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就是智慧!只要肯学,能在一念之间得到这三种体会 2024-06-22 22:17:26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学热已经热了三十多年了,新华书店里的国学类书柜上,摆满了众多文化名人的著作,网络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解和讨论,更是层出不穷,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社会上仍然还有不少的争论。大家都在说中国文化好、传统文化高,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好?又有多少高呢?有人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高明的方法和方术,有着种种的高招和妙招,只要学会了其中的几招,就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甚至还有人举例说,屠呦呦就是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找到了青蒿素,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就是谋略,就是纵横捭阖的兵法,里面有着比三十六计还要厉害的计谋,学了传统文化,就可以像苏秦张仪一样,靠着嘴巴也能出将入相,也可以像诸葛亮一样智计过人,还可以像张良一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也有人认为,中国文化就是劝人为善,就是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提倡仁义礼智信,说白了,中国文化就是劝善文化,无论说得多么深奥,无非就是劝人要做个好人。还有人认为,学了中国文化非但可以延年益寿,还能够长生不老;非但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够知道过去未来;非但可以修炼气功武功,还能够得道成仙。更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心灵鸡汤,是失败者的自我慰籍,是对现实社会的消极逃避。当然,以上的这些说法,肯定都是不对的,起码是不完整的。如果把传统文化当作方法招术来学习,虽然无可厚非,但只要对照一下现代的高新科学技术,就可以发现,古代的方法技术再高明,终究比不过现代的科技,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治疗效果,又怎能跟双氢青蒿素相比!如果把传统文化理解成计谋兵法,虽然不能说这样的理解不对,但古代的计谋兵法,又怎么能适用现代的战争?诸葛亮的料事如神,又怎么能比得上现代的侦察情报手段?如果把传统文化当成是一种品德修养,虽然这种说法并没有错,但品德修养并不是中国文化所独有,古希腊文化和古印度文化,也对人品道德的修养提出过很高的要求,而且现代社会对于文明道德的培养,只会比古代更全面。至于有人把传统文化当作心灵鸡汤,这无疑是太小瞧中国文化了;若是把中国文化加以神化,显然是很不现实的;若是把传统文化解释为消极逃避,则纯粹是恶意诋毁。要看一门文化到底好不好?不能只看过去有多少辉煌,而必须要看现在的价值和作用,如果一门文化只适用于过去,而不能适用于现在,只能说明这是一门过时的文化。要看一门文化到底高不高?那就要看这门文化有没有高人一筹的独到之处,如果只是人云亦云的泛泛之说,就表示这门文化高不到那里去;如果这门文化有着别人所没有的独到之处,有着别人还想不到的独到见解,那才是一门高明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门高明的文化,因为中国文化是一门独到的智慧之学。纵观现代的所有大学,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欧美的,所开设的课程全部都是知识类的学科,还没有一门是研究如何开发智慧的智慧之学。那么,什么才是智慧呢?智慧又是什么东西呢?举个例子说吧,同样的两个初中生,同样都学了几何学的基本原理,面对同一道都没有做过的平面几何证明题,一名学生能很快的想到方法做出来,另一名学生却半天也做不出来,这就是有没有智慧的差别。又比如两名同一段位的棋手,一名正在比赛,另一名在旁观,往往是旁观的棋手对棋局分析得更清楚,下法更精妙,这就是“旁观者清”,而正在比赛的棋手往往“当局者迷”了。可见,智慧不是知识,不是技术技能,不是计谋谋略,也不单纯是品德修养,更不是心灵鸡汤。智慧,就是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领悟能力的综合,是一门纯心灵的综合能力,也称之为智力、脑力、心力,也就是人们平时常说的脑子好使、脑子管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就是能够有效地开发人的智慧,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完整的开发智慧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这是以古希腊和古希伯来文化为基础的西方文化所不具备的,起码是不完整的。虽然在古印度文化中,也有着开发智慧的论述,但早已经在印度失传了,反而在中国还保留着这门高深的文化,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佛学。那么,中国文化是如何开发人的智慧的呢?中国文化认为,道是先于天地而存在的一混成之物,宇宙天地万物都是道所生的,人也是道所生的,所以天地万物和人都是后天的,在后天的人看来,先天的道是虚无缥缈无形无状的;又因为一切都是道所生的,所以道对天地万物和人的作用是生生不息的。所以,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道德经》,就反复强调了人要效法道的虚无,就是人要努力做到无为、处下、若谷、不争,从而让自己的心灵也能达到虚无的境界,如果能够让心灵也像道一样的虚无空灵,心灵也就得到了道的生生不息,也就得到了智慧。中国文化就是依靠这一套理论,来开发人的智慧,并在开发智慧的实践过程中,创建了一套非常完整有效的练习方法,利用这套方法来开发智慧,就是人们常说的修行。在开发智慧的过程中,任何人只要认真按照这套理论进行练习,并不需要多长的时间,几乎可以在一念之间,就有以下三种体会:一,只要能够认识到道是先天的,是先天地而生的,是在宇宙天地产生之前就存在的,天地万物都是道所生的,如果能够这样来理解道,我们的心灵就能跑出自己的身体,非但能突破自己的身体,还能突破宇宙天地,似乎自己的心能够跑到天地的外面,跑到宇宙未生之前。