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给我们赶走饥饿的人

给我们赶走饥饿的人

——纪念袁隆平院士

小女越洋从长沙发来了送别袁隆平老人灵车的视频:十里长街,万人追随,默默流淌的泪水,深情的呼唤:袁爷爷,您一路走好!
此情此景,曾经在电视记录片里看到过:十里长街送总理!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中华儿女爱戴你们!
其实,上午微信圈里就有袁院士逝世的消息推送,但接着就有辟谣的官方发布,令我悲痛的心情转为欣慰,心里默默祝福老人平安吉祥!
看到小女发来的视频,知道袁隆平院士真的走了。这位赶走了饥饿,解决了几十亿人粮食安全的伟人,这位一直在攀登科学高峰的世纪老人,真的离我们而去了天堂。
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对于饥饿大多都有过亲身的体验——饥肠辘辘如鼓鸣,头昏眼花软如棉。
饥饿的人对于食材的想象与创造力会发挥到极致,能食则食,不能食也想着法子食。为了尽量把食物做的稍微可口一些,因时制宜,创造了对于现代人来说十分新奇的食物。不是现在去农庄民宿吃的原生态食品,而是吃过一次,终身不想,难以下咽的东西。时常听村里老人们翻古,我还记得一些那时的人和事。
一  麦头儿粥
麦头儿粥,一种用面粉熬成的粥。其实根据它的形态,应该叫“麦团粥”合适,“麦头儿粥”应该是我们方言的音意创造的名字。
吃麦头儿粥是在端午节前后,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年前生产队分的那一点粮食,早已缸翻罄尽。新麦出来,正好解解饥荒。可是新麦并不多,那时产量不高,遇到好年景,一亩也才能打个二百来斤,要熬到早稻出来,可不能顿顿蒸馒头吃,只能熬麦头儿粥果腹。
麦头儿粥做起来很简单,将麦子在石磨里推成面粉,用罗筛筛了,将麦麸分离出来。烧一大锅开水,将面粉到在锅里,用锅铲快速的搅划,就成了稀稀的一锅浆糊,裹着少许的面疙瘩。这就是麦头儿粥了。
家境好的,多放一把面粉熬的稠一点。人口多劳力少的人家,熬的粥照得见人影,盛到碗里,筷子都不用,呼噜呼噜一口就喝干了。麦头儿粥即不好吃也不饱肚子,几泡尿就把肚子卸空了,一天到晚想吃的。麦麸是不能喂猪的,得喂人,加点盐在锅里炒炒就是喝粥的配菜了。
二  灰萝卜饭
吃过灰萝卜饭的人,而今聊起灰萝卜都直摆头,伤齐后脑壳了。皮会计就是吃过灰萝卜饭的人。
灰萝卜不是我们那儿的原生植物,是从湖区运来的。小时候我并没有见过,到是近几年菜场偶尔有的卖。我曾买了回家,切丝,加青椒,蒜叶爆炒,并以味精提味,除了有点土腥气,味道还算可以。

灰萝卜出来的季节是在冬季。用汽车运到乡粮店,各村派劳力去挑回来当口粮分给农民。皮会计就挑过灰萝卜,有时还要到二十多公里外的甘溪滩去挑。灰萝卜块头大,上初中的皮会计一担只能挑四个。
灰萝卜剁成末,加水在锅里煮熟即是饭。接开锅盖,浓浓的土腥气随蒸汽冲进鼻子,令人反胃。无油无盐,寡淡寡淡,吃了还闷脑壳,晕头耷脑。现在想起灰萝卜,胃里都翻黄水。这是皮会计的苦难记忆。
三  老万
老万,在我们村以后很多年内都会有人记的他。记得他是因为在食不果腹的年代,他常常于晚间冒险上山“偷树”而出了名。
老万一家五口人,妻子有病不能劳动,三个孩子未成年,只有老万一个劳动力,靠公分养活一家人十分困难。偷树换点口粮确实帮他家渡过了一个个难关。

