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阳明心学”:心即良知,心即天理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心即理”与“知行合一”。
所谓“心即理”,通俗地说,人的本心就是天理,就是行为准则。
所谓“知行合一”,知就是良知,是本心,行就是我们的所作所为,真正的知行合一,不是说知道了就去做,这只是粗浅的理解,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是说,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行是一体的,于得道者而言,真正的行为就是本心,人的本心清静无为,所以行为也是清静无为,不妄动,不妄想,不执着,不贪求,这样就清静圆满,然而我们的所作所为,多是妄心,难免就行事颠倒错乱,苦不堪言。
那么人的本心是什么样呢?
定者,心之本体,天理也。动静,所遇之时也。——语出《传习录》
意思是说,平静而安定,是心的本体,也就是天理。动和静的变化,是天理在不同环境下的具体表现。但是无论动静,心之本体,也就是天理都应该是镇定的。
进一步解释,内心平静祥和,安宁,安定,是心的本体,也就是天理。但是安定的心并不是始终寂然不动,心也会有动和静不同的表现,但是无论动静,都一样平和安定。
一言以蔽之,静时心定,动时如静。
如何做得到,动时如静呢?处变不惊,遇事不乱,无论面对怎样的突发状况,保持心平气和,对结果欣然接受,然后,重新开始
重新开始,就要从心开始,就要做到不和心里的情绪纠缠,其实真正影响我们的,不是糟糕的局面,而是我们对局面产生的糟糕情绪。
《传习录》记载,王阳明的学生路澄在南京鸿胪寺的衙门里居住的时候,有一天老家来信,说儿子病重,就快不行了,路澄一听,难过至极,悲痛之情难以自抑
王阳明一看这样不行啊,不劝劝他,他会病倒的。
于是对路澄说,学了那么多心学理论,这个时候正是实际运用的好时机呀,平时总说遇到事情应该怎样怎样,现在真的遇到大事了,考验我们真功夫的时候到了,如果不能应对这些真实的状况,学那些理论什么用呢
王阳明这话就是一个目的——劝路澄想开点,不要深陷悲痛之中,那样对身心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
儿子病重,这是事实,就算再怎么想得开,也是无可挽回,所以,想开点是改变不了既成事实的,但是,可以避免事实对我们造成的持续伤害。
既然不可挽回,索性坦然面对吧,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心很痛,路很长,陪伴你一路前行的,应该是快乐,不是忧伤,因为,你的至亲之人,也不想看到你难过是不是
其实,不光是突发状况,日常生活当中,乃至人一生跌宕起伏,不可能始终静若止水,遇到事情怎么办?——只有保持心平气和,才能“吕端大事不糊涂”。
一旦情绪失控过度,就偏离我们的本心
心应该明静通透,不要被情绪左右和支配,否则局面只会更糟糕,一切行为,始于一念,若想自己有一个好的结果,就要始终保持正念。但是仅仅有正念还是不够,行动起来才有意义。
行动就是做事,人的境界如何,总要在事上见分晓。站在原地空想,永远不会有收获,坐在那里念经,永远不会成佛,一定要在俗世修行才能顿悟,一定要在事上历练才能成长,
同样的道理,我们看清一个人,不是看这个人是不是能说会道,会不会来事儿,而是看自己真正有麻烦了,对方是第一时间站出来,还是悄无声息躲起来。
结束语——心即理,所以安住本心就是合于天理,合于天理则不会困于妄心,不至乱于俗情,依据本心而行事,就是知行合一,能够知行合一,虽不一定功德圆满,一定可以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