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唐中兴颂》碑刻之传奇
◇林立东
中国书法,大致分为三大块,金石、碑刻和书帖。何谓碑?何谓帖?简单地说,碑者,即为刻了字的石头;帖者,古代系朋友之间传达信息的便条或书信。刻碑立传是一个很严肃的事,内容要有文采,又要能让读者看得懂,要求字体中正,一般选用正体字。帖就不一样,是两熟人之间的事,只要对方能看懂就行,所以行草书居多,而且传话也是一个小事,写起来比较随意多流利灵动。碑刻书法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观念、精神情感、价值取向和审美内涵。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人文历史。古代刻石立碑盛行之时,始于东汉,内容有歌功颂德者,祭祀迷信者,也有记述生平者,可谓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如《华山碑》《孔庙碑》《礼器碑》《张迁碑》《颜勤礼碑》等等。随着历代碑刻书法艺术的发展,到唐代人们将历代名字、名碑以石刻模式集中到一块,于是就陆陆续续出现了碑林。我国大多数碑林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碑林甚少。湖南永州祁阳县的浯溪碑林是较为知名的一处。浯溪碑林石刻总量500余通,总量名列全国前茅。摩崖中的《大唐中兴颂》最为出名,为浯溪碑林之核心和精髓,因文奇、字奇、石奇,世称“摩崖三绝”名盛古今中外。笔者就《大唐中兴颂》之传奇进行试探,浅而论之。
一、文奇:博大精深、享誉全球
《大唐中兴颂》系唐代杰出散文家、诗人元结撰文,历来脍炙人心,尤负重名。元结(公元712-772年),字次山,河南鲁山人。元结两次出任湖南道州刺史,五过浯溪,对浯溪的山山水水十分喜爱,对浯溪的人文风情特别留念,留下了不少诗文。元结还喜欢将自己撰写的诗文请人书丹刻石,现保留下来的刻碑有《浯溪铭》《峿台铭》《痦庼铭》,合称“三吾铭”或“三吾碑”。“三吾铭”都是篆书摩崖,相传为季康、瞿令问、袁滋分别用玉箸篆、悬针篆、钟鼎篆所书,是罕见的唐代篆书精品,艺术价值极高。《大唐中兴颂》是元结一篇颇有代表性且为本人最得意的散文作品。《大唐中兴颂》最后确定的摩崖稿件是于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元结从箧中捡出10年前率兵镇守九江抗击史思明叛军时写下的旧稿补充而成的。《大唐中兴颂》定稿后,元结请他的好友颜真卿为之书写,并于同年夏六月刻于摩崖之上。颂文“以史为鉴,端严正气”,简述了安史之乱及大唐中兴的畅想。即以“安史之乱”为借鉴,痛玄宗重色昏庸、恨孽臣奸娇毒乱、赞肃宗盛德之兴、喜群生万物是膺,表元、颜忠肝义胆。可传千古、可寿名山。犹如一面史镜,可历代借鉴。明代解縉题“中兴颂”旁“石镜”的诗说得好:“水洗浯溪镜石台,渔舟花草映江开,不如元结中兴颂,照见千秋事去来。”序因散句,字数极少,却把“安史之乱”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楚明了。颂文仿秦始皇金石刻碑的体例,风格雄伟刚峻,三句一韵,共十五韵,系散文作品中非常难见的佳作。因此后人对元结评价很高,唐代裴敬把他与陈子昂、苏源明、萧颖士、韩愈并提。后又有人把他看作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浯溪志》将前人对《大唐中兴颂》文章的评价总结为四点:一是颂词高简古雅,得雅颂之遗;二是义正辞严,忠肝义胆,为左氏之遗绪;三是金石之首,星斗之文,云烟之字;四是稀有的雄文,更是元结的得意之作。
二、字奇:气度恢弘、独传天下
《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63岁时所书,实为颜体最成熟,颜氏生平最得意的唯一巨幅杰作,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堪称颜氏翰墨之高峰。摩崖《大兴颂》碑刻高416.6厘米,宽422.3厘米,凡21行,行25字,竖写左引,共263字,其中序为83字,正文180字,其拓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字如其人”,颜真卿以忠义大节及古今之“正”著于史册。明陶晋议评颜氏:“骂贼而死,唯其忠贯白日,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诚然,颜书《大唐中兴颂》虽为楷书,但行笔用篆法,出笔用隶法,点画圆浑厚实,书写力量充沛畅达,粗壮而不臃肿,字形以宽阔取势,四周向外拓张,外密内疏,中宫舒展,布白于字中,笔势缓缓而引,捺脚重拙含蓄,形成了一种质朴雄强的气势,表现出一种气度恢宏的威武刚烈之风度,好似有“力拔山兮气盖世”慷慨正直的颜字个性挥洒,诸如此类都值得玩味。有如一曲刚劲有力的正气之歌,彰显出颜公“立朝正色、刚而有礼”的风度,给人一种向外的膨胀感,充实茂朴,气势恢宏,字里行间有金戈铁马之气,拳拳报国之志,并映射着时代的进取精神。令人百看不厌,余味无穷而又感慨万千!唐以后历代书家无不为之倾倒。
宋黄庭坚诗曰:“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宋代欧阳修在《集古录》中云:“气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元郝经赞曰:“矧于超出二王笔,冠冕百代书家师”。明董其昌诗:“几回吹律寒谷春,几度看碑陈迹新”。清代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云:“《中兴颂》雄伟奇特,自足笼罩一代”。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云:“气平原《中兴颂》有营平之苍雄”。明代王世贞在《贪州山人稿》中云:“字画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当是鲁公法书第一”。清何绍基诗:“李唐碑板如云垂,浯溪片石尤瑰奇,鲁公遗墨此节一,评家自审非谬欺”。当今日本友人山田女士访华观此碑后感言:“看了颜真卿写的碑,我就是死了也不会忘记”。
三、石奇:临江矗立、气势磅礴
浯溪碑林之摩崖石刻,奇在其天然的地理位置和浯溪露天摩岩。浯溪摩崖石刻群,距永州市区约40公里,此处苍崖石壁,濒临湘江,巍然突兀,为摩崖文字天然好刻处。元结将一条“北汇于湘”的无名小溪命名为“浯溪”,意在“旌吾独有”,撰《浯溪铭》;将“浯溪东北廿余丈”的“怪石”命名“吾台”,撰《吾台铭》;还在溪口“高六十余尺”的异石筑一亭堂,命名为“吾亭”,撰《吾亭铭》,以上三铭,在元结返任后,请篆书名家季康、瞿令问、袁滋分别用玉箸篆、悬针篆、钟鼎篆书写,并刻于浯溪崖壁上,从此就有了“三吾”之说。这三块碑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唐相袁滋书写的《吾亭铭》碑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一级石刻,视为“国宝”。因此,该摩石被称为南国摩崖第一家,神州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