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钞:朋友圈里的秘密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2202】
朋友圈里的秘密
作者 | 刘尚钞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01
微信流行起来,好像才没几年的事。普通话推广了这么多年,至今到处都还可以听到南腔北调侃侃而谈;而微信根本不用推广,却已经全面普及了。时至今日,连大街上乞讨的、卖唱的都用上了微信二维码。这个时代变化实在是太快了。
其实,微信这个名字起得挺科学的,没有让你全信,也没有让你全不信,而是“微信”,微微信就好。凡事都要把握个度,微信也不例外。
有微信就有朋友圈。有人天天刷微信,有人天天发动态。地铁里人手抱一个手机,旁若无人地刷刷刷。如果你看到车厢里有一个人在对着你止不住地笑,千万别自作多情,肯定是因为手机里的内容,而不是因为你,即使你近在咫尺。
据传有一个年轻女子,不小心掉进了院子门前的池塘里,她很镇静,没有喊“救命”,她的第一反应,是给她的爸比发个微信,让她爸比赶快来救她。发微信比打电话省钱多了,这账她算得很清楚。再说她已经习惯于用微信了,干什么都要用微信。
还有一个女子,带着自己的孩子过马路,没有牵着孩子的手,结果孩子蹦蹦跳跳的,差一点被卷进车轮底下,女子大惊,赶紧伸手去拉孩子。而她的另一只手里,紧紧攥着的却是她的手机。这完全是下意识的动作,孩子可以离手,而手机却不能,无论何时何地。
男同胞的情况也差不多。寸步不离手机,除了睡着的时候。真正做到了手不离机、机不离手。一会儿就要掏出来看看,好像生怕会错过去人民大会堂开会的重要邀请,还真把自己当成一棵葱了!对于那些把手机当作游戏机来用的人,那使用频率就更高了。
这年头,手机差不多就是半条命,实在是太重要了。里面有钱包,有银行卡,有各种宝,有身份证信息,有重要的文件,甚至还有很多不能说出的秘密。明星们丢部手机,不幸曝光的内幕差不多可以炸翻半个娱乐圈。什么都可以丢,但手机不能丢;什么都可以不带,但手机不可以不带。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我们已经忘记了很多事情,唯一没有忘记的就是给手机充电。是啊,因为我们要看微信,因为要刷微信朋友圈,当然不会忘了充电,这事根本不需要提醒。
02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真的很大。
有人的朋友圈里几十个朋友,有人几百个,有人几千个。朋友圈里不见得都是朋友,这是人尽皆知的秘密。朋友圈里的“朋友”,可以是生死之交,也可以只是一面之缘。可以是几十年交情,也可以只是饭桌上偶遇。可以是亲人,可以是同事,可以是领导,可以是客户,甚至可以是陌生人。有的“朋友”,添加为“好友”之后,一次都没有联系过。请神容易送神难,添加容易删除难。这就是朋友圈生态。
朋友圈里的朋友多,现实生活中朋友不见得就真的多。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间隔着一段十分遥远的距离。网友“见光死”,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而真正的朋友,是记在心里的,根本不用说什么,也不用刻意去做什么。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相互扶持,是感同身受的彼此理解和包容。更高级的朋友,是有心电感应的,是可以神往的。挂在嘴上的,写在纸上的,留在朋友圈里的,都不见得真的是朋友。
这年头,朋友圈有越来越扩大化的趋势。有工作关系的人基本上都拉进了朋友圈,光工作群就有几十个,此外还有同学群、同乡群、街坊群、家长群,各种群,各种打卡,不胜其扰。更可气的,还没有征得你的同意时,就又被突然拉进另一个什么什么群。而这些群,都待在你的朋友圈里,你还不能删。朋友圈是扩大了,烦恼也随之增加。
有人朋友圈查看范围的设置是全部可见,有人是半年可见,有人是一个月可见,有人是三天可见。有人干脆关闭朋友圈,不可见。
其实如何设置朋友圈查看范围完全是个人的事。我的朋友圈我做主,你的朋友圈你做主。朋友圈里不可避免会涉及到个人隐私,比如行动踪迹、意见观点和个人情绪,发朋友圈只是为了记载,就像记日记一样。发朋友圈只是为了让自己看,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太多。这有错吗?这当然没有错。这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容不得别人干涉。
但朋友圈的可见范围不能个性化设置,其实蛮不科学的,需要腾讯公司进一步改进。很多人的意见是可以“对等设置”,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即你对我关闭朋友圈,我也对你关闭朋友圈。你对我“三天可见”,我也对你“三天可见”。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当然如果你根本不在乎,你愿意多展示自己,你愿意多付出,你愿意当太阳,也同样无可厚非。
其实关闭朋友圈的人,或者从来就不发朋友圈动态的人,总让人有一种被偷窥的感觉,后背冷得直发凉。Ta可以看见你的动态,却从不展示自己的动态。如果有一双眼睛在一直盯着你,而你却看不见Ta,请问你一下,你是什么感受?
