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承 厦大精神

教授鲁迅的斗争精神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兴起学潮,鲁迅和一些学生一样,被列入黑名单,鲁迅在亲友和学生们的敦劝下离家避难。

  另一方面,北京大学因为经费困难,开始拖欠教员工资,在厦门大学高薪的诱惑下,北大的一批在编教授纷纷南下厦门。7月28日,鲁迅也收到厦门大学寄来的薪水和车旅费共500大洋,抵挡不住月薪400大洋的诱惑,抱着“换一个地方生活”的想法,他接受了厦门大学林语堂的邀请。

  就这样,鲁迅与顾颉刚、沈兼士、孙伏园等20多名著名学者来到厦门,这就等于“半个北大”来到了厦大。

  来厦门前,鲁迅曾经考虑过多次,绝不能把教书当成终生的职业,他把教书看成是短期的“休整”,并为以后的生活积聚一点必需的钱。他与许广平上海分手时相约:准备在厦门住两年,彼此再见面。

  鲁迅在厦门大学开设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课,还兼任国学院的研究教授。鲁迅每次上课,钟声刚响,教室里早就坐满了人,后到的学生只能凭窗倚墙站着听讲。不仅文科的学生来听课,法科、理科、商科的学生也来听课,厦门大学不少年轻的教员也到场听课,还有很多校外的记者、编辑也闻风而至,场面十分壮观。

  鲁迅在厦大讲的中国小说史课,在校内外也同样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据当时的学生俞荻回忆:“鲁迅讲学,并不像一般'名教授’那样,只干巴巴地一句一句地读讲义,枯燥无味地下定义。他的讲话也和他的作品那样地丰富多彩。他讲到某时代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时候,善于引证适当的、丰富的资料来详尽地加以分析,雄辩地加以批判,说明什么应当吸取,什么应当摒弃。听他讲学,好像小学生听老师讲有趣的故事那样,唯恐时间过得太快!”

  学生们不满足于只听鲁迅讲课,他们把鲁迅看成引路的导师,许多厦门本地的学生,有时星期天都不回家,留在学校里陪鲁迅,鲁迅倘若上街,他们便随同去当厦门闽南话的翻译。鲁迅的宿舍里,经常有学生来请教各种各样的问题,传出鲁迅与青年们亲切交谈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学生先后成立了“泱泱社”和 “鼓浪社”两个文艺团体,筹办《波艇》月刊和《鼓浪》周刊。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天生就是一位斗士,敢爱敢恨。对于学生,他视如己出,愿作一头孺子牛;而对于他所厌恶的人和事,他也会在第一时间指正出来,即使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也在所不惜。

  当时厦门大学校长是医学家林文庆。1925年是陈嘉庚的事业进入鼎盛的时期,由于资金充裕,林文庆主持下的厦门大学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但林文庆是个尊孔派,他开口不离孔子,并把《大学》中的“止于至善”当做校训,以“人人为仁人君子”作为培养学生的宗旨。他热衷于倡导国学,建立了国学院。

1926年10月10日,厦门大学国学院正式成立,林文庆兼任国学院院长,沈兼士任研究院主任,林语堂出任总秘书,工作由沈兼士具体负责。林文庆校长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孔教为办学的“纲”,提倡复古、尊孔,让学生背古书,弄古文;二是以“金钱万能”为办学方针。

  最让鲁迅反感的是每逢星期四上午的纪念周会,教授们个个衣冠楚楚地对林文庆点头作揖,“唯校长的喜怒是伺”。按惯例先是校长的开场白,接着就是教授们的《论孔教的真义》、《孔子何以是圣人而不是神人》之类的演说,因为学生们早已经听厌了这种老调子,所以会场里冷冷清清。为了借重鲁迅的声望来装饰门面,林文庆特地邀请鲁迅在周会上演说。

  1926年10月14日,鲁迅在周会上作了《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的演讲,提出青年学生要救国,并不在读中国书,而是要勇于做改革社会的“好事之徒”。鲁迅的演讲让主持演讲的林文庆瞠目结舌,不知所措,从此鲁迅与林文庆的矛盾进入公开化。

  一次,一位大银行家来到厦门。林文庆为了攀附银行家,设宴招待,并邀请鲁迅等知名教授作陪。鲁迅接到赴宴通知单后,随手在上面签了个“知”字,但根本未去赴宴。

  第二天,林文庆问鲁迅:“你签了字,怎么又没去呢?”鲁迅说:“我是没打算去的。我签个'知’字,是不去可知矣。”林文庆又说:“北京大学的同仁都去了,还照相、题诗了呢?”鲁迅不以为然地答道:“我固然也是北大同仁之一,也并非不知银行可以发财,但我对'毛钱换铜子,铜子换大洋’的学说,实在没兴趣。”又说:“我看了许多人,捧名人是为了挤入名人行列,正如拍马是为了上马,这是祖传的章法。而我对于名声、地位,什么都不需要了。”林文庆听后无言以对,只好悻悻而去。

