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双郄针法整理

在针灸穴位的大家族里,十六郄穴以善治急性病症而见长。笔者十几年前就曾为一位刚出生三十三天,正发高烧,经西医儿科诊断为肺炎,需要住院治疗的小儿,以点刺肺经郄穴孔最(双)穴为主,配取足三里(双)穴、太溪穴,仅仅十几分钟,高烧速退,继服感冒冲剂,以巩固疗效,竟一次而愈。就此,居然免除了患儿住院之苦,真是出乎笔者意料之外,由此可见郄穴的杰出功效。而纵观针术之海,郄穴在临床上还有一种很少人用的补泻并用的针法—— 这就是标本双郄针法,其针法撰述见载于清代周树冬遗稿‘金针梅花诗钞》,由后人周楣声重订。书中这样写道:“郄者两骨间之孔隙也,为气血深藏之所。在人身各主要经脉之中,均各有其郄穴,且均居于肘膝之上、下部,应用甚便。阴阳双郄者即在互为表里二阴阳经之中,同时采用其郄穴,作为阴阳主客标本补泻之用,使阴阳平秘而无所偏胜。例如:手太阴之阴有余,则手阳明之阳气即可显示为不足,以泻肺之郄穴孔最为主为本,再补大肠之郄穴温溜为客为标。又如胃之阳气不足,则脾之阴气即可显示为有余,补胃之郄穴梁丘,泻脾之郄穴地机,使互根之阴阳得以和调而愈病。人身十二经中共有十二郄穴,再加二跷二维四郄,共有十六郄穴”。为便于临床应用,笔者据其所述,按图索骥,将其整理制表如下:

表1 标本双郄针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