老万是赶板车的。八十年代初,村里在唐家山顶开有一个露天铁矿石场。老万赶了板车从山顶往山下运矿石。从山脚沿盘旋的板车路到矿场,是三公里半的土路,坑坑洼洼,岩石裸露,山水将路面冲的沟壑纵横,很是难行。上山是牛拉着空车。下山载了一千多斤的矿石,全靠两臂夹着两根车把,使劲提起来,让车尾两根刹车棒刮着路面起到减速的作用。两脚使劲磴着路面,往前趲。
放矿石车下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车毁人亡都有可能。有一次,幺爹从山上瓦厂给我家放一车瓦下山,就因为一根刹车棒脱落,一千多斤的板车象脱缰的马突然向前急窜。幸好幺爹急中生智,将车把摆向山壁,触在山壁上才让车停了下来,避免了惨事发生。

老万的中饭是孩子送到公路边上的。一条大澡巾系成的包袱,提着两个大土钵,一钵红薯,一钵盐菜(梅菜干)。老万坐在板车尾辕,一口红薯就一口盐菜使劲往下咽。偶尔有汽车驶过,老万便淹没在漫天的尘雾里,不见了人影。
老万瘦瘦高高的,象一根竹竿,瘪瘪的肚子,好似永远没有填满食物,走路晃来晃去。这么精瘦精瘦的一个人,怎么就能干那么繁重、危险的活呢?是为了填饱肚子,为了生存吧。
四  樊队长
樊队长是土改根子,贫协委员,身上打着时代的烙印。我第一次见到樊队长是1995年代春天。村委会几位干部下乡进行春播动员,推广杂交水稻新品种汕优系列。
樊队长已然十分苍老了,悠悠时光在他脸上犁出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象日月在他家老屋打土墙上蚀刻下的年轮。樊队长木讷的听村干部讲解着新稻种的知识,忽然梗出一句:“再好,还比农垦五八好吗?”十分气愤的样子。我有些愕然?“农垦五八”产量很高的稻谷吗?回来的路上,我咨询几位年长的老组长,稍微清楚了一些水稻品种改进的历史。
五十年代初,种植“联长二号”(音,究竟怎么写不知道),亩产一二百斤。五八年从日本引进“农垦五八”,在我们山区亩产量三百斤左右。出的米很好吃,出米率较高,但不发饭。种植农垦五八很耗粪,耗药,费功夫。有“粪桶子、药罐子、工坨子”的歌谣。直到1976年代,改种了袁隆平的南优二号,产量才到了每亩500多斤。但这还不足以解决人民的粮食问题。

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提出了一个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凭当时的粮食产量,完全无法养活庞大并且还在持续增长的中国人。在三年之后,袁隆平就用持续增产的成绩给出了最好的答复:84年亩产358公斤,98年424公斤,2018年1152公斤,2020年双季亩产1500公斤。杂交稻每年増产的粮食就可养活6000万人。21世纪来了,中国不仅没有成为缺粮大国,还成了粮食主要的出口国。
饥饿年代是一段漫长的岁月,亿万人民从中走过了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都是活在饥饿之中的。老万,樊队长只是其中的一分子。他们用以填肚的也不仅仅是麦头儿粥,灰萝卜饭。稗子、野菜、草根、树皮、树叶、观音土等等,无数只要是无毒,能填肚子的东西,在那些年代,都被人民用以果腹。是袁隆平帮我们赶走了饥饿,脱离困厄。

袁隆平院士从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通过近六十年的探索,实验,推广,解决了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还给后代留下了一个“禾下乘凉”的美好梦境,激励后来的科技工作者激流勇进。
国士无双!痛失国士!“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今夜,全国的人民都为您点亮了红烛,泪光里是您禾下乘凉的身影,愉悦的微笑!是您感动了我,感动了人民,感动了世界!山川大地若是有灵,一定能记住您的丰功伟绩,万世不朽!
2021.5.22夜
后记:文章写后,觉得很肤浅,不能表达我的心情,所以没有寄给智慧先生在《书韵闲话》推出。前天,在《书韵闲话》看到《要那么多名,那么多钱干什么——袁隆平》。更加怀念袁隆平的精英气质,草根情怀。也因为袁隆平与澧洲大地那个七千年的约定!虽然,我的文字平淡,一枝一叶总关情。我对英雄,对伟人的崇敬、爱戴之情是浓厚的!文中涉及的人,我对他们经历的苦难无比崇敬!
(0)

相关推荐

  • 我们终究失去了他,身价千亿,一生朴素

    今天的午饭 很多人没剩下任何一粒米 大家永远不会忘记 这个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老人 1930年9月7日,北京协和医院响起了一阵啼哭声. 此时,长江流域也在此起彼伏的啼哭声中,看不 ...

