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世界歌坛公认的第一华人歌唱家,出国前灌制的唱片竟带有家乡口音

一不久前,宁波大学音乐学院举办了纪念歌坛巨匠斯义桂先生的学术研讨会。历史上,宁波曾涌现过应尚能、赵梅伯、楼乾贵、葛朝祉和周广仁等许多名扬海内外的老一辈音乐家,宁波大学计划为他们建造一座音乐博物馆,正广泛征集有关史料和实物等。近些年致力于搜集整理我国老一辈音乐家素材的笔者,有幸共襄盛会,亲耳聆听到华人歌坛上成就斐然的斯义桂先生的艺术人生故事。斯义桂祖籍宁波奉化,1915年出生于上海。其父当年闯荡上海滩,是名扬一时的石匠,后来在澳门路开了家石作坊,承建过上海许多大工程。正因家底殷实,斯义桂才有可能学习音乐。作为世界歌坛公认的华人第一歌唱家,斯义桂曾与林语堂、张大千被并誉为中国旅外三大文化巨星。在担任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伊斯曼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期间,他长期殚精竭虑地投入教学工作,桃李满园。伊斯曼音乐学院为纪念他,将他的巨幅油画像悬挂于学校名人堂。斯义桂早年曾就读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现为上海音乐学院),师从白俄音乐家苏石林教授。他的学生时代正逢战乱,身为一名热血青年,他用歌声激励亿万国人的斗志,他演唱的《满江红》曾令张学良感动得热泪盈眶。同时,斯义桂将义演所得全部献给前线的抗日将士。汪伪政权威逼利诱斯义桂为其服务,明晓大义的他毅然拜别父母、泣别妻儿,逃出上海,前往重庆,成为重庆国立音乐学院青木关分院的声乐教授。抗战胜利前夕,斯义桂应宋庆龄邀约,与舞蹈家戴爱莲联袂在山城的国泰戏院举办晚会,所得抗日募捐款达40多万元。

斯义桂

1947年赴美留学后,斯义桂与祖国一别三十余年,对祖国的思恋绵绵不断,这从他演唱的曲目和歌声中就可见一斑。在此次宁波研讨会期间举行的纪念音乐会上,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刘捷压轴演唱的,是那首老师斯义桂曾唱遍五大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当年斯义桂出国前灌制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唱片,听得出带有明显的江浙口音。到美国后,他有幸追随意大利声乐教父兰佩尔蒂嫡传弟子埃迪斯·沃克学习,是这位美国老人重塑了斯义桂歌唱的躯体和框架。而美国大都会歌剧中心首席男低音歌唱家亚历山大·基普尼斯又赋予斯义桂的歌唱以灵魂。斯义桂一生演过《伊戈尔王子》《阿依达》等多部西洋经典歌剧,尤其是在旧金山与苔芭尔蒂、莫那科等国际巨星同台合演歌剧,奠定了他的歌坛地位。他也演唱大量古典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其中勃拉姆斯《四首严肃的歌》荣获巴黎唱片协会大奖。但斯义桂始终不忘演唱中国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便是他咏唱最多的心声。他唱齐尔品编配的中国民歌系列,还获得荷兰颁发的爱迪生唱片大奖,跻身世界一流歌唱家行列。在世界各国出版的斯义桂唱片专辑中,他的演唱已炉火纯青,在娴熟运用意、德、法、俄、英等语言演唱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样式的几百首经典歌曲之外,他的中国歌曲情结依然最是浓烈。

斯义桂(左二)

二1979年初春,应中国文化部邀请,斯义桂来上海音乐学院(以下简称上音)进行为期半年的讲学。这是当时中国音乐界的大事件——全国七大音乐院校师生和中央、地方及部队文艺团体的音乐家、歌唱家,包括喻宜萱、沈湘、张权、蒋英、黄友葵、郎毓秀、周小燕、谢绍曾、高芝兰等共计500余人齐聚上音小礼堂,共同聆听斯先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演讲和无可挑剔的示范。斯义桂从美国带给上音18件礼物,包括大量声乐教材、乐谱、资料、唱片、录音带乃至立体声唱机和新型录音机等。更重要的是,他的讲学给中国歌坛带来了强烈震动,颠覆性地改变了中国歌坛传统的歌唱理念和方法……男低音歌唱家温可铮先生感怀斯义桂给了他全新的歌唱生命,他生前多次对笔者讲起,因斯先生的教学,他的歌唱状态焕然一新,达到更高的境界。在此次宁波研讨会上,温可铮夫人、91岁高龄的钢琴家王逑,深情讲述起温可铮与老师斯义桂惺惺相惜又心心相印的故事。温可铮中学时代就展露出歌唱才华,那时他最崇拜沈湘和斯义桂这两位大歌唱家。当年,温可铮为了追随斯义桂,曾写下“不当歌唱家绝不回北平”的血书,报考斯义桂任教的南京国立音乐院。谁料,当温可铮以优异成绩考入该校声乐系后才发现,斯义桂已离校前往美国深造,自己与偶像失之交臂了。庆幸的是,温可铮遇到了斯义桂的老师苏石林,在苏教授十年耳提面命下,终成中国歌坛翘楚。所以,当温可铮得知斯义桂将来上音讲学时,兴奋了好长一段时间。尽管两人素未谋面,但温可铮一直在聆听和研究斯先生的唱片和录音资料。又一个不巧的是,斯义桂到上音时,温可铮因演唱电影《大渡河》主题歌而随剧组去了外景地,没能第一时间见到先生。

