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大师三改《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梅派戏的经典剧目,至今梅派传人久演不衰,也是最能代表梅大师艺术追求的一出戏。这戏最初名《楚汉争》,是杨小楼的新编剧目,他演项羽,高庆奎演刘邦,尚小云演虞姬,演得红红火火,而且剧目很长,要连续两晚才能演完。本和梅兰芳无关,但在一次筵席上有人议论,说楚汉相争并无是非可言,说倒霉的是老百姓,挣扎在离乱之中;说可怜的是虞姬,死得冤枉!梅是善于听话的人,于是决定改编《霸王别姬》,以古鉴今。许姬传在《有关<空城计>、<杨家将>、<霸王别姬>的几点考证》一文也称:“梅先生此戏创作于民国十年(1921),正值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年代,编演此戏的目的是反战。”这就看出梅兰芳在戏剧舞台上的抱负了。没有抱负哪来的高尚艺术。
一直为梅兰芳量体裁衣而写戏的齐如山很快拿出本子,虞姬从三号人物上升到一号人物,戏加多了唱也加多了,但和《楚汉争》一样,也是连续两晚才能演完。在走排几次之后进行彩排,梅大师请内行、票友、亲友前来看这场非正式演出。
从白天看前场到夜间看后场,大家全无异议,惟独一位既非内行,也非票友,更非亲友的听蹭戏的人在倒抽凉气。为什么倒抽凉气?梅大师赶忙过来请教。那人不得不开口了,说连看两场实在累人,累得倒抽凉气;说如果看了前场没看后场或看了后场没看前场,观众是否也要倒抽凉气?有理有理!梅大师把听到的赞美之辞全都抛在一边,立即决定将连续两场的《霸王别姬》缩写成当场霸王就别姬的新版本。
被压缩的《霸王别姬》和观众见面了。博得彩声一片,确实比前后两场洗练多多,梅大师应该知足了。但在一场演出中,他发现坐在第一排的一位老者连连摇头,不以为然。梅大师下场之后就吩咐管事的打听这位老者是何许人也,他要弄清楚他连连摇头的缘由。这可难坏了管事的,到哪里找这位摇头的观众,大海捞针吗?千好万好,摇头的观众也是一位“梅迷”,在另一出戏里他又落座在前排了,梅大师一眼就盯准了,一到后台就嘱咐管事的快给那位老先生送水果去,打听清楚姓名和住址,就说他要去拜访老先生。
老先生瞅着送来的水果和听着管事的言语,这回不是摇头而是怔住,梅兰芳要去拜访他,这是真的?当然是真的。转天梅大师就登门了,几句寒暄过后, 这就照直问来,虞姬的舞剑技术有哪些不妥,问老者是看到哪儿摇头的,他也好改进。这位老人姓朱,深谙剑术,就说你的舞剑路数和尚小云的舞剑路数完全一致。尚小云是武生的底子,他舞剑刚劲十足,你怎么比得了?再说虞姬是贤惠的女性,应以柔胜刚,整个路数都要改。梅大师连声道谢,回去之后另起炉灶,重新编排,这才形成现在的路数。
梅兰芳大师的成名不是偶然的。他有句从艺名言:“一师二友三观众。”《霸王别姬》的三改,恰是最好的说明。其实大改之后还有小改,唱词与动作,前期中期后期都有所不同,他一直在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