03
发朋友圈动态的频率,人和人之间差别同样很大。有人一天发几十个动态,有人一年到头一条动态也不发。有人能连发十几条动态,每条间隔只有十来秒钟,令人目不暇接。有人在群里刷屏,却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至于朋友圈里发什么内容,那差别会更大。满眼都是孩子的人,经常发的都是娃照,各种萌,确实可爱。特别爱臭美的人,经常发的都是自己的靓照,不用说那都是经过精心美颜处理的。这种人,要么确实漂亮,要么就是自恋。
爱吃的人,经常发的都是各种美食,让人直流口水。爱玩的人,经常发的都是各地的绝美风景照,风光秀丽,令人神往。爱锻炼的人,发的都是健身打卡及各种运动照。像我,发的多数都是风景照和文章。
当然也有人把自己的情绪不仅写在脸上,还发在朋友圈里,各种喜怒哀乐、各种小确幸都要昭告天下。还有人把很小的一件事情,都要发布在朋友圈里,比如早上出门,看见一只蚂蚁,蚂蚁在爬树,我真想帮它一下,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帮。
其实朋友圈里发什么和不发什么,什么时候发,什么频率发,那都是个人自由,别人最好是抱着一种欣赏和尊重的态度。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处环境不同,考虑问题的方式方法自然各不相同,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没有好坏之分,千姿百态的人生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如果你觉得受到打扰或者不乐意看,你也可以打开“朋友权限”,选择不看,这是你的自由。不过刷屏确实挺遭人烦的,特别是在群里推送各种广告和小程序的。
04
朋友圈里还有一项重要功能,那就是点赞和评论留言。这里面隐藏的秘密更多。
千万别小看点赞,看似只是手指轻轻一点,十分简单,一秒钟搞定,但给谁点赞和不给谁点赞,什么时候点赞,这里面学问大着呢。
对于给你信息秒回、朋友圈秒赞的人,肯定是特别在意你的人,要不别人不会这么闲。而和你在朋友圈里从来就没有过互动的人,你说你们关系很铁,打死我也不信。
现在的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群体性焦虑,普遍性纠结,大事小事都会纠结。点赞不点赞,看似特别小的一件事,也同样会纠结半天。
比如领导发的朋友圈动态,你说点赞不点赞?你要是不点赞,同事们都已经点了,你不点是什么意思啊,对领导有意见啊,看不起领导啊,不点赞领导会不会有想法啊。点赞吧,领导发的内容又很普通,没什么含金量,你点了,会不会又有人说你拍马屁啊。甚至,领导发的内容或许你根本就不赞同,违心地去点赞总会让人心里不大痛快。你说,小小的一个点赞竟会惹来这么多的麻烦事,我的天啊!
这年头,领导们都亲民了,都低调了,知道当下属的不容易,也充分理解下属的苦衷,再说了领导们都很忙,还要保持适度的神秘感,所以领导们基本上都不会发朋友圈了,连一条都不发。领导也是人,也一样不容易,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闹心事都不能在朋友圈里吐槽,要不然领导的领导会怎么想?发个朋友圈本来是个人的事情,因为身份原因却引来无数人点赞,也挺烦的。得了,不发总行了吧。
朋友圈里的动态太多,要是都点赞,你肯定忙不过来,除非你不看内容,盲点赞。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很微妙,远远近近,亲亲疏疏,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礼尚往来,有来有往。有的时候,给谁点赞和不给谁点赞,同样会让人纠结半天。看似小小的点赞,却蕴含着极大的信息量。中国的一只蝴蝶拍动一下翅膀,在美国那边可能就会引发一场大规模海啸,此言不假。
05
还有一种情况也比较让人烦。
这年头,同一个圈子里的、同一个单位里的人,朋友圈里的朋友重合度很高。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只要你给某位朋友的动态点了赞,重合的这些好友再点赞或者评论,都会在你的朋友圈里显示有未读信息,别人不停地点赞,你的朋友圈里就不停地会收到提醒。
这可真让人烦,你说,别人点赞和我有什么关系啊,干嘛要通知我啊?难道是要告诉我这位朋友有多好多好的人缘?你知道吗,对于现在很多患有强迫症的人来说,朋友圈里的那个小红点还有小红数字,不点开看看会非常非常难受。
得了,为了避免被不停打扰,能不点赞的动态就不点赞了,反正,真正的朋友也不会在意这些。所以腾讯公司在朋友圈点赞这一功能上,不够人性化,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06
朋友圈里的点赞,还隐藏着其它秘密。
有一天,突然发现在我的朋友圈里,甲朋友给乙朋友的动态点了一个赞,我大吃一惊,在我的印象里,他们俩应该没有任何的交集呀,不在同一座城市,上学时也不是同学,工作上也不在一个圈子里,他们怎么就会是好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再一问,人家做朋友的时间比和我做朋友的时间还早呢。Oh,My god!幸亏没有在他们面前说过对方的坏话,要不然被人卖了还帮着人家数钱呢。要不是他的这一个赞,打死我也不会相信他俩不仅认识,还居然是多年的朋友,真的是无知限制了我的想象。
原来,你根本就不知道谁和谁是一伙的;原来,真的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这个世界上,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并不一定真的正确,我们太容易犯主观主义的错误了。
07
读到这里,估计你又该看一下朋友圈里的动态有没有更新了。也许会更加纠结,这到底该不该点赞呢?
其实吧,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说什么和不说什么,都会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你不是人民币,无论如何你都做不到让所有人都喜欢。有人支持你,就有人反对你,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所以呢,想发朋友圈你就发,想给朋友点赞你就点,甭想那么多,想了也没用。只要你遵守一些基本的道德礼仪规范,比如少刷屏,比如少发小广告,这就够了。
真正决定你前途命运的,是你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和朋友圈无关。而对于微信,只要微微信就好了。
END
作者简介
刘尚钞,男,47岁,河南省社旗县大冯营乡人。现居北京,在一家科研机构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喜欢用文字记录点滴生活,擅长散文随笔、古体诗词。乡土赊旗公众号特约撰稿人。
乡土文学《乡土赊旗》(Hometown Sheqi)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梁铜勋 刘永科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