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的父母,可怜的儿:你的大意,可能需要孩子用性命买单!

前一段时间网上一个话题,引起了很多父母的激烈讨论,内容说的是以前的人上学的时候背着书包就自己去了,而现在的孩子不管是上学还是放学,都需要父母接送。

有的人说:这是因为孩子越来越娇气了;也有的人说:这是因为父母的溺爱。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环境的改变。

随着高楼大厦的出现,汽车的增多,人群的增多,原本安全的街道也变得危险起来。孩子上学的路上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发生危险,所以很多父母不放心孩子,不得不接送。

实际上,现在除了马路之外,电梯、高层楼道、甚至是门都可能危害孩子的生命安全。

前不久就有一名12岁的小孩,在独自乘坐电梯的时候,遇到了电梯故障,尽管孩子已经进行了自救,也按响了门铃,但还是随着脱落的电梯一起坠亡了。

作为一个12岁的孩子,碰到这样的突发事件,孩子保持了冷静,进行了该有的自救操作,可是很多大人却不如一个孩子,也正是因为这些大人的失职,最终造成了这起悲剧。比如:小区的物业没有定时给电梯做故障排查,导致电梯年久失修发生故障,这是物业的失职。

除了物业之外,家长的行为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更加深远,因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跟家长接触到的是最多的,在这个时候家长任何不守规矩的操作都可能危害到孩子的生命。

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扶手电梯,扶手电梯对于大人来说非常安全,也没有什么隐患,可是对孩子来说却有可能是致命的。

河北有一名4岁的小女孩,跟着妈妈去超市二层蔬菜区域买蔬菜的时候,小女孩手里的玩具,一不小心就滚到了电梯上。

小女孩一个人跑到电梯处捡玩具的时候,被正在流动的电梯直接带着,摔到了超市一层。2楼的妈妈这才发现孩子的情况,急急忙忙跑到一层楼把孩子带到了医院。可是为时已晚,孩子的大脑已经受到了损害,医生说孩子的智力都会受到影响。

从妈妈的角度来说,如果她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玩具掉了,发现孩子远离了自己的身边,并告诉孩子不要碰电梯的话,那么一切都可能不会发生。

可是很多家长偏偏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哪怕看着孩子在摆弄电梯或者坐着电梯玩都不以为意。正是家长的毫无戒心和明知故犯的态度,造就了一起又一起的意外事件。

在搜索引擎输入孩子、意外、电梯、父母,四个词语可以看到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

父母明知孩子在电梯里玩,还是没有加以制止,最终导致孩子意外身亡;

父母允许孩子来来回回独自多次乘坐电梯,电梯发生故障,孩子和电梯直接坠入1楼;

奶奶抱着刚出生的男婴,搭乘扶手电梯时,不慎踏错两级中间,失手导致男婴坠入1楼,最终抢救无效去世。

有的父母碰到这些事件会责怪电梯,会责怪物业,会责怪安保人员,好像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这样能让他们内心的愧疚和悲痛好受一些。可是孩子出事之前,父母是最清楚的,父母也是离孩子最近的人,但是父母却最终没有救到孩子,如果此时此刻父母还不懂得反思自己教育的缺失,那么很有可能会害了下一个孩子。

身为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孩子发生电梯事故呢?

首先,面对扶手电梯的时候,家长要牵着孩子的手上下电梯。

电梯上的空间比较狭窄,人又比较多,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牵着孩子的手,就容易导致孩子被别人挤下电梯,甚至因为推挤而摔下电梯。

最重要的是,扶手电梯有些缝隙对大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孩子小小的身体来说,却非常危险。有的小孩捣蛋,很有可能会导致手脚陷进电梯的缝隙之中,前几年就有一个小孩因为手陷入了电梯中不得不截肢的悲剧事件。

其次,父母要告诉孩子,不能在扶手电梯上玩耍。

有的孩子刚接触电梯觉得自动扶手电梯非常有趣,就会在电梯上跑上跑下的,这样很容易引发电梯安全事故,而且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父母要多多管教孩子。

针对楼层里的电梯,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要乱按电梯的按钮,有的孩子比较调皮,进入电梯之后会把所有楼层的按钮都按一遍,这样很容易引发电梯故障,导致孩子被关在电梯里面。

如果孩子一不小心被关在电梯里面,该怎么办呢?

父母要提前教孩子用以下方法,来提升自救能力和自救意识。

首先,告诉孩子保持冷静和理智,然后按下电梯里面红色按钮,以示警报。

其次,可以让孩子用力拍打电梯门,大声呼救。

最后,告诉孩子,耐心等待援救的人员。

告诉孩子,这个时候即便看到电梯门有一点打开的现象,仍然要耐心等待,并乖乖地待在电梯里面。因为电梯可能在上下浮动,孩子看到电梯门打开一点,就立马出去的话,很容易被夹在电梯门中间。

如果想培养孩子独自乘坐扶手电梯的能力,父母就要告诉孩子:在乘坐扶手电梯的时候,要注意脚下的电梯,要踩在电梯的正中间,并且要用手扶着电梯的扶手,保持上身稳定,不要左顾右盼,不要让身体探出电梯外,以免导致碰撞。

父母还可以收集关于电梯注意事项和自救指南的图书,视频给孩子看,帮助孩子理解。

中国有句古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外来临的时候,或许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或许父母也没办法救回孩子。可是为人父母,最起码要尽可能地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培养孩子自保的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孩子发生意外的可能。这样的话,孩子才可能真正地感谢你一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