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薛延陀汗国:扶持敌国,消灭盟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一,薛延陀汗国的建立

薛延陀是铁勒的一支,而铁勒是丁零人的别称。铁勒有九大部落,统称为“铁勒九姓”,长期居住在北海(贝加尔湖)一带。突厥强盛后,征服了铁勒,有许多铁勒部落加入了突厥,但是还有大量的铁勒部落继续停留在北海一带,保持部族的相对独立状态。铁勒人桀骜难驯,一直威胁着突厥的大后方。为了镇守此地,突厥在此设置了北面可汗。

603年,突厥汗国经过了20多年的内战后,最终分裂为了东西两部,实力大减。605年,铁勒部落联盟延陀部的带领下建立了汗国——薛延陀建国,定都于贪汗山,其首位可汗为易勿真莫何在薛可汗。薛延陀汗国建立之初就引起了漠北的震动,伊吾、高昌等国都归附之,薛延陀在此设置了吐屯,以监领其国,征其赋税。

到613年,西突厥射匮可汗带兵击败了薛延陀,薛延陀、契苾二部都被迫去可汗之号,该隶属于西突厥。薛延陀就如此灭亡了。628年,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和东突厥颉利可汗发生了战争,西突厥失败,其可汗浮图城以东的部落均归降于东突厥,薛延陀首领壹利咥夷男带领带领部落转而归附于东突厥。

东突厥虽然击败了西突厥,但是自己的损耗也很大。从626年开始,东突厥又产生于严重的雪灾,牲畜大量死亡。东突厥为了应对和西突厥、唐朝的战争,就不断加强对周边部落的掠夺。夷男就乘机带领铁勒九姓发动了起义,东突厥驻守北疆的欲谷设带领10万大军前来镇压,被夷男击败。东突厥又派遣拓设、突利相继讨伐,同样遭到失败。

贝加尔湖(瀚海)

628年,铁勒各部推举夷男为可汗,夷男随即派遣使者到长安和唐朝建立联盟,唐太宗李世民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并赠以宝刀宝鞭,寓意主宰大漠各部。联盟成功后,夷男立马进攻东突厥,占据了其牙帐——於都斤山,此后薛延陀汗国就定都于此。

629到630年,唐朝也派遣大军北上,击败了颉利可汗,突利可汗投降,于是东突厥汗国正式灭亡。此后,唐朝在东突厥故地——漠南建立了单于都护府以管辖投降突厥各部。而广袤的漠北草原就被薛延陀汗国占据,薛延陀汗国不仅实现了复国,而且变得更加强盛。

二,唐朝对薛延陀汗国政策的转变

东突厥汗国灭亡之后,唐朝和薛延陀还是盟国关系,薛延陀对唐朝继续奉行和平政策,而唐朝也继续支持薛延陀势力的扩张。当时薛延陀虽然强盛,但是立国未稳,西边有东突厥的残余势力——乙注车鼻可汗占据阿尔泰山一带,时常骚扰薛延陀西境;强大的西突厥被薛延陀击败后,将薛延陀视为大敌。

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薛延陀汗国的势力突飞猛进。631年,西突厥肆叶护可汗进攻薛延陀,被薛延陀击败;634年,薛延陀继续向西反击,将可汗浮屠城的东突厥残余势力——阿史那社尔击败。此时的薛延陀已经和全盛时期的东突厥相当,史称“东室韦,西金山,南突厥,北瀚海,盖古之匈奴地也,胜兵二十万”。薛延陀汗国的强盛,引起了唐朝的不安,也改变了唐朝的外交政策。

东突厥灭国后,大量的东突部落投降于唐朝,被唐朝安置在漠南一带。唐朝对这些突厥人十分优待,例如给予其高官厚禄,免除一切税收。这种政策有利于突厥部落的归降,但是却严重加强了自己的经济负担。随着薛延陀汗国强盛,唐太宗于是考虑将这些东突厥部落重新迁徙到塞外,让东突厥复国,以牵制薛延陀。如此,以能够缓解唐朝的经济负担。

经过周密的部署后,唐太宗选择阿史那思摩作为东突厥的复国可汗,此人是突厥的王族后裔,不过是阿史那氏与粟特人的混血种,在突厥的地位较低。同时他的胆子也较小,有利于控制。但是,阿史那思摩担心遭到薛延陀的进攻,不肯出塞。唐太宗于是派遣使者前往薛延陀谈判,要求东突厥和薛延陀以戈壁滩(大碛)为界,不准无故抄掠。639年,阿史那思摩正式返回漠南。

