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从熙公祠的石雕与模仿者

在很久前就知道潮安从熙公祠的石雕,见过照片,然未见实物,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好。2017年来访潮州,在当地朋友向导下,至彩塘镇金砂管理区斜角头,终于见到闻名已久的从熙公祠,亲见石雕之细致精彩,语无伦次,不知怎么说好。及后几年走访全潮各处村落时候,竟意外遇见几处模仿从熙公祠四幅屏的石雕作品,一对比,特别有意思。

代表清末潮州石雕最高水平的从熙公祠壁肚渔樵耕读、士农工商、百鸟朝凰、鱼虫花鸟四幅青石挂屏,自其于同治九年面世之后,便有着非常多的故事,而至传统手工艺没落的现代更是越传越神奇。

近十多年来,随着现代机械的发达,雕刻技术看起来是提高了,又随着各种文化在复兴,传统建筑不断的重修重建以及新建,新兴又传统的装饰产品不断在涌现,从熙公祠的这四幅石雕就被不断的模仿,但看不到被超越。于此,举从熙公祠四幅屏,以及某座三千万祠堂、某座数亿元祠堂。一分钱一分货,古人话说得太好了。其实,不对比还好,一对比,就是伤害。这是一对比就是伤害系列。

看,从熙公祠那条牛索到了这里,就没那么神奇了,也不得不感叹,究竟是传统手工艺没落了,还是随着技术难关被攻克突破了,导致物品不再那么金贵,可发人深思。

清末至今,在潮州海阳彩塘周边流传一句民谚:砂陇祠堂,下尾沈厝。这说的是这里两处地方两处建筑之精美程度,让观者赞叹称绝。道光十四年,17岁的金砂人陈旭年出洋至马来谋生,后结识当地贵族,经商致富;同治九年,其归梓在乡兴建资政第三壁连,至光绪九年落成,主座从熙公祠,砂陇祠堂即指此。该祠之构架装饰,为当时精工,以门楼壁肚四幅青石挂屏冠绝,分别为:百鸟朝凰、鱼虫花鸟、士农工商、渔樵耕读。相传一条牛索激死三个老师傅,说的就是这里,精致绝伦程度可见一斑。当然,这是个噱头,除了牛索之外,细作之处比比皆是。

据传,从熙公祠四幅屏作者为赤凤黄山坑人。不过,从熙公祠也非百鸟朝凰、鱼虫花鸟、士农工商、渔樵耕读的原创所在地。实际上,此四者,是潮州石雕的传统题材,自古已有,据朋友小明在澄海某村所见便有一处早于同治年间约清中早期的以上四幅屏,然该雕刻精致程度不及从熙公祠者。从熙公祠的四幅屏,是将此四个题材做到淋漓尽致而发扬光大,可谓之最。

一条牛索激死三个老师傅,也作一条牛索激走三个老师傅。据介绍,当年陈旭年先后请了三位石雕师傅,在雕刻士农工商挂屏的时候,因牧童手中的牛索是镂空的,其细如牙签,并且要穿过牛鼻,极为考验石匠的技艺。三位师傅费劲心力,却都在即将成功时不慎将牛索弄断了。好胜的石雕师傅十分懊恼,自觉颜面扫地,于是背上包袱远走他乡。到了第四位石雕师傅来了,吸取了前面三位的教训,改进了工艺,先将石块置于水中浸泡,接着用杨桃汁浸润使其软化,最后再进行雕刻,终于告成。如今在当地流传着一种牛索精神,即其表现了潮人勇于创新、不甘失败、追究精致的人文秉性。

相传,从熙公祠完工后,其壁肚挂屏最传奇的牛索,被前来参加宴席的客人好奇心驱动下不小心抠坏了……

至此,你会发觉脑袋不够装,眼睛不够用,相机真的没法拍。

纵观各地村落新建的传统建筑,其实不是潮汕现代没好的手工艺,而是付给师傅的工钱远远不如旧时那般的充足而富有想象力且传奇数百年不衰,所以咯系列。下为某地投资数亿元祠堂的凹肚门楼石雕,可谓现代精品了。不过,其内容,则基本是按潮州石雕最经典的作品进行仿制,看不到创新,唯有的就是根据材料而进行尺寸横纵扩展。但,真的很不错了。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忘时堂、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署名并保留水印。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图文不得直接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行为,违者必究。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