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乐理论体系不能替换中乐理论体系(附图 音频)
今天辛丑年正月初六。
昨晚一位多年朋友问我:
范姐你能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说明你做的中国音乐的事确实有必要做?我记得05年在北京帮你在新浪网上注册博客你都在推广古琴和传统文化了。
我点点头:
可以。音乐是建立在数学物理平台上的艺术,不同的音乐体系有自己的数理结构,有的兼容有的互不兼容。音乐作品可以共享,互不兼容的音乐内核不能替换。
朋友说:你说得太高深了,先说啥子东西不能替换?
我笑:
音乐是个大范畴概念,音乐作品里的乐律体系可不可以替换要用数学物理公式来验证。两个不同的音乐体系之间的数理关系用相同的数学物理计算方法获得了相同结果,那么这两个音乐体系的理论部分可以通用;如果用相同的数学物理计算方法得到不同的结果,那么这两个音乐体系各自安好,自行其是。
我们从小到学的音乐理论是西乐理论,我们听到的音乐作品有中乐有西乐,但是拿西乐理论来剖析、介绍中乐作品就是误导听众读者与中乐后继者。
现在有一个通行说法:做事要公开公平公正。中国音乐需要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音乐教学和推广。
朋友问:
像我这种只唱得来几首歌的人咋个听得懂你的说法?
我笑笑:
用二胡拉《流浪者之歌》是西乐还是中乐?起决定作用的是音乐作品的内核还是演奏用的乐器?拿小提琴拉《二泉映月》是中乐还是西乐?拿什么作判断依据?
以上我们谈论各音乐体系的数理关系是否能够兼容。
我们坐在茶馆里说来说去都是言语辩论,现在用音乐说话:
第一个录音是香港梁志锵先生的《<诗经>与<楚辞>音乐研究》中的《关雎》,我自己能听出浓浓的西乐节拍:重、轻,重、轻,重、轻,重、轻,……。
但是汉语吟诵或唱诵是这样发音吗?
我再推荐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的贺兰泽老师录音,听起来是不是不一样?
问题来了:相同古谱,为什么演唱出不同的西乐风格与中乐风格?
西乐的乐谱既有音乐体系的数理关系产生的用乐结构,还有多音节文字产生的语言节拍“重、轻、重、轻”;汉语发音与众不同,不能与多音节文字同步诵读或诵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