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的玫瑰,火火的情
情人节,不能不提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了,孟庭苇那个时代的梦中偶像歌手!
不知道中国人过西方的情人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唯一确定的我们这儿肯定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台里面有个记者一篇新闻稿洗了好多年——呶,《红红的玫瑰,火火的情》。大抵在春节后元宵节前,一场春雨,湿濡濡的情绪在街头荡漾,再弥漫到影院歌厅饭馆酒吧……
如果是未婚的男女送一支或一束玫瑰,好像有花语,一心一意或十全十美,顶是已婚的青年非让先生冒着雨把花送到单位,其间不乏有口红香水化妆品到皮包等等奢侈物,那个秀恩爱!现在有了微信了,我头一次看到朋友圈晒出520红包,都不知是个什么梗!你看吧,明天朋友圈还会晒。
还记得香港城鲜花店吗?情人节鲜花店生意特好,也有小青年在街头摆个临时卖花摊,就像元宵节前卖花灯的!我记得有一年我在机房编片子有点累了,跑到时代国际逛一会儿,看到年轻男女摩肩接踵,有几个学生模样的男女孩子卖那种自己手工叠制的星星,我看他们“生意”冷淡,便一口气包下了“礼物”。也算是参与了一次情人节。再说香港城鲜花店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事情,店主人是三十出头的下岗女工名叫蒋金,听她讲开鲜花店挺辛苦的,她那位在银行工作的先生还会经常到店上来帮忙。有的鲜花是飞机从云南空运过来的,也有的花像鹤望兰是宝应一个鲜花基地出产的!不知道香港城现在怎么样?我家门口的“初夏”我倒是觉得挺好!
香港城鲜花店后来在县城很有名气,当然鲜花店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增加!不止是情人节送玫瑰,像生日、结婚纪念日,送鲜花也成为时尚潮流直至现在成为寻常。
情人节火,元宵节淡。这值得思考,我刚上班的那会儿,我们几个单身汉同学会在元宵节这一天玩到通宵,那天傍晚时分,老金来到我出租屋的楼下,接头话语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然后或者去文化宫、供销大厦那儿人山人海的猜元宵灯谜或哪个舞厅晃荡,最不济是去台球姐妹那里打一个通宵的台球!
其实有人说情人节是藏着一个悲伤的故事,不过中国化的情人节,更热闹,你几乎可以把它当作对元宵节的部分替代吧!生活需要仪式感,而仪式感需要跟这个时代合拍,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直能够“红红的玫瑰,火火的情”了!而非“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