种生活……我时常也会遇到这些困扰,关于纠结和该如何抉择。
后来跟好友聊到这个话题时,她说,每个人往后会选择什么类型的职业、和什么样的人结婚,成为怎样的人,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现在就可以预见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一生都在渲染这个底色,不管加入多少标签,终究是同一种人。
而我发现身边一些我了解的人,在百般纠结之后做出的某个选择并未出乎意料,或者说当他们在寻求建议、两难抉择的时候,其实内心早就有答案,他们寻找的只是一种认同、需要从别人口中得到内心所倾向的那个选择。
曾有个女孩子问过我:是该继续融入舍友的圈子里避免形单影只、还是告别圈子做更舒适的自己?
她在进入大学时,四个女生一个宿舍。其中有个女孩子很自律,她有自己的节奏和安排,每天做什么事看什么书,经常独来独往。其他两个女孩是一个小团队,整日潇潇洒洒过日子,奉行大学就该及时享乐,看电影看演唱会、吃美食、追时尚、讨论帅帅有才的学长、在不喜欢的课上睡觉或回宿舍睡觉……
而她害怕孤单,不喜自己一个人吃饭上课,所以决定融入那两个舍友的圈子里,同他们一起上下课,做一切看起来潇洒快乐的事。慢慢地,形成了三个人的小圈子,周末一起去逛街买衣服、吃东西看电影,初入大学无依靠的不安感渐渐消失,但她觉得自己没快乐得那么走心、反而隐隐有种孤独的滋味。
一次,三个女孩子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另一个城市去听了一场演唱会。演唱会散场后,那两个女孩依旧特别兴奋,叽叽喳喳地延续方才的尖叫。
而她突然觉得在万人共同沉浸在同一种呐喊和情感共鸣的时候,她显得特别手足无措,像是一只误闯入鱼群的鸟儿一样,找不到自己的天空。
后来,她告诉我,演唱会回去后的第二天,按照她们的原计划是逃掉上午的选修课在宿舍补觉,而她那天早上决定去上课,两个女孩都很讶异,她说:“比起听演唱会,我更喜欢这个课。”她选择了从那圈子里走出来,该上课就上课,周末她们提议有好看的电影,若是她感兴趣就一同去、不感兴趣就拒绝。
以前考试考砸的时候,周围的人会安慰说:“没事,题目比较难,不怪你。”而自己也会说:“是不在状态,没发挥好,是做题的时候监考老师在旁边来来回回走,干扰了自己的思维,都怪别人。”总结完之后,并无法完全放心地开心地出去玩,而是想着要更努力复习才能考好。因为面对自己的时候依旧无法用“都怪别人”这个理由来搪塞,自己的内心其实很清楚,考砸了就是不够努力、水平不够,根本不是因为监考老师的干扰。
决定跟一个人分手的时候,会说是因为家人的反对、异地的压力,而内心其实知道也从来不肯承认:是因为不够爱!
如同那个女生一样,她也知道自己更适合怎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知晓凭自己的怯弱和不安,一开始是没办法强大到像那个独来独往的舍友一样,所以她选择了一种过渡方式,先找到消除不安和孤单的依靠,随后还是回归到内心的声音。
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铺》里写到:“其实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咨询只是想得到内心所倾向的选择。最终的所谓命运,还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怎么选择,你内心从来都知道答案。不要别人说你快乐你就应声地傻笑、别人说你多愁你就莫名地流泪,不要太懒惰,连自己都懒于辨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