  • “稻田里的守望者”袁隆平: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人类远离饥饿

    温史司 关注 今天18:38 大图模式 2021年5月22日注定是一个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会记住的日子.在这天,一个老人以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无比光辉的功绩走完了辉煌的一生,他就是"杂交水稻 ...

  • 致敬袁隆平——田畴上的父亲

    田畴上的父亲 --写给中国杂交水稻科学家袁隆平 汤养宗 你的奇迹就是让人吃饱每一餐饭. 多么宽广又让人小看的心愿, 对应的却是民以食为天这句高出云端的道理. 联合国粮农组织从来是个有些高冷 甚至不动声 ...

  • 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外媒集体刷屏悼念袁隆平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国际社会表示高度关切,众多外媒第一时间进行报道.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推文称:"今天,我们缅怀一位真正 ...

  • 袁隆平逝世!无双国士化成了光,照亮人类前行的路!

    还是难以接受.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 ...

  • 写一首诗,悼念国士袁隆平

    22日13时07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毕生 ...

  • 【纪念袁隆平特刊】胡建新/忆饥饿滋味.感袁老恩德

    忆饥饿滋味.感袁老恩德 作者:胡建新 在十四亿中国人中,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大多应该在内心深处,对饥饿的滋味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出生在解放之初,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也可算是生在新社会,长在 ...

  • 悼念袁隆平爷爷

    悼念袁隆平爷爷 801班    28号    莫谨宏 "我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于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 ...

  • 让我们都吃饱饭的人——袁隆平爷爷

    让我们都吃饱饭的人--袁隆平爷爷 801班    6号    邓享轩 饥饿,是一种什么感觉?只是肚子饿得叫吗?不!我们远不懂饥饿的残酷. 新中国刚成之不久,还只是一位站不用住脚的孩子,因为人口多,粮食 ...

  • 缅怀袁隆平,珍惜粮食安全势在必行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的逝世,牵动了14亿中国人的心.袁隆平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载史册.中国农业大学讲 ...

  • 【纪念袁隆平特刊】杨彬平/珍惜粮食,缅怀袁老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珍惜粮食,缅怀袁老 作者:杨彬平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2021年5月22日,神州大地地动山摇,苍天垂泪 ...

  • 简述袁隆平一生的传奇故事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漫漫说 您好,请点击下面的"关注"二字,您就可以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一起读心灵美文,悟智慧人生,做一个淡泊.宁静.善良.豁达.智慧.优雅的人.完全免费,请放 ...

  • 徐良观:难忘那饥饿的岁月

    难忘那饥饿的岁月 作者:徐良观 之所以想起那饥饿的岁月这个话题,是因为如今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不识愁滋味,衣食无忧,很少知道祖父辈们当年那愁吃愁穿的滋味. 上世纪50.60后可是尝尽了饥饿的味道,顿顿吃 ...

  • 袁隆平的安庆往事

    [声明] 本文使用图片为胡建生.汪军等所摄,在此致谢.   六尺巷文化 致力桐城文化圈(桐城.枞阳.安庆市区.怀宁.潜山.舒城.庐江)建设,讲述600万人自己的故事. 695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20 ...

  • 【班级故事】咱们一定要记住这位老人啊!

    今天的新闻,不由自主的心情沉重.我想和孩子们说点什么-- 讲讲这位一心为公的慈祥老人啊!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袁隆平被这些景象深深刺痛了, ...

  • 袁隆平曾说,一粒粮食能救国家也可绊倒国家…

    原标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来源:中国新闻网记者:刘双双 杨华峰 邓霞 张曦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