  当然,这只是鲁迅与林文庆之间矛盾的其中两点而已,随着两人矛盾的激化,愈演愈烈,再加上以鲁迅的性格,也被很多同仁甚至一同南下的北大同事们视为“刺头”,导致鲁迅在厦大期间,左右碰壁,甚是难受。

  厦大是靠理科起家的,经费、校舍资源等各项政策都向理科倾斜,国学院兴起后,分去近一半的研究经费,其造成的财政压力让厦大教务长兼理科部主任刘树杞等人难以忍受。于是,刘树杞就利用自己掌管财政之便,借题向鲁迅发难,几次逼鲁迅搬家,最后一次,居然让鲁迅搬到了厦大的地下室居住。鲁迅的屋子里原来有两个灯泡,刘树杞说要节约电费,非得让人摘下一个不行,这件事情把鲁迅气得够呛。

  鲁迅忍无可忍,终于决定离开厦大,他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说:“我是不与此辈共事的。”还说,“我本想做点事,现在看来,恐怕是不行的,能否到一年,也很难说。”

  厦大的学生听说鲁迅被赶走了,发起了学潮,强烈要求驱逐刘树杞。校长林文庆只得设宴挽留鲁迅,并给予刘树杞处分,以平息事端。

  在厦大生涯中最困难的关头,厦大的学子们,都站在鲁迅一边,给了鲁迅莫大的欣慰与鼓励。但此时,鲁迅也已意识到,他与校长势力的矛盾,已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1927年1月15日午后,鲁迅在许多教师、学生的陪伴下登上了一艘小船,离开了厦门大学。

  百年之后,物是人非。当年的是非恩怨,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如今的我们,无法从单一的角度去主观评价谁对谁错。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工作职责,不同的理念,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分歧。

  站在教授的角度上,鲁迅只希望教授就是纯粹的教授,不应与其它官场势利的东西混杂在一起;而作为一校之长,林文庆担任的是行政职务,除了管理,还要尽其所能向社会各界募捐,以维持学校的各项费用的运营,毕竟学校的开支就如无底洞一般。事实上,被誉为“海峡华人三杰”之一的林文庆,其成就是世人共睹的,而且他对于厦大的发展,也作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甚至在他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全部身家的五分之三和鼓浪屿的别墅,以及他担任鼓浪屿医院院长时所有的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厦大。

  所以,纯粹以“金钱观”来衡量孰是孰非,都是不客观的,因为不管鲁迅也好,林文庆也罢,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大学的发展,都是为了学生的培养,都是为了国家的振兴。

  鲁迅在厦大时间虽然只待了短短的几个月,却留存丰厚:完成了好几部书的编辑、校订工作,讲授和编写了《中国文学史》和《汉文学史纲》,创作故事新编《铸剑》、《奔月》,写下了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等,共约17万字,还作了五次演讲。

  而其实,对于当年的厦大学子们来说,鲁迅留给他们的,远远不止这些创作,更重要的是一把“剑”,一把斗士之剑,一种斗士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发了学生们自由的意志,以及对落后的学术和对“权威”的抗争精神,从而使这所大学的基因里,更具活力和生机。

  如今的厦大校园,大师的身影无所不在:鲁迅当年在厦大居住的集美楼,被辟为鲁迅纪念馆,还有鲁迅的花岗岩塑像、鲁迅广场;厦大校门上校徽上的“厦门大学”是鲁迅的墨迹,信封上证书上的“厦门大学”是鲁迅的手书,连《厦门大学报》的副刊“波艇”和中文系的文学刊物《鼓浪》都沿袭了鲁迅在我校时帮同学创办的文学刊物的刊名……

  这些,便是厦大学子们,对这种精神的追求与追随。

(0)

相关推荐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七十三:徜徉在芙蓉湖畔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厦门大学芙蓉湖一角 我是1990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并以373分(漳州第3名,文科500分制)被厦大政治学系录取,读团干专修班-漳州校友郭少泽先生十年前曾经住在厦大芙蓉 ...

  • 鲁迅和林语堂:成年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全文2123字,图片6张,阅读约需时长7分钟 一 在鲁迅.许广平书信集<两地书>里,许广平经常亲昵地称呼鲁迅为"小白象".这个昵称与林语堂有关. 1928年12月,林语 ...

