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养老,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旅居养老,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旅居养老”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是“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的融合体。与普通旅游的走马观花、行色匆匆不同,选择“旅居养老”的老人一般会在一个地方住上十天半个月甚至数月,慢游细品,以达到既健康养生,又开阔视野的目的。

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正经历全球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进程。预计2050年将达到峰值4.87亿,由此将催生出一个老龄团体。

当前,旅游度假养老产业在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十三五”之后,养老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旅游度假产业将在近几年获得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潮兴起,传统房地产开发运营模式受到不断冲击,探讨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优势与传统的旅游度假养老产业相结合,与传统的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相结合,是养老服务业新的研究方向。在国家大力倡导及全社会共同关注之下,未来的养老产业、旅游度假产业将引领新的发展时期,旅居养老正在成为引领房地产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旅居养老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第一,旅居养老意愿更加强烈。

活力化老龄人口不再是简单地满足于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追求更高层次的旅游、居住、休闲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势,特别是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经济能力较好的活力化老年人,旅居养老意愿更加强烈。另外,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北方雾霾天气的出现,一些大中城市空气质量明显下降,以及漫长的冬季严寒,也直接推动了活力化老龄人群远赴生态环境好、资源条件优越、温暖舒适的南方地区进行异地旅居养老。

第二,旅居养老市场提质增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休闲旅游将成为城市型社会老龄人口的一个主要消费渠道。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较快,活力化老龄人口的消费能力在日益攀升,为我国旅居养老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民间资本、境外资本的注入,专业人才的涌入,传统服务模式的更新,使得旅居养老服务市场提质增速较为明显。

第三,老龄人口的收入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可自由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得老年人有了固定的退休金,中国传统的储蓄理财观念又使大部分老年人都拥有一定的积蓄;另一方面,当生命周期进入老年阶段,子女在经济上已经独立,家庭负担大为减轻,子女也会在自身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经济上给予老年人一定的支持。这些因素都促成了老年人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可自由支配收入越高,相应的旅居支付能力也就越强。

第四,旅居养老的多项选择。

目前,我国养老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形成候鸟式养老模式、以房养老模式、旅居养老模式等诸多新模式。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旅游与养老产业将会深度融合,旅居养老资源将会在智慧平台作用下得以整合,一些新型的旅居养老组织方式、旅游产品、旅游业态将不断涌现,旅居养老供给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

旅居养老好处多

1、旅居养老有利于身体健康。

哈尔滨市的孙大娘患有哮喘病,一到冬天,寒风袭来就犯病。这几年冬天,她和老伴都到海南住上三四个月,“我和老伴儿每天都早早地起床,到公园里锻炼,然后就回到小区里晒太阳,那里不但天气暖和,空气也清新,我的哮喘一次都没犯。今年我们还会去,这回租个大点的房子,过年时让孩子们也都过去热闹热闹。”据了解,和孙大娘一样患有慢性疾病而到南方越冬的北方老人非常多,而海南的热带气候能使老人们的常见疾病如哮喘、鼻炎等呼吸道疾病以及关节类疾病得到很好的康复。

2、旅居养老可以丰富晚年生活,游览风景名胜。

北京的冯程山夫妇俩退休后在家呆不住。这几年在孩子的建议下,冬天到南方养老,夏天到北方居住,春秋两季就在北京周围环境好的养老院住上一阵子。每次去的地方都不同,“我们可是过了旅游的瘾,年轻的时候没去过的地方,这几年去了不少。现在夏天还没过,孩子们已经把冬天去广西的机票和住的地方联系好了。

3、旅居养老可以结交新的朋友圈子。

武汉的王丽云年轻时就喜欢跳舞,退休后一直参加社区的舞蹈团,今年夏天,儿子被公司派到哈尔滨工作几个月,儿子把从来没到过北方的王丽云也带过来了。虽然哈尔滨的夏天比武汉凉快许多,但是不能跳舞让王丽云很遗憾。一次她在租住的小区散步时,正赶上社区搞活动,一个老年舞蹈团的演出把她吸引住了。攀谈之后,王丽云加入了舞蹈团,也认识了许多新的同龄伙伴。“就算以后回去了,我们也会经常打电话联系的。”

构建旅居养老的社会环境

旅居养老已成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不仅为活力化老龄人口提供了高品质的休闲养老方式,也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的途径。旅居养老将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和养老机构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旅游业和养老业跨界融合的产业优势,带来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

