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随想录(三十一)

我见过一幅欧洲古画,画中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正在写生植物卷曲的叶子,其画中画,创造性的设计了花形柱头,传说使之成为欧洲古典建筑一种最经典的局部细节。文艺复兴杰出的代表达芬奇十分崇拜维特鲁威的学识,千年前维特鲁威通晓建筑、机械、工程学,还研究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近乎全才,达芬奇通过维特鲁威在自己著作《建筑十书》里提到的人体比例,联想绘制了《维特鲁威人》,用方形与圆形揭示了人体的完美比例与数学奥秘,尽管达芬奇终生的遗憾在于生前没有出版《人体解剖学》,但不能否认达芬奇当时对人体的探究与迷恋。

艺术家互相钦慕,本就是佳话,越是大艺术家越渴求找到自己的知己与偶像。画家画画家,我以为也是件蛮生趣的事,同行看同行总会拿捏着不一样的状态,这种状态莫可名状,可以有很多的思绪,我们完全可以猜测达芬奇看到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会是怎样一种心态,拉斐尔见着达芬奇的作品,心中会怎样翻江倒海,因为天才之间不是什么嫉妒与超越能解决问题的,他们相互信仰也相互摧毁,大师从来不会给人信心的,经典作品杂糅着天分及性格、时代文化的气息,冲到了人面前,让人难以超越、不想超越。面对这一问题,我首先浮出印象的是作为达芬奇的师傅韦罗基奥做的雕塑《大卫》,而这丰神俊朗的《大卫》正是以受邀做模特的达芬奇为原型的,真的不知道达芬奇做学徒,做模特时候的心态。想到这意大利文艺复兴最完美的代表,不自觉我又忆起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代表安格尔着实画过《达芬奇之死》,画中年迈的达芬奇死在了法国国王的怀里。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被称为骑士国王,他是当时许多艺术家的支持者和保护人,而达芬奇是法王一生的挚友,达芬奇晚年就被法王以最高接待邀入法国。据说1519年,达芬奇正是在法王怀中去世的。我不知道安格尔古典之感的源头是否从达芬奇那里来,但我知道达芬奇是每个艺术家心中的参照,说俗点,达芬奇会是艺术家心理上的一道坎,向他学习或不向他学习都很尴尬,你一画就知道,你的艺术作品在他的作品面前没有说服力。

时空靠近我们。我特别喜欢看国画大家周思聪所画的作品,基本功扎实,却含蓄地表达着猛烈的感情,线条背后满是张力,这一点很多画家都做不到。特别是周思聪画她的老师蒋兆和,尽管我觉得她在画老师时,作品里的线条稍显拘谨,可人物状态不俗气,局面开阔,人物背景是蒋先生的《流民图》,代表作尽管留白很多,但气势依然生猛,这是国画人物形色交融的魅力。见到此画,我感同身受,我也画过我的老师,着实有一种紧张,作为学生的周思聪在画同样是人物画家的老师蒋兆和之时,想必也是不轻松的吧。

艺术家及画家之间的见面想必也是不轻松的。不知为何,我想着中国画家张大千与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在法国古堡里的见面,两个人都很会用故事来炒作自己,名气不在话下。我所获得的信息是,毕加索在见张大千之前就在临摹齐白石的作品了,表示不理解中国人为何跑到巴黎来学艺术,他说中国人有资格谈艺术,白人没有艺术,率性得很。我又忆起了同为西班牙的艺术家,同时热衷中国艺术,喜欢为毛泽东诗词配画的达利与毕加索的见面,达利一到法国,就敲响了毕加索工作室的门,说:我去卢浮宫之前就来见您了。毕加索答道:你做的对!言语虽简短,可满是张力,达利不是奉承之人,毕加索的自信也不是毫无根据,两人真的都是比较紧张艺术的。

