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喜校长的新春碎语,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河南省安阳市民俗博物馆民国服饰展览。(王建安 摄影)
安阳市民俗博物馆民国服饰展览中的黄包车。(王建安 摄影)
农历正月初六,市民在彰德府老城县前街游览。(王建安 摄影)
河南省安阳市民俗博物馆民国服饰展览中的黄包车。(王建安 摄影)
辛丑牛年正月初五,市民在安阳市文峰中路商业街游玩。(王建安 摄影)
孩提时代,在老家乡村,唯一的精神大餐就是跟着老人们追赶着庙会看大戏。“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老人们还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是看热闹”。现在回忆起来,不光小时候看戏,后来看电影,以及“长大后”的教书,我也都是在“凑热闹”,很少思考戏、电影、课文与人的心灵成长有什么内在联系。比如,参加工作之后,成了“教书匠”,现在回想,那教的正是“热闹”(“热闹”的知识及以“热闹”吸引学生)。
原来初中教材中选编鲁迅先生(我崇拜的偶像)的《一件小事》,我讲过几遍,也就是说教过几届,有很多孩子听过我的误人子弟的课。课文内容是鲁迅先生真实的自我写照:为生计所迫,早早岀门,坐黄包车去求生。一个乞丐倒在黄包车旁,“多事儿的黄包车夫”(鲁迅先生起初认为),停了车,不顾我这个急于赶路的顾客,扶起老人向公所走去,我心生倒霉的懊恼。稍停,一位警察出来替车夫转告我:你再雇车走吧,我摊上事了。
此时,心中车夫的形象高大起来了,并越来越高大,要榨岀皮袍下的我的“小”来——我没有多想,从口袋里掏岀几枚钱,让转交给车夫,不知是在奖赏车夫还是我愧疚感的弥补。当时,我只是从阅读的角度把“热闹”的写作知识教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却没有意识到鲁迅先生的自嘲“小我”与心灵成长的巨变。
现下,时过境迁三十多年后的“小我”,才明白了鲁迅先生真正的写作意图。故,一篇好的作品,把丰富的内涵挖掘岀来,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这才是合格的教师。
黄包车夫的高大榨岀了鲁迅先生的小我,仅“洗岀来照片”,挖掘岀剧情的意义与价值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应该是洗涤心灵的除垢剂,冲涮掉小我的油渍污垢,显露岀清白洁净的本性,让观众心性提升,才不枉好剧的创作。
百年之际遇,优秀电视剧目展播,给了我更深层次认识自我的机缘。先是从《恰同学少年》,继而《三大战役》,又《太行之脊》,到《跨过鸭绿江》,及现在重温《解放》……越看越上瘾,越看越认真细致,看后品味咀嚼,越感觉味浓淳厚,韵味深长,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毛委员,岀生平凡,普通随俗,可亲不近:山坳冲中,守旧偏狭执傲精明务实的农商父亲,宽厚温存开化、放飞儿子成长的良母,给了他善良刚正执着追求、不甘居平庸的成长文化,自幼“闯入”湖南长沙师范此良境之中,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从“痴顽”到伟人,我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今后应该干什么,怎么学,怎么干,夕阳之路怎能满目清山皆照明?我们是一家人,还是跟着《解放》研习研判吧。
六祝辛丑牛年新春快乐!
二0二一年春节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