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35岁的忘年婚,是阴谋还是真情?
中年保姆要嫁耄耋老翁,这事儿不算少见,无非是“等老头子死了,刷他的存折、住他的房子呗”。但是,石于珍这个女人,绝不是你想得那样……
文/青麦
石于珍第一次披上了婚纱,大红的结婚证书就在她随身的包包里。等了这么多年,走了那么艰辛漫长的路,女儿都快要嫁人的时候,这个45岁的女人,终于结了婚。
镜头前的石于珍笑得羞涩又幸福,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一些,但新郎却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从保姆变成妻子,这场爱情,或许注定要成为一场谈资……
当78岁的“袁滚滚”遇到43岁的“石滚滚”
下午3点,石于珍和袁华清新婚第二天,笔者前往这对忘年恋人家采访。陈旧的老式小区,窄小的房间干净整洁,四面墙上挂着袁华清夫妇的合照。照片中唯一的“外人”,是石于珍在上海工作的女儿晓晓。
在外做钟点工的石于珍还没有回家,两只鸭子调皮地跳到袁大爷身上。老人笑眯眯地教训鸭子:“幺儿,要听话!不听话,妈妈回来就要打你们。”
鸭子吃的玉米,是袁华清买的3块钱一斤的好品种。“这是小石买给我的鸭子,我得好好养着。不然,她会骂我呢!”袁华清说完后,不好意思地呵呵笑起来。我们谈话间,他不时地张望门外,有时楼道传来走路的声音,他就会侧耳倾听。这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他所有的挂念和心思,全都在妻子身上。袁华清说,石于珍叫他“袁滚滚”,他叫她“石滚滚”。
晚上6点,石于珍终于回了家。她敲门时亲切地叫着“袁滚滚”,袁华清响亮地答应:“哎!石滚滚回来啦!”袁华清看着在厨房里忙活的妻子,突然跟笔者说:“日子过得越幸福,就越害怕死。”石于珍则说:尽管袁大爷比自己大了35岁,但她一点都不后悔,因为,真正的爱情与年龄无关……
时间回溯到2008年6月21日,43岁的石玉珍第一次遇见袁华清。在成都某家政公司里,已经和公司签订用工合同一个星期的石于珍都快绝望了,没有人愿意雇用她,因为她“来历不明”,不肯透露亲人的任何信息。但第N次来到家政公司的袁华清,却一眼相中了石于珍。他觉得她长得像自己的大女儿,看起来也不像厉害的女人。
“我快80岁了,但不用端屎端尿。你帮我做做饭、洗洗衣裳就行。”这是袁华清跟石于珍说的第一句话,让她觉得老人很实在,都这么大年纪了自己来找保姆,也够可怜的。两人当即签订了合同,当晚,石于珍就住进了袁华清家。“我老伴儿去世快20年了,两个女儿也不跟我来往。我不把你当保姆,要当女儿待!”一小盅酒下去,袁华清的话开始多了。石于珍想起已经十几年不见的老父亲,忍不住喝了一大口酒说:“袁大爷,这世上没有坏女儿。以后,我把您当成亲爹伺候!”
第二天大早,石于珍给袁大爷做好早餐,三下五除二就将老人杂乱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石于珍做的饭很好吃,三天后,袁华清就说:“你要不嫌弃的话,就一直伺候到我死吧!”因为临街那间房改成了铺面,袁华清就靠一个月2500元租金生活。“我就这么点钱,我的生活费和你的工资都在这里头了,全看你安排。”不知为何,老人的这句话让石于珍鼻头一酸,她忍不住说:“大爷,有些话憋在我心里都快烂了……”袁华清说:“说说看,也许我能帮点忙。”
因为同病相怜,年龄便不再是距离
石于珍出生于四川仁寿县汪洋镇一个中医世家,下面有一个比她小9岁的妹妹石晓莲。石于珍17岁时,同村的梁孝德入赘到她家。由于年纪太小,两人只举行婚礼,但没领结婚证。两人辛苦打拼,将父亲经营的一家耐火场和两家商铺做得风生水起,渐渐地成为汪洋镇的首富。结婚3年后,石于珍生下了女儿晓晓。女儿6岁时,她又生下了儿子,但儿子却在两岁时不幸夭折。祸不单行,妹妹石晓莲被人贩子骗到安徽芜湖。丈夫梁孝德出去寻找,半个月后将她带回了家。
“儿子死了,可我做了绝育手术不能再生。妹妹回家后不久,我那狠心的父母为了留住想要儿子的女婿,竟给我丈夫和亲妹妹举行了婚礼!”时隔多年,石于珍跟袁华清说到自己27岁经历的那些悲痛和屈辱,忍不住失声痛哭。
女儿渐渐长大,石于珍觉得自己不能再过这样屈辱的日子了。晓晓9岁的一个深夜,她带着女儿离开了家,在仁寿县租了房子,卖栀子花、擦皮鞋、卖麻辣烫,后来开了家小餐馆。石于珍硬是靠着自己一双手,把女儿送进了大学。2005年夏天,女儿晓晓大学毕业时,石于珍在县城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
听到这儿,袁华清忍不住感叹:“我拉板车将两个女儿抚养成人。等她们翅膀硬了,就飞远了,不回来看我了。”石于珍说:“你肯定伤过女儿的心,她们记仇!”袁华清笑着说:“不就是没把房子分给她们嘛!这房子是单位公房,不能卖。她们以为我要留着房子找老婆,都6年没来看过我啦!”
