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浓,荷花香
正文:2363字,预计阅读时间六分钟
—————————————————
夏天,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花自古深受人所爱,它出淤泥而不染,洁可绝尘,浓香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夏时节,入夏荷花别样红,又到了观荷、赏荷、拍荷的季节!伴随着蝉鸣与鸟叫,荷花如期而至!一朵朵荷花含苞待放,娇艳欲滴。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在炎炎夏日中,给人们带来清凉的感觉,其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微风吹过,百荷齐放,清香扑鼻,让烦躁的内心为之一爽。
如今,暑热躁心,不如来读一读荷花的诗词,清爽整个夏天。
荷的美,不仅在于荷花,更在于“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荷叶,那绿如伞盖的荷叶,衬托着娇美的荷花,如何不令人心动?夏季赏荷,无疑是最愉悦的事情之一,尤其是一阵微风吹过,荷花摆动、迎风送香、清凉一片,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古代的诗人们,早就发现了这种美景,所以在诗人笔下,咏荷的诗句何止千万,有脍炙人口的佳作,也有简练精短的小诗,在赏荷的同时,心中如果能够飘过这些绝美的音韵,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呵!
出淤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历来为古往今来诗人墨客歌咏……
入夏荷花生,赏荷正当时,十四首荷花的古诗词,共赏荷花的美丽与诗意!
《诗经. 国风》
山有扶苏,隰(xi)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释意:山上小树纵横,沼泽荷花盛开,未见美男子都,却遇轻薄狂人!
《诗经. 国风》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释意:在那沼泽边,蒲草荷花并茂,那里有一美男,我待怎地撒娇?长夜无眠,涕泪滂沱。
《离骚》(节选)屈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释意:裁剪绿荷做时装,集芙蓉制衣裳;君非知臣此中意,忠情如花有清芳。
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释意: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唐·王昌龄《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释意:作者对荷塘的描写,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如花似玉令人喜爱。
唐·白居易《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释意:菱叶随着水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说话却低头羞涩微笑,哪想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唐·温庭筠《莲花》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释意:全诗咏莲而不言莲,但不仅有浓厚的色泽,而且也有细密的结构,景物与景物之间衔接得极紧极密,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着极其繁富的内容。
唐·陆龟蒙《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还应有恨无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释意:作者通过对白莲的吟咏,揭露了社会上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合理现象,为被埋没、被摧残的人才鸣不平。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释意:诗人的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友谊。
宋·贺铸《踏莎行》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释意:作者在词中隐然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洁贞静、身世飘零的女子,借以抒发才士沦落不遇的感慨。
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释意:诗以荷叶的生与枯象征情感和人生的变化,诉说自己直到死亡才会消失的爱。结尾以景结束,以静静流逝的江水象征已经逝去的往事。本诗文字上的重复,使诗具有一种民间歌谣的格调,和回环反复的音调之美。
宋·杨万里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释意: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南北朝·沈约 《咏新荷应诏》
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
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
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释意:这首诗,既是咏物,亦是抒怀。诗人咏的是荷花,但读者所感觉到的,同时又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北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释意:曾经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开个玩笑,此君有酒驾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