如果自己的心,能够跑到宇宙天地的外面和前面,就会觉得自己的心好大好大,大得能够包住宇宙。二,这时候还能够体会到,自己的心并不是一种想像,而是仿佛真有这么一个东西,但又是虚无的、空灵的、似有似无的,非常符合老子《道德经》中“窈兮冥兮、恍兮惚兮”的描写。三,如果能够体会到,自己还有一个无比广大的、虚无空灵的、似有似无的、窈冥恍惚的心,而且还包着宇宙天地,则就能感觉到自己的这个心,跟先天的道很接近,但还不是道。因为道能生万物,而自己的那个心,显然还不能生什么东西,虽然那个心非常广大,也很虚无缥缈,但只能说接近于道,还不是真正的道。如果能够意识到道是生生不息的,自己的心也应该生养万物和人类,只有让自己的心也具有道的生生不息,才能让自己的心更加接近于道,并最终与道合而为一,这才是真正的得道。当自己具有了这样的心愿之后,立马就能感觉到,自己的心也有了好生之德,一股慈爱之心从胸口升起,这股慈爱之心就是儒家所说的仁义,也就是佛学的慈悲,在道家则称为生生不息的生力。只要真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只要认真按中国文化的理论来练习,根本用不着别人所说的十年八年,几乎可以在一念之间,就具有以上这三种体会。当有了以上三种体会之后,再来看自己的所作所为,再来看自己对别人的言行,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哪些言行是对的,哪些言行是错的,这就相当于一名棋手在观看自己队友的比赛时,“旁观者清”的那种感觉。能够让自己也达到“旁观者清”,能够让自己看清自己,这不是智慧又是什么?所以说,中国文化是一门智慧之学,而且一点也不难,要学这门学问,并不存在难不难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认真学习,都可以在一念之间就有以上这三种体会。若你实修了好多年,还始终杂念不断,请补习这个理论和法门从根本上揭示:为什么读了多年《道德经》,却感受不到智慧道德经的道,到底有什么用?又该如何来利用?再答网友提问对老子的道,必须从道的本身和道的作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赞 (0) 相关推荐 说“道”:老子之“道”与庄子之“道”比较 道是构成一切的存在 所谓道是构成一切的存在是说"道"是一切万物所以然者的原因,即是一切万物成为那个样子的根据.老子说: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 如何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最深处 静一(2021.8.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博大精深,体系庞大.我们只有抓住主线,反复研读文化圣典,方可翻山越岭,穿透层层迷雾,走进中华文化神圣殿堂的最深处,领悟到中华文化的最妙处. 一.文 ... 一个“道”字,让中华文化站在了世界文明的最高点 静一(2021.7.14)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所以,要完整准确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真谛,就必须抓住其千年不变的主线--道. "道"是什么? ①从"哲 ... 梁冬: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只学其中任何一种,都有可能学傻 2021-09-16 21:00·答摩 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在本篇开始之前,我想跟大家报备一下,学习了从<逍遥游>到<德充符>这几篇之后,我陷入一种对庄子用力过猛的反思. ... #中国人的思想是无可比拟的,让西方人望尘莫及#中国文化 #国学智慧 #dou出新知 #认知 #财富 #中国人的思想是无可比拟的,让西方人望尘莫及#中国文化 #国学智慧 #dou出新知 #认知 #财富 老祖宗智慧:一个家庭要有三种气,有了三种气,便能家庭兴旺 家庭既是每个人的避风港,同时也是构成社会的重要元素.一个人无论走多远,内心中都会想念自己的故乡. 老祖宗说"家和万事兴",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家庭,要想健康发展并拥有和谐的气氛,首先 ... 有智慧的人,到了晚年会有这三种福气 有智慧的人,到了晚年会有这三种福气 【行业】精度最高的中国三维地图 从海边到山巅只在一念之间 [解说]交通导航.物流派送.位置查询,卫星定位服务不断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一座城市的综合治理,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建设,都离不开对于所处空间的精准认知. 目前,一个 ... 佛门智慧:做人宁可少言,也请别说这三种话 艺述史官方原创 <无量寿经>中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无论俗世还是佛门中人,都非常讲究说话的智慧,比如佛门非常流行的禅宗公案,就是通过问答或者动作,来启迪信徒,那我 ... 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千古奇文。#国学智慧 #古文 #中国文化 @抖音短视频 @DOU 小助手... 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千古奇文。#国学智慧 #古文 #中国文化 @抖音短视频 @DOU 小助手... 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学者雷学刚佳作《致敬五月的中国》 致敬五月的中国 谨以此诗献给一切诚实的劳动者 走进花满人间的中国五月 就走进了阳光灿烂的幸福日子 在这样的日子里劳动 是一种自由的奔放 是一种权利的彰显 更是一种惬意的释放 正是有了这 ... 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学者雷学刚佳作《喜欢你》 喜欢你 谨以此诗献给我爱和爱我的伊人 喜欢你 虽然很直白 但不是敷衍 也不是信口雌黄 更不是花言巧语 只是源于相识之初一眼千年 的瞬间定格 只是你让我一见倾心 顷刻间成了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