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具

博具

新浪微博 微信

西汉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博具盒边长45厘米,通高17厘米

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博具包括1个博局、20个直食棋、42根算筹(或称筭(suàn))、黑白棋子各6个、象牙削、刮刀以及骰子(或称茕(qióng))各1件。博具有盖,底为矮足。盒盖和底外均髹黑漆。盒盖上锥画飞鸟、云气,并夹杂红色漆绘的几何图案。盒内嵌放有方木板形博局。博局髹黑漆,锥画云气纹。中间用象牙条嵌成方框,其外是用象牙条嵌成的十二个曲道和四个飞鸟图案。博局不使用时,嵌在博具盒内,使用时,从盒内取出。博戏所用骰子出自同墓出土锥画双层六子奁内。骰子共18面,分别为一至十六,另两面为骄、字。

博是古代一种争胜负、赌输赢的游戏。其玩法为两人轮流掷骰行棋,以获算筹多者为胜。六博是汉代流行的娱乐活动,今已失传。此博具是目前发现最完整的秦汉时期的博具。

深入探索

一、博戏的盛行

博戏在我国起源很早,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可见博的出现,最迟不晚于商代。博戏在春秋战国之际就已成为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六博蹹(tà)踘者。”《史记·滑稽列传》也记载:“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由此可以想象出战国博戏之热闹场面。

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博具

在汉代,博戏更是风行一时,上自天子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博戏迷,有的人甚至都迷恋到了“废事忘业,忘寝与食”的程度。据史书记载,汉代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和宣帝都是博戏迷。由于最高统治者都酷爱博戏,所以博戏在社会上就更加流行,甚至善博的人在社会上受到人们的尊敬,并且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博戏在先秦时代,是男人们的娱乐活动,到了汉代,妇女也进行博戏,甚至有用博具作为嫁妆的,如汉宣帝时江都王之女嫁给乌孙昆莫,宣帝赐以博具。当时人们酷爱博戏,甚至认为天上的神仙也和人间一样,是酷爱博戏的,所以在举行祭祀时,也要张设博具。在《汉书·五行志》中有记载:哀帝建平四年,“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阡陌,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汉代人们对博戏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鎏金博局纹镜  西汉

1978年湖南长沙杨家山304号墓出土

《古博经》中提到,汉代博戏用十二棋,六白六黑,掷采行走,称为六博。汉墓出土的博戏俑和画像石刻出的博戏图,所置筹码、棋盘格式或为“六博”。不过汉代博戏,有大博小博,玩法不一,名称也异。对博过程中,争胜负还是十分激烈的,胜者手舞足蹈,兴高采烈,每有见之。如江苏沛县画像石上的博戏图,两人对局,中间放着棋盘、棋子和筹码。右边一人正欲下子,左边一人举臂伸手,张嘴高呼,已是大胜,非常生动传神。

魏晋以后,博戏开始走向衰落,唐代以后便由今天的象棋取代。到了两宋时期,终于失传,以致如今发现汉代博具,却不知这类博戏的具体玩法。至此,在宋代,出现了单以掷采为博的赌输赢游戏,以骰子的红黑或点数多少分胜负,更与汉代掷采行棋的博完全不同了。

二、博戏的组成及种类

秦汉时期的博具,主要由局、棋、箸或茕组成。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这套博具,较为完整。可贵的是,能够与同墓出土的一份“遣策”(记录随葬品的清单)记录相对照,使我们了解到博戏用具的一些情况。主要有:博局(棋盘)、其(棋子)、筭(筹码)、采或茕(骰子)、刀、削和小铲等,并且用博具盒盛放。

秦汉时期的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投箸的博和投茕(骰子)的博。此外还有格五又叫塞,是博的变种。

投箸的博有三种,即投二箸的博、投六箸的博和投八箸的博。但普遍流行的是投六箸的博。投六箸的博叫六博,又叫大博。它由博局、六箸和十二棋组成。

投茕的博有两种,即投一茕的博和投二茕的博。

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的这套完整的博具属于投一茕的博。它与六博的不同之处是没有箸,但有茕。另外它还有四十二根算筹,这也是六博所没有的。

博戏后来又演变成为塞戏。它既不投箸,也不投茕,只是行棋而已。塞戏的局与一般博局稍有区别。有学者撰文说明了博戏与塞戏的区别,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画像石及实物分析,博戏的场面激烈而喧闹,在博杀比赛时,侥幸押宝取胜的成份较大。查阅古今相关资料,对六博的记载多为描述其形制、博法和六博所引发的社会现象,诸子百家对这种游戏的弊端也多有论述。而塞戏则脱离了博戏赌博的成分,加入了更多恭、敬、礼、让的儒家道德成分,抨击之言也少见。

山东滕县西户口画像石上的六博戏图

四川新津出土汉画像砖上的六博图

三、博戏的玩法

关于博戏的玩法,史料中没有完整的记载,从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可以大致了解博戏的情形。两个人面向棋盘而坐,分别执六枚黑棋与六枚白棋,并将棋子置于博局上所绘的十二个L形或T形的曲道上,然后轮流掷骰子,由于骰子是十八面的球形体,所以投出以后,要旋转一阵才能停下来。骰子停下来后以最上面所刻之字行棋,即所谓“视其转止,依以争道”。十八面中,有一面刻“骄”字,如果投得“骄”,则把棋竖起来,称为“骄”棋或“枭”棋,是指一种有利的棋步,与之相对的一面刻的“”字,是“骄”的反义词,表示不利的棋步,其余十六面刻有数字一至十六。通过投掷骰子所获得的数字来行棋,从而获得对方的筹码,并以获得筹码的多少来决定胜负。当时玩六博棋的关键在于棋路畅通,故有弈棋双方争道的现象,甚至为此发生过血腥事件。如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汉朝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件重大事件——七国之乱,而发生此次事件的导火线就是博戏。《史记·吴王濞(bì)列传》中记载,刘启在当太子时,有一次因为玩博戏与吴国太子发生争吵,刘启年轻气盛,用博具将吴国太子击死,吴王因此怨恨在心。后来景帝做了皇帝后,又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于是吴王刘濞被激怒,他联合了楚王组成了七个诸侯国向汉中央发动军事进攻,同时还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幌子,这次反叛后来被周亚夫率领的大军击败。小小的博局竟然引起政局动荡,令人感叹。

相关评论

1.傅举有《论秦汉时期的博具、博戏兼及博局纹镜》,《考古学报》1986年第1期。

2.郑艳娥《博塞刍议》,《南方文物》,1999年第2期。

3.熊传薪《谈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的陆博》,《文物》,1979年第4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