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对待老板一样对待父母”
✪愿你久经人世后,待父母应如他们当年待你时那样,无微不至,竭尽所能。
【欢迎到网易云音乐,关注@安徽共青团,和团团一起聊青春。】
最近看到了一则小故事:
在工作上失意的男人,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父亲说明天来儿子家,送自己种的白菜给他。做儿子的很不耐烦:“为了这么便宜的东西折腾什么?”话音刚落,妻子将电话接过,一边应承一边谢着父亲。
电话挂断后,妻子对男人说:“看看你对待领导那劲头,你什么时候能拿出一半来对待父亲呀?”
男人感到惭愧,在第二天父亲冒着严寒上门后,做儿子的他像对待领导一般,泡热茶、点香烟、扶车门,还在午饭时特意做了父亲爱吃的菜……父亲显露出孩子般的忐忑和惊慌,享受着儿子突如其来的关怀和礼数。
父亲归家后,母亲打来电话,向儿子描述着父亲的兴奋:父亲变得跟小孩子一样,把儿子给他倒茶、点烟、开车门的事儿,不厌其烦地讲了好几遍……儿子感受着母亲声音里的笑意,眼眶酸涩,百感交集。
倒茶、点烟、为领导开车门……这些几如现代社会生存法则般习惯性的举动,平日里,自己不知会在领导面前重复多少次。而在父亲面前,作为儿子,仅仅做了一次。
从成长心理学来看,孩子对父母从崇拜到叛逆再到无视,是一个过程。
年幼时,在他们的小世界里,父母是最为伟大的存在。后来我们站在父母的肩头,见识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羽翼逐渐丰满的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从最初的敬仰和依赖,慢慢变成了满不在乎,甚至是疏离和冷漠。
“我们的沟通不在一个层次了。”这是很多人长大后与父母相处的感想。
我不愿意像故事里一样,拿父母与领导相提并论,而更愿意以师道比拟孝道。
很多人,自小便推崇老师远胜于父母。其实,他们很迟才意识到,父母才是青少年最重要的老师。
当你不断上进,迟早会超越父母的水平。但,这不能成为你忽略父母人生经验的理由,因为,学位、知识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生阅历,更不能取代父母的慈爱之心和倾囊相授之情。
即使父母对你再也没有“指导价值”了,也不能成为你蔑视他们价值的动因。
因为,人生还有伦理。
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带着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一起上班。在电动车上,他用布带将母亲与自己绑在一起,一连五年,风雨无阻。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儿子。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反哺,儿子用它背着妈妈。
对待年迈、无依、智力退化的父母,能欢愉沟通、幸福赡养为佳,至少,应待父母如他们当年待你时那样,无微不至,竭尽所能。
在这个世界里,有的人会为朋友圈中号召捐款的推文感动,四处捐献爱心,却对老父老母欠缺起码的赡养。这样的人生,不说是虚伪,也至少是愚妄。
听说过吗?子欲孝而亲不待,会是一个人最大的后悔,因为子女想要赡养父母时,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关于与父母的相处之道,如果以师道比拟孝道,你会有更清晰的理解:
但愿你自青少年起,能待父母一如待老师,即使叛逆,仍能求教于父母;
但愿当你长成,能待父母一如待老师,虽然心智发达,但仍对父母保持尊敬;
但愿你久经人世后,仍能待父母一如待老师,照料糊涂的父母,犹如对年迈的老师行礼如仪。
听完FM的你,有何感触呢?
在留言区和团团分享吧!
5月1日,星期三,皖团·FM
晚安
亲爱的团粉
愿你微笑拥抱每一天
做像向日葵般温暖的人儿
每晚八点半
无论你在哪里
请记得拿起手机
聆听你我他的青春故事
我是团团,我在皖团·FM等你
主播 | 胡秋敏
编辑 | 吴 菲
组稿 | 张汉林
校对 | 曹胜男
审核 | 棒棒糖菇凉
来源 | 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