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次交谈后,石于珍觉得袁华清更亲了。他的幽默和健谈,也让她觉得做保姆的日子不那么乏味辛苦。天气好的时候,石于珍就和袁华清去公园散步。左邻右舍见到袁华清就打趣:“有小石陪着,您都返老还童啦,隔好远就能听到笑声呢!”袁华清得意地点头。
2009年6月,石于珍得了重感冒。袁华清什么都不让她做,端茶倒水,还给她买了很多零食,这让石于珍很感动。
石于珍的病刚好,袁华清却被查出得了血管瘤,需要马上做手术。可无论石于珍怎么说,袁华清就是不住院。石于珍说:“您再这样不听话,我就不管您了!”袁华清顿时乖乖地答应做手术。但是,医药费要1.5万元,袁华清只有1万元存款。给两个女儿打电话,她们一听到要钱就挂了电话。石于珍只好将自己攒了大半年的5000元拿出来垫了医药费。出院时,袁华清说:“你的恩情我永不忘,我一定加倍偿还。”“那就给我涨工资吧。”石于珍笑着说。
相差35岁的忘年婚,是阴谋还是真情
这一次重病让袁华清知道:石于珍比自己的亲女儿还要好。他想在自己快进坟墓时,做一件大事。2009年8月的一个早晨,袁华清突然抓住了石于珍的手说:“小石,我们俩都是可怜人,你嫁给我吧!”石于珍慌忙抽出手,说:“您没发烧吧?袁大爷,我比您大女儿还小两岁呢。”袁华清马上低下头喝粥,接下来的一天,两个人都觉得很不自然。
第二天一大早,纠结了一宿的石于珍悄悄地离开了袁华清家。她坐上111路公交车,却不知道在哪站下。这时,她突然收到一条短信,竟然是袁华清发来的:“我知道你会走,我不怪你。告诉我你的银行卡号,这个月的工资还没结呢。我这糟老头子冒犯你了,请见谅。”她想起不久前自己教他发短信,整整用了两天时间,袁华清还说:“这太费神了,除非哪天我恋爱了,才会给人发短信。”
石于珍忍不住笑了,那一刻袁华清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他不再老态龙钟,而是一个慈祥有趣的男人,一个敞开胸怀、愿意用余生让她欢笑的男人。再说一个老人如此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爱没有什么错。
石于珍下了车,走到马路对面又搭上111路车。进入小区,石于珍看到袁华清打开所有窗户,站在窗前守望,眼神忧伤而期盼。她进屋,问他:“你女儿会答应吗?”袁华清笑着反问:“难道你还要去请求你父亲同意吗?”
一周后,袁华清和石于珍领了结婚证,小区邻居为他们置办了简单的酒席。袁华清的两个女儿也来了,酒过三巡她们却突然提出,坚决反对父亲和石于珍结婚。袁华清的老邻居质问她们:“你们老父亲一无房产,二无工作,石于珍图他什么?你们如此反对究竟为何?”
大女儿说:“年纪轻轻嫁给老人有失伦理,不是谋财就是害命!”石于珍转过身去默默流泪。她轻轻地跟袁华清说:“离婚吧,我不愿意背冤枉名声。”袁华清好说歹说都拗不过只好答应了。第二天一早,两人去民政局离婚。填登记表时,才发现两人都没带户口簿。
工作人员问他们:“你们走路都牵着手,干吗要离婚?”石于珍指着袁华清说:“他女儿不同意。我们年龄相差35岁,不该结婚。”工作人员笑了:“还有80岁大爷娶20多岁少女的呢。好好过日子吧,别折腾了!”
这句话让石于珍顿时吃了定心丸,她红着脸跟袁华清说:“不离了,我们好好过!”
落魄时无人问津,幸福后却屡遭叨扰
袁华清的两个女儿不再叨扰,但石于珍却一直不敢跟晓晓说。当女儿再次发短信催妈妈找一个“新爸爸”时,她才说自己给她找到“新爸爸”了。晓晓马上赶到成都,看到袁华清后就哭了:“妈妈,你疯了!你瞎了!”石于珍也哭着说:“我跟他在一起很快乐。你就让妈妈做一次主好吗?”