温可铮

缘分终于还是来了。有一次,斯义桂在下榻的锦江饭店听广播,无意中听到有人在唱歌剧《魔笛》选段,他觉得很不错,便打听它的演唱者。得知此人名叫温可铮,斯义桂便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两星期后,年近花甲的温可铮出现在斯先生的课堂时,斯义桂对这个“老学生”已不再陌生。不过,他觉得这位学生的声带和演唱方法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于是,斯义桂给了温可铮一套自己亲手抄写的勃拉姆斯《四首严肃的歌》谱子,上面标注了歌唱时所有的表情符号、气口和声音处理提示。斯先生一字一句悉心传授,并明确告知温可铮,这些作品练成了,他歌唱存在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相见恨晚,又一见如故。斯义桂在上音讲学期间,有一天过65岁生日,专门请温可铮夫妇到自己下榻的饭店一起欢度。温可铮夫妇带去了鲜花和专门请老大昌食品店定制的生日蛋糕。生日餐毕,斯义桂还破例为温可铮上了一课。“老弟你歌唱上有问题,可随时到我这里来解决。”他真诚地对温可铮说。1993年冬,温可铮夫妇在旅美求学期间,从纽约驱车几百公里去斯义桂在康州的寓所拜访。那天,从早上10时一直持续到深夜,两位歌坛大家敞开心扉畅谈歌唱体会和声乐见解,两人唱了一曲又一曲,相互鉴赏、点评,其乐融融。斯义桂为温可铮演唱的惊人进步由衷高兴,还亲自下厨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临近深夜,两人告别时长久地相拥,泪流满面。温可铮夫妇乘坐的小车开动后,斯义桂站在公寓前使劲地挥舞着一块大白毛巾……谁料,这一别竟是两人永诀。半年后的1994年5月,斯义桂病逝,温可铮得知消息后痛哭流涕,伤心了很长一段时间。

三刘捷此次捐赠给宁波大学一盘弥足珍贵、从未出版过的斯义桂生前最后一场音乐会的现场录音,其中有沃尔夫的十首作品、拉赫玛尼诺夫的十首作品,以及舒伯特《致音乐》等。

斯义桂指导刘捷演唱

刘捷是斯义桂当年在上音讲学时,亲自选中的八位学生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他向斯义桂学习时,除了之前曾跟随周小燕教授学习过半年中国歌曲,声乐上基本是一张白纸。斯义桂教刘捷,是先从元音U开始入手的,想以此帮助他打通声音的“管道”。斯先生感觉刘捷的声线和其他各种歌唱条件,都与德国男高音歌唱家翁德里希非常相近。

当年翁德里希意外身亡,原定的一场演出面临夭折可能,最终是斯义桂从美国飞往德国救了场。因为这次救场,斯义桂在世界歌坛站稳了脚跟,也与翁德里希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对后者演唱的作品钟爱有加。斯义桂要刘捷以翁德里希为楷模进行学习,刘捷从此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斯义桂教授刘捷学习的曲目,也从翁德里希代表歌剧作品《唐璜》《魔笛》和《阿黛莱苔》中的选段开始。在斯义桂醍醐灌顶般的指导下,极有悟性的刘捷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歌唱道路。斯义桂离开上音时,刘捷已是他八名正式学员中最出色的那个。此后,刘捷接二连三在全国高校声乐大赛有所斩获,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声乐比赛和我国第一届央视青歌赛上摘金夺银,成为当时中国歌坛屈指可数的优秀男高音歌唱家。多年后,刘捷也去美国留学。学习工作之余,他常去斯义桂家中探望、求教。2018年,对斯义桂心怀感激的刘捷,自掏腰包组织当年老师来上音讲学时的一些同学,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了一场纪念斯义桂的音乐会。

2017年,刘捷在伊斯曼音乐学院,一幅斯义桂的油画挂在大厅。

当年贺绿汀院长聘请斯义桂为上音名誉教授,有意回到祖国、回到母校执教的斯义桂,多次在各种场合表达了叶落归根的愿望。尽管最终他未能如愿,但作为一位伟大的声乐艺术家,斯义桂身在海外却心系祖国,长期关注中国歌坛的发展。他心中唯有声乐艺术,而无那种旧时文人相轻的习气和门户之见,渴望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声乐人才。斯义桂下葬于美国旧金山湾的奥克兰,墓碑由德国著名乐评家题写:世界伟大的歌唱家斯义桂。而宁波奉化老宅旁,则有着斯义桂的衣冠冢。身在斯义桂故居,聆听着他家乡人的讲述,我感受到人们对这位歌唱家诚挚的热爱,正如他生前常常咏唱那句歌词——“教我如何不想他……”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栾吟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