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牙龈生毛,健脾补肾龈毛脱落
孟景春教授年幼时父母因病双亡,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为学医活人,18岁时师从民国中医学家丁甘仁弟子汤礼门先生学习中医,四年后即独立行医。新中国成立后,曾参加联合诊所,1955年被江苏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选中入校学习,成为其第一批学生。1956年结业后因成绩优秀被留校担任《内经》教学工作。任教期间,除认真备课、授课外,仍勤奋刻苦,孜孜不倦研习医理。80年代起从事养生康复学的研究。如今已年逾90高龄,孟教授每周还坚持3个半天的门诊。
小男孩牙龈生毛,健脾补肾龈毛脱落
今天门诊至12时许正要下班时,忽然门外又来了一40多岁的男子,带了一个小男孩走进诊室。开口道:“医生,你要下班了,能否请你等一会儿,为我儿子看一下,我儿子得了一种怪病,已经去过多家医院,经多种检查,也没有准确的诊断,配了药也没有什么效果,所以今天特来请你高诊。”
我听后请他坐下,“请先把你儿子的病先讲讲”。他说:“我儿子今年6岁,平素身体差,尤其最近两个月身体倦怠,并且不想吃饭,面色萎黄。在本月9日又出现一种怪现象,发现牙缝里有绒毛,且日渐增长,曾到本地医院诊治。但医生看后说这种病我们从未见过,因此推诿不予治疗,所以就来请你诊治,谢谢你了。”
听了这位父亲的诉说后,就专注其牙缝里的毛,果见毛色微黄,质柔软,长短不一,再望其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一副懒洋洋的模样,头发焦黄,毫无光泽,眼睑色白,并得知平时食欲差,大小便尚通畅,再望其舌质淡胖,边齿印明显,苔薄白,脉细软。综合观察后,书案如下:
吕××:男,6岁。
初诊:2006年10月22日。
主诉:素体不足,近两月体倦尤甚,时困倦思睡,前一周突发现牙缝有毛,质软,长短不一,且日有增长之势。面色萎黄,形倦神疲,眼睑色白,发黄无泽。平时食欲不嗜,二便尚调,舌质淡胖,边齿印明显,苔薄白,脉细软。证属脾胃虚弱,肾精不足。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先宜健脾益胃,继用补肾填精。
处方:太子参12g 焦白术10g 云茯苓12g 炙甘草3g 陈皮6g 法半夏6g 砂仁(后下)2g 焦神曲12g 炒谷芽20g (12剂)
二诊:2006年11月6日。
药后纳谷大增,精神好转,胃气已复,补肾填精无妨矣。
处方:熟地黄12g 砂仁(后下)2g 净萸肉10g 何首乌10g 牡丹皮6g 山药15g 云茯苓10g 泽泻10g 骨碎补10g 上肉桂(后下)3g 生黄芪15g 党参10g 炙甘草5g (21剂)
三诊:2006年11月27日。
精神好转,面色红润,牙缝绒毛已无,余无不适,再以原方14剂,以资巩固。
此次来诊,其父十分欣喜,连声道谢,并对其儿子说:“向先生鞠躬,并说谢谢!”
过了两周,已至初冬,天气渐寒,就诊者亦不多,在诊余时学生甲提出,要我讲讲以前那个6岁小男孩牙缝生毛的病因病机和用方药的指导思想。
我说:“好,首先我们遇到罕见疑难病,不能知难而退,一定要有勇气,既然是病,就一定有治病的方法。关键是要树立信心。常言道,有矛就有盾。像这个小男孩,我们要从其整体结合局部来分析。其局部是齿和龈,因其毛生于牙缝间,而齿和龈和内脏的关联是怎样的?齿,中医称其为骨之余。骨为肾所主;龈与手足阳明经有关联,上龈属足阳明胃,下龈属手阳明大肠,也就是与脾胃有一定的联系。从此就明确了生毛发的病位,和内脏的肠胃消化系统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从局部的分析。再从其整体来看,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精神倦怠,更加纳谷差,种种迹象无一不是脾胃虚弱的表现。毛生牙缝间,肾精亦显不足。既是虚证,治疗原则就是虚者补之。但治疗时为什么先调脾胃呢?而不是同时补肾呢?请你们想一想。”
同学乙说:“我来讲讲。因补肾填精的药物,大多滋腻,如熟地黄、净萸肉、何首乌等,在消化功能不良时,服了滋补药更有碍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若先补肾,其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所以要先健脾益胃,以改善其消化功能,俟消化功能恢复后,才可服补肾填精的药物,这是调补脾(胃)肾的必然步骤。老师,你说我讲的对不对?”
我听后满意地表示完全赞同,并说用药的指导思想和治疗的先后已经明确了,再有便是如何治疗齿缝生毛的问题。这也是求诊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我们要知道毛的生成与何脏有关,在《内经》中指出“肺主皮毛”,说明毫毛的生成与肺气的盛衰有关。肺气盛,则毛生于皮,若肺气不足,则毛不能生于皮肤。我在这里举一个肺虚,毛生于内的例子。
清末民初,孟河名医费绳甫治疗一个咳嗽痰中带毛的案例。
他叫张芝圃(男),咳嗽半年,所奇者,每咳痰内如有毛如毫毛状。脉右寸细如蛛丝,《内经》谓,肺合皮毛。此肺气大虚,不能托毛外长而侧生于内。人有毫毛,犹地有草木。全是生生之气敷布于外。此症非大补肺气不可。药用党参、黄芪各10g炒白芍5g炙甘草3g连服30剂而愈。
此症毛生于痰内,缘于肺气大虚不能敷布于外而生于痰内;而此症毛生于齿缝间,毛生的部位虽不同,而肺气虚不能敷布使毛生于肌肤,而生于齿缝间,其毛生于部位虽不同而肺气大虚不能托毛外出,其理应无二致的。此症之肺气虚与脾虚有关,脾在五行属土,肺在五行属金。一般脾虚亦能导致肺气虚,中医学将这病理,概括曰“土不生金”。而牙龈正是胃肠经脉所经之处。这可能就是齿缝间生毛的缘由。故在三诊时,在补肾填精的方药中加入补肺气的参、芪、甘草等。连服21剂后牙龈之毛脱落。可见此毛虽生齿缝间,与肺虚有一定关系。
以上虽无生理病理实验,但按中医的五行理论的相互关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正不能以无实验证实而否定。鲁迅先生有句话:“行之有效,便是科学。”凡能取得效果,便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所以希望你们记住,凡行之有效的验方验案,必须牢记勿忘。
同学们听后,连连说,学生记住了,谢谢老师的教导。
讨论:
我觉得这个齿风生毛,并不是毛发之毛,只能是一种肉丝状的增生物,滞郁不畅,内郁生热。只要理脾导胃通调脾胃气机就可。不能误导学子。把本不是毛的东西牵强附会的用肺主皮毛来解释。这样的话,只会误人子弟。
半夏泻心汤里小文章
诸不足,黄芪健中汤。
余下3条讨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