第一,创新旅居养老服务改革。

1、实行医保异地结算制度。

长期以来,异地医保结算机制尚未形成。无法实现医保异地结算是阻碍旅居养老发展的重大制度障碍,因此,深化医保联动体制改革,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制定基本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由于旅游养老在异地就医时形成的医疗费用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2、建立养老用地保障机制。

旅居养老具有公益性质,在旅居养老发展过程中,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专门用于旅居养老发展的国有土地划拨、出让及其配套政策,保障旅居养老发展的集体土地征收或专项使用政策,旅居养老发展土地规划或指标安排政策以及土地出让金减免或分期支付政策等。

3、创新资金发展保障机制。

创新旅居养老产业的融资方式,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也要加大社会资本的引入力度,才能激活旅居养老市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全面实施公办民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养老服务改革;二是设立旅居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对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服务网络以及养生养老健康产业链等重点项目提供支持;三是采取股权投资基金、上市融资、公益创投、PPP等模式,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兴建养老设施和提供养老服务。要吸引社会资源和调动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旅游业,给予开发商工商、税收扶持及优惠。按照“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形式开展经营活动,使社会福利民营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并加强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一些企业与个人参与旅居养老开发的力度。

第二,加速老年休养需求与旅居服务的融合。

1、开发温泉疗养型养老旅居产品、农家乐休闲体验养老产品、休闲农庄、园艺疗养与养老养生产品、医疗保健旅游产品、亲情化的旅居养老产品等

2、老年服务产品的规范化,如结合老年需求制定老年旅居服务规范标准,酒店、公寓要制定实施老年客房服务和餐饮服务管理标准,景区要完善老年服务设施规范等

3、对旅居老龄人口相对集中的公寓、物业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满足“候鸟式”“旅居式”养老居住需求。

第三,加快旅居养老产业供给侧改革。

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注重发展效率,旅居养老产业也应在这一方针指引下,大力提升人力、物力、财力的开发利用效率。进一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引导其中各个产业向精细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第四,营造良好的旅居养老发展环境。

首先,建立旅居养老的服务标准。2016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 《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大大提升了旅居养老服务行业规范。未来,应进一步出台相关法律,明确旅居养老发展的基本规范,制定促进旅居养老发展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以及对旅居养老进行具体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和行业标准等,构建起全面的旅居养老法律保障体系。

其次,建设旅居养老的服务设施。重点加快环境生态保护、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交通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旅居养老配套设施。促进以老年宜居地产、老年生活照料、老年专用产品、老年健康服务、老年运动健身、老年文化娱乐、老年金融服务、老年旅游等为主的旅居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实现全面覆盖。

再次,优化旅居养老的市场环境。大力加强旅居养老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旅居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标准,开展旅居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逐步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准入和退出制度,进一步提升旅居养老服务工作专业化、标准化水平。通过星级评定和政策调整,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逐渐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形成全民关爱老人的社会风尚。

发展“互联网+旅居养老”

推进“互联网+机构养老”,力求增量增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引导全社会转变养老观念,突破传统养老观念对机构养老产业发展的制约;建立机构养老医疗保障资金统筹使用、便利结算以及机构养老补贴等制度,进一步释放中高端机构养老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养老服务云平台,汇集养老“大数据”,掌握市场“大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扶持建设一批社会资本投入的养老机构。

推进“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提升服务消费。一方面,推动“社区养老”与“养老社区”高度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分散式的社区养老服务整合为规模性产业,并积极打造“智慧养老社区”,使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深度嵌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养老服务和志愿养老服务衔接配套。另一方面,推动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与“互联网消费”有机衔接。

推进“互联网+旅居养老”,加快资源整合。顺应新常态,发挥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将互联网融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做到养老服务信息化,整合养老资源,实现养老服务信息的共享。

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在旅途中慢慢变老

“老龄化”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虽有源远流长的养老传统,但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养老方式还需要不断创新,旅居养老、异地养老、候鸟式养老,就是日渐兴起的一种现象。这种养老方式是与全面小康以后老年人经济条件的改善分不开的,也是与家庭结构小型化和思想观念解放密切相关的,也是大众旅游普遍化、生活化的一个表现。

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

旅居养老其实比旅游更加适合中老年朋友,对于很多老年人而言旅游大多是走马观花式地看一看,很难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且舟车劳顿,容易使人感到疲惫、辛苦。而旅居养老不用赶时间,可以在一个地方停下来,半月或更久的时间,不仅可以赏风景、尝美食,还能结交到很多好友!

