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柯木子 庭院生活 2021.04.24
郑板桥说:“吾毕生之愿,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俱见烟水平桥。”
板桥先生的毕生所愿穿越两百多年的时光,来到现今,依然灿烂炳焕,照亮着无数世人心中的一生所望。
愿得一院子,过理想生活。朝临日光,暮染烟霞,院子,不仅是日常起居的物质空间,更是精神的寄养之地。
日本作家横光利一说:“院子里种上古老的花,在晨曦中洗脸,这就是我的心愿。”这何尝不是大多数人的心愿呢?择一间小院,种上各色花草,春有海棠,夏照榴花,秋闻桂香,冬探红梅。漫步花草间,醉揽天上月,生活的姿态亦熏熏然。有人在繁华场上觥筹交错,有人在清静院里闲听花落。各自有各自的活法。只是当你凝视过一轮清澈的明月,静听过一场繁花绽放的声音,想起自己曾经在最繁华的街角,垂涎橱窗里精美的商品时,心里徒然升起的占有欲,才会觉得物质上的拥有原来是一种束缚。接近自然会让人心生满足,这或许就是自然的疗愈力量。
一方庭院深幽处,半卷闲书一壶茶。暂且关上尘世的喧嚣声,看茶烟氤氲,读书海沉浮。人总要有一段清简的时光,放下追逐,放下奔波,只为拨开尘世的尘雾,让茶烟,书香滋养心灵。难怪周作人先生曾说过,“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也如清人张潮所言“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外人多见“闲人”不闻窗外事的清寂孤高,谁知闭门有桃源的丰盈蕃昌?
苏轼一生性情放达豪迈,却历经宦海沉浮。被贬黄州之后的第三年,苏轼写出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旷达诗词。从此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纵然世间风雨,皆不能使他颓废。月光似水,倾洒在世间,远处青山如黛,近处波平风静,醉后的清醒,更加明澈,泛着银光的湖面清晰地照见了心灵,让他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受过唐诗宋词熏陶的我们以为尘世间的诸多不顺也能像古人一样,在山水中找到纾解的力量。但当代画家韦羲却在《明月前身》中写道,“未见山水画之前的山水,见过山水画之后的山水,是两个世界。”才深觉繁华与便利的生活需要不停地从山河里汲取。被削平的山头,被挖了一半的山体,雾霾笼罩的天空,污水肆流的溪河……心中不免隐隐作痛,唐诗宋词里的山河已不复存在,何处山水有清音,可寄余生?一间院子,装不下山河,但可以筑一石代山,修一池代河,模拟自然的形韵,构筑心中的一方山水。或许我们能在这一方山水中,重新寻到心中的唐诗宋词,悟得山水中深埋的人生哲理。
院子,始终是中国人难以释怀的情结。寻一处四方小院,重现诗词里的山河容颜,重温儿时的回忆,尽享一生清欢,亲朋常安,灯火可亲,听花开,看花落,任凭岁月中的细水长流,这便是人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