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就有除瘟智慧?什么是疫苗?一波科普涨知识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很大,关注健康的风潮升温,医学科普成全民求知刚需,更多人开始思考如何面对传染病,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上海学术出版积极布局健康人文读物,从溯古了解中国瘟疫智慧的《除瘟记——中华瘟疫神话小讲》,到新近答疑解惑的《什么是疫苗》,多部医学科普类图书进入大众视野。
“新冠病毒疫苗,你接种了吗?”这句话成为目前很多人见面时互相询问的热点话题。不少人想了解:疫苗是药物吗?疫苗是如何预防疾病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什么是疫苗》的骨干作者邓鹏飞、陈琳琰医生长期在免疫规划领域一线,从事预防接种与监测,分享了他们对疫苗和疫苗接种的认识。
这部原创类通识科普图书,由市疾控中心孙晓冬副主任主编,国内免疫规划专家刁连东教授主审,张文宏、吴凡教授、闻玉梅院士推荐。全书以人类历史上重大疫情对世界的挑战、疫苗发展进程为主线,讲述疫苗促进人类历史发展的科学事件和人物故事,普及免疫学概念、疫苗技术常识,包括新冠疫苗接种前后的饮食起居等注意事项,常见慢性病、过敏性疾病、孕产期人群等是否可接种等案例,指导性强。
业内认为,市面上关于抗疫防疫、健康医学的科普书不少,如何在医学科普板块做出特色、呼应读者需求,需要潜心捕捉,找到合适作者,从专业角度提供智力支持,为大众及时解渴。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毕旭玲,近日推出新书《除瘟记——中华瘟疫神话小讲》,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精选近百个古代与瘟疫有关的神话传说,讲解中华先民对瘟神疫鬼的想象与理解,描绘了古人与各类传染病斗争的生动画卷,传播了面对传染病的科学态度和智慧。
在古人的想象里:瘟疫长什么样子?谁是传播瘟疫的祸首?谁是除瘟防疫的英雄?了解中国古代瘟疫神话,对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传染病的关系又有什么启发?毕旭玲认为,对于人类来说,瘟疫神话揭示了人与致病性微生物的三种主要关系——二者始终处在对立关系中,人类需要不断与传染病斗争;人类获胜;二者达到微妙的平衡,共存共生。何去何从,是今人仍需思考的问题。
面对瘟疫,不同文化族群有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与各自的文化土壤,尤其是神话传承有关。在毕旭玲看来,中国神话里,盘古开天辟地,牺牲身躯创造世界;神农尝百草,找到解药来造福老百姓。在中华神话里,祖先的神是跟凡人站在一起的。而西方神话中,神高高在上,独立于人类;凡人面对灾难毫无反击,只能屈服忍受。
学者刘捷认为,《除瘟记》一书的诞生也体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借鉴传统精神鼓舞当前的抗疫斗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谈到,《除瘟记》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很深的学术性。“神话学参与人类抗疫伟大斗争,是中国文化学者的一大贡献。放眼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神话学者像中国的神话学者这样有深度有热情地参与抗疫。”
比如,《除瘟记》里苏耽老宴瘟神的故事,正体现了对瘟神这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待瘟疫的科学方式。人类在畏惧之外,更要学会与之相处的科学方式。
作者:许旸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王彦
图片来源:出版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