“旅居养老”好在哪里?

百闻不如一见

赏景、玩景是截然不同的享受,看到美轮美奂的景色,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文化艺术、饮食习惯、开阔眼界。

亲近自然,回归本真

在自己的城市、圈子里生活了几十年,身边都是老环境、老景象、老熟人。偶尔不妨出去走走,给生活一点新意。尽情地亲近自然,享受山青水秀!把心情放轻松,也能延年益寿。

康养身心,强健体魄

游览之时,精神振奋,烦恼、郁闷烟消云散,休息之时肌肉由紧张转为松弛,睡眠好,吃饭香,对身体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还能享受到阳光的沐浴,从而增强体质,健康长寿。

感受民俗,品尝美食

各地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人文历史都不同。因此,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小吃、特色菜肴。我们就能品尝到那些在家里根本吃不到的美食,民以食为天,在他乡一饱口福,美哉!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当代空巢留守老人与日俱增,多年甚至十几年两个老人对影向坐,面面相觑。如果许多老人结伴,同吃同住相伴赏景,共同回忆过往,那定是一番笑语连连、感慨颇多其乐融融的景象。

旅游产业发展方向 :康养、生态、文化、乡村、城镇 !

一、 康养+旅游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养老服务业政策利好,市场空间巨大,在健康中国战略与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康养旅游只是刚刚起步。

二、 生态+旅游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

三、 文化+旅游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 乡村+旅游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等概念获得新的依托,未来围绕“农村”的田园养生、乡村旅游、康养旅居项目大有可为。

五、 城镇+旅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特色小镇概念仍将持续发酵,此外,依附于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卫星城”作为承接养老、旅游、休闲职能的载体,会催生大量旅游产业的投资项目。

六、 其他产业与旅游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四种旅居养老模式

旅居养老是“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的融合体,老人们会在不同季节,辗转多个地方。这种养老方式是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积极养老的方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养老模式再也不能满足健康活力型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市场上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以传统的走马观花式观光团为主,不能满足老年人休闲养生、精神文化、心理慰藉等多元化需求。而作为健康旅游时代的一个新概念,旅居养老追求旅游目的、旅游行为、旅游效果的健康、环保和舒适,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生活式旅居,是让老人有“家”的归宿感,让老人真正享受到“旅游+居家+度假+享老”的生活式度假。让老人在安全、轻松、私密、整洁、舒适、和谐的环境下, 体验休闲度假、旅居交友等活动的乐趣,从而心情愉悦,真正享受旅居带来的快乐,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让养老升级为享老。那么生活式养老有哪些模式呢?

资源式享老模式

大自然是心灵的家园,景区、田园旅居享老依托山林、湖泊、滨海、温泉、田园等生态资源,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与躁动为主旨,打造独特的生态依托型享老产业项目。老人在山水田园之中,静享自然美好,颐养身心,体验农事之乐。

文化艺术旅居享老模式

以地方独特文化资源、民俗民风资源、音乐艺术资源和宗教养心资源等为依托和核心吸引,以对该类文化精神需求有特殊偏好的享老人群为市场目标,形成古城古镇旅居享老、民俗民风旅居享老、音乐艺术旅居享老、宗教禅修旅居享老的系列文化艺术型享老项目。文化与艺术的熏陶与感染,让老人心灵更加恬然美好,安享老来之乐。

运动旅居享老模式

老年人因为体质和年龄的特殊性,更注重体育锻炼,运动康体成为旅居享老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是我国由来已久的养生方法,以养精、练气、调神为基本特点,以运动休闲项目的适度开发为核心吸引物,辅以享老产业配套,打造运动旅居享老模式。让老人健身康体,延延益寿,乐享乐活。

医疗康体旅居享老模式

健康是老年人实现“享老”的基础,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对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尤为重要。医疗康体旅居享老的主要模式有中医养生享老、西医护理享老、健康美食享老等。呵护老年人健康,保证老年生活品质,享受晚年生活美好。

云南秾都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养老服务、老年用品及土货特产经营等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目前全国拥有服务从业人员达500余人,分支机构12家,战略合作企事业单位及机构百余家,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站享老。秾都人心系天下老人,努力奋进,为政府减负,为社会担责,给天下老人一个温暖的家,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享受属于自己的老年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