我记得毕加索是第一个活着的艺术家见到自己的作品被卢浮宫收藏的,其中他与卢浮宫还有一桩公案。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常带着自己的情人玛丽洛朗桑,与好友毕加索、卢梭、马蒂斯等画家见面,经熏陶,其情人也善于绘画,倒是局外人画了《艺术家群像》、《阿波利奈尔和他的朋友们》,从画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艺术气息,何谓艺术家的朋友圈。而毕加索与阿波利奈尔经常在大盗皮耶雷那里买进卢浮宫被盗之物,藏在自己手中把玩。可有一天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被盗,祸事就牵连到了毕加索与阿波利奈尔身上,阿波利奈尔居然糊涂地把他们买来的赃物送给了报馆,让报馆转送给卢浮宫,天真地认为报馆不会供出他的名字。事后,阿波利奈尔被抓,其情人玛丽洛朗桑离他远去,而他的好友毕加索也没有证明他的身份,尽管最后诗人被释放,但画中那种艺术家和谐的情谊关系早被现实击碎,毕加索也因为辜负了朋友的信任,终生羞愧。

艺术家的故事总是说不完的,马奈与莫奈互画;毕沙罗与高更互画;靳尚谊画八大山人,吴作人画齐白石,很多画家都沉浸在他们自己编织的艺术遐想中,其中画的味道值得我们一次又一次去感受与品位。

(0)

相关推荐

  • 蒙娜丽莎出逃记

    ▼ Hello,我是Echo. 从前的法国人用"蒙娜丽莎被偷" 指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事实上,正是"被偷"成就了蒙娜丽莎  因失窃成名的女人  蒙娜丽莎,Mon ...

  • [艺术研究]自画像中的我(28)

    籍里科自画像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认为诗句都含有神秘的力量或预言的成份,另一个证据是诺查丹玛斯的<诸世纪>都是以短诗的形式写成,这也是有文化传统的,古希腊人就认为诗的灵感是通神明的,带有不可预 ...

  • 卢梭:法国朴素派绘画艺术家

    此卢梭非彼卢梭,不是那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和文学家的卢梭,而是由素人画家跃居为近代朴素绘画大师的法国画家卢梭. 画家卢梭是一位自学成功的典型绘画艺术家.他的作品揉和了现实与梦想,充满了自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一)

    <清明上河图>是美术教材中的一课,教科书上很明确地写着北宋张择端画,很具有教育的推广性.这幅长卷名气太大了,大到让我们忽略了很多的问题.我有幸在北京故宫端详过真迹,真的能感受到宋代史诗般的 ...

  • 艺术教育随想录(三十)

    我过去有一阵子迷周汝昌.刘心武研究红楼梦的心得,尽管他们的文字也有无中生有之感,但皆能自圆其说,背后所花的功夫肯定不少,人文领域很难有创新,重点是讲述的方式与评判的方式.红楼梦作为红学,与甲骨文学.敦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二)

    法国的文学家罗曼·罗兰曾在自己的小说<约翰克里斯托夫>中,借主人公的嘴说到: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三)

    看法国女画家苏珊·瓦拉东的画,能想起很多人与事来,似乎她的画面里藏着好多个画家,张牙舞爪,甚是撩人.其画面的朴拙与装饰,精确与蛮横混搭起来别有滋味,她的作品样态之所以这般模样,背后是大把大把的风流韵事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四)

    我有幸见着过德加的一幅巴掌大小的油画,画的是一个年轻女子的侧面肖像,调子沉着,温润耐看:笔法通透,形色合一,作品元气十足,扑面而来的油画味叫人流连忘返.我见着此画之时就很是感慨,因为我先前见到这幅画都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五)

    19世纪法国作家左拉,以画家塞尚为原型,写了一个终身落魄的画家,小说叫<杰作>,极具讽刺性,使得两位大师朋友左拉与塞尚终成陌路.20世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为米开朗基罗立传,天真地想用天才式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七)

    最近在翻<明朝的生活美学--闲情偶寄>,书中刊印了一幅明代仇英的绘画,名字叫做<人物故事图册·竹院品古>,画面雕琢俊秀,古幽非凡.竹院内外,用绘有山水画的屏风隔开.院外有一童仆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八)

    当下的学校过于依赖所谓的文化建设,听信"要墙壁说话"的教育论断,于是越来越堆砌繁琐,满校园的绚烂装饰,着实失了中国文化艺术本该有的留白与想象.其实所有的文化艺术问题,教育问题,都出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九)

    前些日子,微信上有篇关于日本一个女员工清洗打扫出最干净机场,从而呼唤工匠精神的帖子特别火,我们苦口婆心地说了半天,还拿别人做榜样,我深感,其实真不如好好地看上一幅中国传统经典的工笔画,线条安妥,着色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