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低估的王朝,亡国后粮食还吃了几十年
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作为古代历史长河的中F4,人们耳熟能详。秦统六国,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太宗贞观之治,宋祖促成了封建政权的长期统一。
这些知名的国主,不论哪一个对历史的进程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每一国每一朝都是历史的齿轮,隋朝,这个相传甚短的朝代,如今被更多的人认为是环环相扣的齿轮中最重要的一环,隋文帝被世人严重低估。
一,南下灭陈,统一全国
公元581年,杨坚自立为王,改国号为隋,改元开皇。隋文帝早年已经打算了要灭陈统一全国,却一直到589年才南下攻打城池,二月余就完成了统一的任务,可见隋文帝深谋远虑,以静制动,静待时机。
军阀割据,南北方经济和文化断层400年。比起秦始皇统一六国所遇到的困难,隋文帝在这样的情况只想要完成统一,是难上加上,隋文帝的谋略较于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大环境的混乱,面对他国虎视眈眈,异邦的大力发展,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对新建王朝都有着极强的压迫力。其次,内部利益冲突对革新政法的实施具有强劲的阻力。
他在推行政策的时候,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方式。对异邦的入侵采取干扰离间措施。分裂地方的计策,使敌人演得好一出螳螂捕蝉的戏码,坐看鹬蚌相争,好让自己渔翁得利。
这样的计策不仅是对自己兵力保存的一个好方法,也能过让农民百姓避免战乱之祸,使自己深得人心。并且实行均田制,让百姓有地可耕,有了粮食,减轻了赋税,百姓安居乐业。当时的入口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时期。
有了战力,加上当时陈后主秦叔宝不理朝政,欢淫享乐,成立了30年的国家,国力一度削弱,隋朝抓住时机,一举歼灭南陈,南北统一大业由此完成。
二,修广通渠,设置粮仓。
隋文帝时期设立了官仓和义仓。为了减少粮食运输的人力和物力,把原来各洲对个别直接输粮,利用广通渠和黄河,集中分段运输。随着效率的增高,储量越发丰富,根据史书记载,粮仓里面的储粮够吃20年。在1971年,人们无意间打开了含嘉仓,的确如书中所述,仓中大量储粮,居然够唐朝吃20年。
广通渠至潼关入黄河,长三百馀里。它的主要作用是漕运,后因为隋朝迁都,年久失修而废弃。可以说这一条河道见证了隋朝的兴衰,开皇四年,隋文帝命人开凿广通渠,由此,很快的,广通渠随王朝的发展一并进入了鼎盛时期,直至隋末唐出,河面慢慢冷清下来,就如隋朝的逐渐衰弱。
民以食为天,历史上有多少人因为饥荒离开故土,客死异乡,有多少国难都以饥荒有关系。就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饥荒,狼烟四起,战乱不断,土地兼并严重,有遇大旱,农民颗粒无收,以母食子,最后东汉名存实亡。
三,科举制度的创立
科举制度鼎盛于唐宋时期,却是由隋文帝开创。在很多历史学家的眼中,科举制度巩固了中央集权,因为是全国统一选拔,参与科考,打开了平民有才有德便可做官的局面,打破了贵族的垄断,真正为国家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
结语:唐朝时期延续了隋朝的命脉,无隋便无唐。人们记得唐朝太平盛世,却记不起那个相传甚短的隋朝鼎盛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