  • 曾厝垵的夏天

    在电脑上第一次学会截屏,截了下面这个图.此文曾发表在<盐城晚报>.去厦门游玩, 是2013年的事了.那个六月有高考三天假期,和同事一起去厦门的,从盐城到上海,再飞厦门.在厦门的第三天,那里 ...

  • 厦大“大先生”的那些事

    厦门大学旧照(资料图片) "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

  • 尊孔的小丑

    他是新加坡第一名医,南洋橡胶之父:他是第一个获得英皇奖学金的中国人:他创办了新加坡第一所女子学校,又创办了英皇爱德华医院:他是孙中山的随行秘书兼私人医生:他还是<海峡华人杂志>的创始人,中 ...

  • 厦大“苦”鲁迅久矣

    今天路过厦门妇幼儿童医院,发现换了新招牌(下图),这个新招牌透露了两个信息:一是厦门大学又附属了一家厦门医院,二是"厦门大学"四个字的字体改了. 第一医院.中山医院.眼科中心,再加 ...

  • 林文庆医生的鼓浪屿情缘

    ▲林文庆与殷碧霞(吴熙华.吴玉麟提供).图片来源:严春宝,<一生真伪有谁知:大学校长林文庆>,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页283.林文庆医生(Dr. Lim Boon Keng,字梦琴,1 ...

  • 顾颉刚谈鲁迅

    我们以前看鲁迅讲顾颉刚,可能是一边倒:现在看看顾颉刚的说法,对比一下,也许更能认清事实真相.<世纪学人自述>第一卷中收有<顾颉刚自述>一篇,书中别人的"自述" ...

  • 【2016-07-01】毕业致辞“新经典”

    七月从来都是毕业季.从六年前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根叔"校长<记忆>致辞的爆红,到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搞笑演讲的热转,信息时代的潮流裹挟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的盈眶热泪,冲 ...

  • 【原创】百年传承 厦大精神

    百年传承 厦大精神 雪巅苍狼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 谁欤操钥发其藏? 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 吁嗟乎,南方之强! 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 谁欤普渡驾慈航? 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 ...

  • 陈景润妻儿“回家”参加厦大百年校庆

    编者按:我们以厦门日报近日发表的<佘峥说事>代为按: 20世纪80年代,陈景润影响了一代人.在那个年代,历经磨难的科学百废待兴,陈景润代表着一种希望:科学.真理和善良必将战胜迷信.谬误和野 ...

  • 三【技巧】大厨教你最全卤水保存技巧与方法 卤水百年传承的真谛在于保养

    好的卤水百年传承,但卤水如何百年不坏呢?那么就到我们今天的重点啦,卤水百年传承百年不坏一定要细心而且全方位的保存好,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重点--卤水的保存方法与技巧!卤水的整个制作过程都是非常 ...

  • 大钊风骨 百年传承

    百年前,岁月激荡,山河飘摇.他,将国家命运背负于身. 百年前,民族危机,千钧一发.他,将民族安危皆系于心. 百年前,他,点燃了中国青年心中的烈火,救国家于危亡. 追溯近代史长河,中国与世界都不曾预料, ...

  • 厦大百年校庆晚会落幕 楼恒志演出亮眼十足

    近日,厦门大学为庆祝建校100周年举办校庆晚会,此次晚会形式新颖,舞台壮阔唯美,由学生团体为大家呈现出一场精妙绝伦的舞台盛宴,此次晚会及校园短片中,学生代表楼恒志的表演,青春洋溢,温暖而向上. 自19 ...

  • 钟南山出席厦大百年校庆,讲了3段话,受益匪浅

    近日,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厦门大学,迎来了100周年校庆. 10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是漫长的一生! 但是,对于一座大学来说,或许,只是其成长中,那么一小段里程! 而对于厦门来说,过去的100年 ...

  • 厦大百年校庆,看厦门大学那些年的先生们

    20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百年校庆. 厦门大学,是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1937年7月1日,经陈嘉庚函请,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将私立厦门大学改 ...

  • 每份100分钱!厦大百年校庆套餐曝光!每道菜名都很“烧脑”

    今天是 厦大 百年校庆 今天中午 厦大将为师生.来宾提供校庆套餐 每人刷卡100分钱(1元) 这笔钱最后将捐入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逢五逢十校庆,厦大一般都会为师生.来校参加活动的校友和来宾提供校 ...

  • 【厦大之初(18)】百年厦大,发祥即温 || 陈嘉庚:厦大之设,原由集校感触而来……

    一.百年厦大,百年即温      百年厦大,发祥即温.1921年4月6日,厦大诞生在集美学校,即温楼是厦大的发祥地. 图为即温楼(右)与明良楼    校主陈嘉庚曾经指出:厦大与集校大有连带之关系,集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