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机器: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哲学推论,人脑无限超越机器
在博士考试中,我被要求写出5个哥德尔定理。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每一个定理要么催生了一个新的分支,要么彻底改变了现代数学逻辑。证明理论、模型理论、递归理论、集合理论、直觉逻辑——所有这些都被哥德尔的工作转化了,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从哥德尔的著作中得到了它们的起源(Goldstein, 2005)。
塔尔斯基在他的演讲中强调一般递归概念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这种重要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这个概念,人们第一次成功地给一个有趣的认识论概念下了一个绝对的定义,也就是说,不依赖于所选择的形式主义。
哥德尔已经表明(在数学原理的形式主义中)有命题U使得既不U也不〜U是可证明的。结果表明,在形式主义内不能给出数学原理(或具有基本算术的任意形式系统的K)的一致性的证明。[…]我将证明,没有通用的方法可以判断给定公式是否可以在K中证明。(图灵,1936年)
考虑一个具有递归公理和足够表达能力来表述算术真理的正式系统S,它在图灵机M中有一个对等物。 你可以找到这个系统的一个哥德尔句子(一个从系统的角度无法判定的句子),它的真实性对人类来说是直观可见的。 由于M不能证明哥德尔的这句话,所以它的数学能力不如人脑。因此,人类的大脑具有某种机器所缺乏的制造数学的能力。
在系统地建立数学公理的过程中,新的公理(这些公理与先前建立的公理之间的形式逻辑并不一致)一次又一次地变得明显起来。它并没有完全被前面提到的否定结果所排除,尽管如此,每一个明确提出的数学“是或不是”问题都是可以用这种方式解决的。因为正因为如此,基于机器无法模仿的原始概念的意义而产生的越来越多的新公理就变得显而易见了。(哥德尔,1995年,第385页)
要么人类的思维超过了所有的机器(更精确地说,它能比任何机器决定更多的数字理论问题),要么存在着人类思维无法决定的数字理论问题。
大脑在使用中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