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苏轼,你就读懂了人生

经历过苦难的人,都应该读读苏轼。

不但要读他的词、他的诗、他的文,更要读读他的人生、他的境界、他的心灵,读懂了苏轼,你就读懂了人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跃然纸上,如在眼前。

说起苦难,大多数人都没有苏东坡苦、难,面对苦难的态度,很多人却比不上苏东坡的千分之一。

清朝刑部尚书、著名诗人、诗词理论家、文坛领袖王士祯这样说,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这就是说,单从诗词成就来说,苏轼已然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了,偏偏,他还是个全才,才华横溢到什么程度呢?诗词的王者、书法里的宋四家之一、士人画开创者、定州秧歌始祖、水利上兴修苏堤成为“苏堤春晓”、美食家创作出东坡肉梅菜扣肉羊蝎子。

34岁之前,他是非常顺利的。命运的转折来自于为父亲守孝三年后回到朝廷,发现王安石变法,变天了,他上本,谈论新法的种种不好,没有调研其实是没有发言权的,他那时不懂毛主席的至理名言,结果可想而知,被贬,出京,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八年换了四个地方,政绩不错,也知道了新法的种种好处。

43岁这年,写了一篇《湖州谢表》,相当于现在的年度工作总结,不过是例行公事,却被别有用心的新党抓住了小辫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爆发,牵连者数十人,太吓人了,差点被砍头。这时候,谁救了他呢?竟然是被他深深得罪过的王安石,一句“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让他做了103天大牢后被释放。

后来,苏东坡历任黄州、常州,宋哲宗继位后,启用司马光,苏轼又被重用,一年内连升三级。结果,他又抨击旧党腐败,新旧两党都不容他,没办法,再次请求外调,这次到的是杭州,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杭州的日子很美,但是也很短暂,因为政见不合,小人陷害,他又先后去过颍州、扬州、定州,59岁被贬到广东,62岁被贬到儋州,一下子干到了海南岛,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而他呢,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一蹶不振,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跟着苏轼学习。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他的苦,谁能懂?

仕途不顺,他顺其自然,进退自如,面对磨难,他宠辱不惊。但是生活里的苦,他又是怎么挨过去的呢?

苏轼的发妻叫做王弗,是四川青神县人,嫁给苏轼时只有十六岁,婚后夫妻二人感情非常非常好,夫人出身书香门第,苏轼读书偶有遗忘处,她经常会给提醒,这不得不让苏才子对眼前这位夫人刮目相看。王弗的“敏而静”,恰与东坡的狂放豪迈性格互补,王弗的敏也体现在为人处世上,家中有客人来访时,王弗经常在屏风后细听谈话内容,等客人走了以后,为苏轼剖析其人用意和其中利害。因为这一点,苏轼早期的仕途还算顺利,两人一起度过了一生中最为美满幸福的时光。可惜,37岁时王弗不幸病逝,苏轼在埋葬王弗的山上亲手种植了三万株青松,她陪伴了苏轼十一年的光阴,在最美丽的年龄选择嫁给他,在女人最灿烂的年华中逝去,在苏轼的心中王弗定是那最动人的女子,他对王弗的念念不忘,终换来了十年后一日夜里的回响,熙宁八年正月二十日,此时的苏轼身在密州,于梦中见到亡妻。醒来遂写出了千古悼亡第一调: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亡妻三年后,他娶了小姨妹王闰之,陪她度过了人生最为颠沛流离的岁月,25年后,也去世了,苏轼更加悲痛欲绝,好在,死同穴,也算不枉夫妻一场。

小妾王朝云是苏东坡最喜欢的那一个,也是最懂他的那一个,为她写过很多很多的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说的就是她。差了二十六岁,却割不断恩爱。

朝云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东坡的灵魂伴侣,一日,东坡与朝云闲坐在一起,顿时觉得心里沉闷。于是,东坡便命置酒,央求朝云为他唱一阕他最心爱的,也是他贬惠前填写的《蝶恋花·春景》词: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少,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东坡为什么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向往的人?只因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更加适合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还有一点,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确实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