晓晓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当即摔门而去。第二天下午,晓晓在机场正要换登机牌时,却看见妈妈搀扶着袁华清,从人群中朝自己走来。袁华清从包里取出一个小塑料包递给她,热乎乎的,泛着胡麻油和玉米叶的清香。石于珍在一旁说:“他知道你喜欢吃叶儿粑粑,一大早就起来给你做。”晓晓好奇地一层层拆开,见几个椭圆形的叶儿粑粑依偎在一起。
“妈妈!”晓晓哽咽着抱紧石于珍,这个从9岁起就开始和母亲颠沛流离,比谁都了解和担心母亲的女孩,那一刻突然明白:除了祝福妈妈,她别无选择。
石于珍想为女儿攒点嫁妆钱,也想让两人的生活过得更丰富些。2009年12月,她跟袁华清商量,想继续做保姆,但不是整天做,一天只做4个小时。袁华清说:“老婆说什么我都同意!”担心袁华清一个人在家孤单,石于珍给他买了两只鸭子。
晓晓隔段时间给石于珍寄一个包裹,包裹中偶尔也有送袁华清的一点礼物。女儿寄的衣服,石于珍总是舍不得穿,而是托人带给袁华清的两个女儿。她们都下岗了,日子过得甚是清苦。她们从不拒绝,但也不曾道谢。
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2010年4月,一个陌生男人的突然造访,打破了这对忘年夫妻的平静生活。
来人名叫姜鹏,是袁华清从来没听说过的名字,也是石于珍最不想提及的名字。2006年,41岁的石于珍和38岁的姜鹏经人介绍恋爱同居了。对方一表人才、温文尔雅,有过一次不幸婚姻,而岁月的磨砺也让石于珍焕发出别样的成熟魅力。有了爱情陪伴的石于珍,也变得爱说笑爱打扮。她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口口声说爱她的男人,会在2008年6月趁她去上海看望女儿时,拿着自己的户口本,将她辛辛苦苦打拼买的房子卖了。
打官司未必能赢,而且石于珍也不想再折腾了,最后她选择了忍气吞声,去应聘做了保姆。女儿知道这件事,已经是一年后了。
姜鹏将房款挥霍一空后,也没有女人再搭理他了,当他偶然听说石于珍嫁给一个八旬老翁时,一路寻到了袁华清的家里来。姜鹏觉得:自己跟石于珍道歉认错的话,她一定会回头跟自己在一起的。
连续三次造访,石于珍都让姜鹏吃了闭门羹。姜鹏回到仁寿后,将石于珍的事告诉了她的一位老乡,梁孝德和父亲石天柱很快知道了“失踪”多年的女儿的消息。2010年6月20日下午,梁孝德和岳父来到袁华清的家。
“跟我们回家吧,不要叫别人笑话你。”50岁的梁孝德身体消瘦,头发花白。石于珍反问:“以前这么多年,你就不怕被人取笑吗?”比袁华清还小两岁的石于珍的父亲,自始至终没看袁华清一眼,见女儿根本不“回心转意”就说:“你妈身体不好,一直骂我是畜生。爹娘死的那天,还是希望你回去看看啊……”
石于珍忍着眼泪“答非所问”:“晓晓大学毕业了,在上海工作!”说完转身进了里屋,蒙在被子里号啕大哭。第二天,她给女儿发了短信:“宝贝,昨天你姥爷和爸爸来看我了。”晓晓的短信只有一个字:“哦”。
“宝贝,他们都老了,不要恨他们,让一切都过去,好吗?”石于珍忍不住哽咽。晓晓说:“这个世界上,我有个妈妈就够了!”“那新爸爸呢?”石于珍穷追不舍。晓晓过了许久回短信:“嗯,他给我做的叶儿粑粑很好吃!”
今生为你买一块墓地,是为了来世早点找到你
11月底,晓晓带着男友来到成都看妈妈。他们给妈妈买了毛衣和羽绒服,也给袁华清买了电动剃须刀和烫脚盆。晓晓吃着袁华清做的叶儿粑粑,第一次主动跟他说话:“袁大爷,我尊重我妈的选择,希望你们幸福!”尽管晓晓叫袁华清为“大爷”,但他也感动得涕泪滂沱。
12月,“成都老年协会”负责人来到袁华清家,为他和石于珍各自赠送了一份保险和一套婚纱照。12月20日,45岁的石于珍生平第一次穿上漂亮婚纱,和袁华清补照了婚纱照。
12月21日,当笔者来到袁华清家采访,要为这对幸福夫妻照相时,石于珍和丈夫都穿戴一新,她说这些衣服都是女儿在上海买的高档货。戴上帽子的石于珍要求袁华清也戴上帽子,但他说自己戴帽子不好看,她就凑上去在他脸上响亮地亲了一口,袁华清顿时乐开了花,乖乖地戴上了帽子,然后笑眯眯地依偎在妻子身旁。
问石于珍,袁华清做过的最让她感动的事是什么?她说,2010年春节前,成都市老年协会和袁华清原单位给他发了5000元钱过节费,袁华清背着她取了自己仅有的6000元存款,然后为石于珍买了块墓地。之前曾在韩剧里看到一个癌症晚期老人,为自己年迈的老伴提前买墓地的情节时,石于珍感动得哭着说:“这个老太太真幸福。”没想到袁华清记住了,他深情地对石于珍说:“我肯定要比你早几十年变成一座坟,我给你在我的墓地里买一块墓地,是想下辈子早点找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