然而铁勒自古以来将突厥视为仇敌,壹利咥夷男对唐太宗派遣突厥重返大漠的行为一直是持反对意见的,只是有碍于唐朝强盛的国力没有出兵干预。但是,唐太宗的此举很快就激化了大漠的矛盾。640年,唐朝西征高昌国,邀请薛延陀联合出兵,然而薛延陀拒之不理,可见两国的关系已经恶化,战争也就不可避免了。

三,薛延陀灭亡,谁成为了赢家

641年,唐朝召回镇守并州达十六年之久的名将徐世勣(徐懋功),于是薛延陀可汗夷男乘机以20万军队对阿史那思摩发动了进攻。阿史那思摩惨败,带领突厥南逃,向唐朝求救。此时薛延陀大军依然没有退兵,而是停止在长城一线观望。薛延陀大将大度设抓不到阿史那思摩,只能“登长城而骂之”。

唐太宗认为薛延陀大军千里奔袭,已经是强弩之末,而阿史那思摩逃入长城后,薛延陀依然不退兵,犯了兵家之大忌。于是先派遣营州都督张儉带领军队濒临契丹,阻止契丹参与此乱,以免扩大战争的规模。此后,派遣徐世勣朔州道行军总管,带领四路大军,共10多万大军北伐。

唐朝出兵后,薛延陀大军赶紧退兵。唐朝大军以阿史那思摩为向导,轻车熟路,很快就追上了薛延陀主力,双方经过一番恶战,薛延陀大败。

经过此次惨败,夷男遭到了很大的打击。他为了改变唐朝的态度,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则予以拒绝。唐太宗之所以拒绝,是因为当时薛延陀虽然强盛,但是其出身地位较低,难以服众,而同罗、仆固等十余部落有较强的势力,他们只是暂时屈服于薛延陀。如果唐朝和薛延陀联姻,这就是相当于唐朝承认了薛延陀的统治地位,其他部落就会“屈膝低用,更遵服之”。

由于和亲失败,薛延陀部的政治威信遭到打击,铁勒各部开始谋反。645年,薛延陀再次进攻东突厥,唐朝出兵后,薛延陀撤退。同时,夷男又拒绝了联合高句丽进攻唐朝的结盟请求,而是向唐太宗请求共同进攻高句丽,可见薛延陀还在试图得到唐朝的认可。

645﹐夷男死﹐嫡子拔灼自立为颉利俱利失薛沙多弥可汗。他突然改变了对唐朝的政策,在唐太宗东征高句丽的时候,进攻唐朝边疆,不过被唐朝击败。随后,唐太宗决定暂停东征高丽,而是集中力量对付薛延陀。646年,多弥可汗被唐朝大军击败,于是逃亡漠北,被回纥人所杀,至此薛延陀汗国灭亡。

唐太宗之所以要灭薛延陀汗国,是因为该国力量不断强盛,具有潜在的威胁。不过薛延陀一直仇恨的是突厥,对唐朝基本都是表示友好,唐朝不顾这一点,扶持自己的敌人突厥,转而灭自己的盟友,最终也酿成了大患。

在薛延陀汗国灭亡后,回纥部成为了铁勒九姓的首领。唐太宗名义上在此漠北设置了燕然都护府(后来改为瀚海、安北都护府),但是并未在此驻扎一兵一卒,而都护一职也只是名义上册封给回纥首领。回纥首领实际上早已称可汗,回鹘汗国实质上建立了起来,安北都护府名存实亡。消灭了薛延陀汗国,又崛起了回鹘汗国,显然是唐朝始料未及的。

同时,由于唐朝漠南极力扶持东突厥残余势力,最终导致了东突厥的复国。在唐高宗时期,这些突厥人就已经发动了叛乱,导致唐朝的北疆混乱不堪。到了武则天时代,突厥残余势力最终建立了“后突厥汗国”,称霸于大漠南。后突厥汗国比东突厥汗国更加强盛,对唐朝造成了巨大的消耗。最终东突厥到唐玄宗后期才被回鹘汗国消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