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之媚美

刊发日期:2021-02-06 语音阅读:

□傅德盛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婉约派词风代表人物李清照,前期词作风格多为“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清新俊秀。”《点绛唇·蹴罢秋千》就是这类词作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主要从其表现美的不同形态方面,浅析这首词的媚美。

“媚”,即动态之美。德国美学家莱辛说“诗想在描绘物体美时能和艺术争胜,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化美为媚。媚就是动态中的美。”《点绛唇·蹴罢秋千》一词,人物神态逼真,画面意境蕴藉,词之媚美在动态中,得以充分体现。

◆ 组合之媚美

组合之媚美,是指以流动的情绪,沟通一连串片断的意象,组合为整体的动态美。词的上片首句便写了“蹴罢秋千”的情景:一个春天的早晨,一位正值青春华年的美少女在花园荡完秋千起身,什么都懒得做,就连自己握绳的纤纤素手,都顾不上搓揉。表面看形体动作已停止,但主人公“我”的情绪却在不停地涌现和流动。“慵整纤纤手”一句中,“慵”词用得极好,沟通组合了我心理情绪流动时的许多片断性意象画面:打秋千时的尽兴和尽力图,打完秋千的欢娱和疲倦图,伫立花园“园人合一”图,等等,互相联络,以时间上的承接暗示空间中的绵延,以非动写有动,接着写“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目中实景和心理动态。惟有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运动后的美少女,“娇喘吁吁,香汗淋淋”,被“轻衣”包裹着的苗条而丰韵的少女,婀娜无比,亭亭玉立。做为审美客体的“我”无需再发生其他动作,因为此时一切的表象动作都是多余的;有的是审美主体和客体情绪的一致投向和沟通,串联起了“露浓”“花瘦”“香汗”“轻衣”等意中之象,组合起了审美对象一系列的动态之“媚”美,并在流动中升华、完美和迸发,而读者的“想象域”,也在流动中扩大。

◆  瞬间之媚美

瞬间之媚美,是指词力在瞬间突然迸发,在稍纵即逝间,焕发出奇光异彩。并于审美主体的心和脑中,左旋右折,前后呼应,纷然而至,飘然而逝,极具瞬间的动态之媚美。词的下片,就从三个方面展现了这种瞬间媚美的变化形态。

其一,是躲避之态。先看前两句“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园子里,突然闯入一客人,“我”尚来不及穿鞋,单着袜子就转身而去,自然头上金钗也掉了,更来不及换下被汗湿透的衣服。至此,“我”为何要这么急切地躲避客人呢?我们推测: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如其来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很有可能就是“我”后来的丈夫赵明诚,是“我”想见之人。躲避的原因是“客”来得不是时候:偏偏在“我”状态和姿容最不好的时候的不速而至。头没梳,妆没化,衣服也没换。哎,这该死的赵公子!就这样,通过这一系列的潜在动作和心理流动,在突发的那一瞬间,迸发出了词媚的无限魅力。

其二,是“和羞走”之态。正因为被“客”人看见了“我”最不好的状态,而此“客”又是我想见之人,所以“和羞走”,并非“和笑走”,更不是“和怒走”“和恨走”。在这瞬间中,给了我们这样的信息:若是厌见之人,“我”肯定要怒斥他,甚至加恨于他。从李清照其他的一些词作来看,她不是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女,而是好酒、好游、有豪气的才女。但“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礼教,多少会对她有些束缚。若不是意中之“客”,“我”才不会蒙“羞”呢!这种微妙的心理动态,通过“和”与“羞”的形态动作,将词媚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三,是倚门嗅梅之态。“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两句中,有三个连贯性动作:“倚”“回”“嗅”。既然“我”已跑了,就不好再回去。可是“客”还在那里,“我”真舍不得离开啊!于是,“我”在即将进屋的瞬间,借门靠身,回头再看了一眼“客”人,但这多丢人啊!所以,“我”顺便拉扯了一把门傍的青梅嗅了嗅。我们说词人写到此的最妙处是“我”回头嗅梅的那一瞬间,倏地看了一眼“客”人的动态细节描写。《论语》中说:“立不中门”,即站在门口是失礼的,但“我”显然已顾不了这些。这与之前躲避“客”人和“和羞走”,形成了鲜明对比,并通过被外部动作所掩饰的心理流动,精准细微地刻画出了一个内心情感丰富,略带调皮活泼,却又矜持含蓄的美少女形象,以致此词之媚美喷射出了绚丽的光彩。

另外,此词在声韵节奏上,表现出的媚美特征也很突出。如,词的“押韵”,全词押“ou(iu)”韵。强化了词的节奏,并随着富有音乐性的流动表达,诗作更显雅致和媚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