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发了抗战财?
傅抱石发了抗战财?
傅抱石大师
抗战时期,生灵涂炭,多少知识分子处于颠沛流离中,生活难以为继。画家傅抱石却是个例外,他能避于战火之一隅潜心作画,如今,他创作于那个时期的作品价值连城了。
10多年前的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他的《杜甫诗意图》以5300万港元即高于估价近两千万港元成交,此前,1943年创作的《巴山夜雨》也曾拍得1848万元人民币,此作借唐代诗人李商隐名诗《夜雨寄北》中的意境,将画幅大部分都布置成重重山岭,形成泰山压顶之势。虽如此,仍在厚厚的黑层里显示出脉络与层次感,可以让人解读出一个丰富的世界。文革期间,此画因插在一只不起眼的花瓶中而幸免于难。
巴山夜雨图
《袁安卧雪图》也被台湾商人高价购得。此作典出《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安传》,不过傅先生将古意更升华了一个层次,《袁安传》中本为“袁安高卧”,改为“卧雪”之后意境更美。画面中,傅抱石以湿笔绘出树林,有枝无叶,纵横交织,充满古意,观之顿生思古之情。
袁安卧雪图
这种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因为傅抱石先生的大部分有价值的作品,均创作于1939年至1946年间,即抗战时期。那个年代,许多知识分子都置身于火热的抗战对敌工作中,创作的作品烙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成为鼓舞全国人民抗战的精神食粮。
而傅抱石为何在重庆经常遭日机轰炸的环境中,沉醉于对古代题材的挖掘上?那段时期,傅抱石居住在重庆郊区金刚坡下,八年中,他似乎两耳不闻窗外事,潜心习画,用一种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结构,形成独特的“抱石皴”技法,以气取势,自然天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现在,这批金刚坡时期的作品恰是傅抱石一生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成为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被藏家追逐的对象。
从表象上看,傅抱石先生仿佛置身于抗战之外,其实,他是用独特的方式来打击日本民族精神!曾经是瓷器店学徒的傅抱石,因为有画画的天赋,在徐悲鸿的帮助下东渡日本求学。没想到,后来日本人杀进了中国。
1939年4月,傅抱石应郭沫若之约携全家来到重庆,参加国防部政治部的工作。在初到重庆的一年里,因为政治部的工作没有展开,傅抱石便有了一个潜心画画的机会,并开始了美术史论的研究,以期通过学术研究来论证“中国美术的精神,日本是不足为敌的”,从一个侧面鼓舞了抗战时期国人的信心。
他产生这一想法的原因是,这一年,傅抱石看到日本的《改造》杂志上发表了横山大观的一篇题为《日本美术的精神》的文章,横山提出用美术参与“圣战”,傅抱石十分不满,立即撰写了《从中国美术的精神上来看抗战的必胜》,鲜明地提出“中国美术是日本美术的母亲”,以此打击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所以,现在回头来看傅抱石在金刚坡时期的创作,实为一种抗战精神作了原动力,他从古代题材入手,通过独特的技法,以此证明中国的文化积淀之深厚,中国的美术精神,是日本人无法战胜的。
杜甫诗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