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神土,这三面大旗一打出来,中东的战士都成了战斗狂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李从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而中国人的观念则是普天之下,莫非神土。中东最古老的文明——苏美尔城邦甚至有祭祀集体山寨神灵的传统,在神灵的旗帜下作战是中东的自古以来。所以中东就诞生了无数的神灵和宗教,这些传统还一直影响到了中世纪和近代,中东因此诞生了号召力最强的三面战旗。

这第一面战旗是波斯人的卡维之旗,它的名字来源自一个名叫卡维的铁匠,这个铁匠可是《亚尔斯兰战记》中英雄王霍斯洛的原型,带领波斯人封印了蛇王扎哈克(传说它是阿拉伯人的首领,被魔鬼感染后肩膀上冒出了两头蛇),这面战旗自然也成了波斯人对抗邪恶的圣物。卡维之旗长7米、宽5米,为了纪念卡维干掉蛇王时穿得皮裙,它还特意选择了皮质材料。它上面有黄色、红色和紫色的丝绸刺绣,顶部是一个金球外加黄、红、紫三色丝绸彩带(在丝绸和黄金等值的年代这就是高调炫富),还有不断增加的各种宝石。按照波斯帝国的传统每战胜一个敌人,或者打赢了一场史诗级战役,这面战旗上就要增加一颗宝石,罗马人也为这面战旗上的宝石数量做出了突出贡献。这面战旗威风了数百年,终于在卡迪西亚大战后被阿拉伯人夺去,因为这面旗帜和阿拉伯人的孽缘,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欧麦尔下令销毁了它。

战胜了波斯后,阿拉伯人的星月战旗飘扬在亚欧非三洲,但要轮单个战旗,阿拉伯人的战旗却没有奥斯曼人的战旗出名。奥斯曼帝国的著名战旗有两个,一个是马尾统帅旗,一个就是伊斯兰圣旗。马尾统帅旗有多个,苏丹本人的马尾战旗是九个尾巴,大维齐尔为五尾战旗,其余的11个维齐尔只有三尾。马尾战旗显示的是奥斯曼帝国统帅的权威,它的权威性远不如伊斯兰圣旗。这面大旗传说就是阿拉伯帝国起家时的旗帜,但不知怎么落到了奥斯曼帝国手中,成了奥斯曼帝国扩张的最重要标志。伊斯兰圣旗的绿色旗帜表面上绣了29000多个真主的金字名讳,只有苏丹和苏丹指定的代理人才可以打出这面旗帜。当伊斯兰圣旗从君士坦丁堡移动到战场上时,所有奥斯曼帝国境内的群体都要按照契约派出武装力量,让奥斯曼帝国的武装从星星点点的火光逐渐凝聚成滔天的战争之火。

马尾战旗和伊斯兰圣旗见证了奥斯曼帝国的辉煌,也见证了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在勒班陀海战中,载着伊斯兰圣旗的“苏丹娜”号就向载着耶稣受难画像的“国王号”发出了一对一的挑战邀请。卡拉·穆斯塔法也带着自己的马尾战旗和伊斯兰圣旗围困维也纳,结果被波兰骑兵一个冲锋打垮,他丢了自己的马尾战旗,只能带着伊斯兰圣旗撤离战场。

战旗就是一只军队的精神圣物,这三面旗帜更是中东旗帜中的佼佼者,它们是各自军队兴衰荣辱最神圣的见证者。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