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结尾十六法(笔记十九) | 明哥

明哥的图片日志 

绝句结尾十六法

(笔记十九)

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要写得好写得耐人寻味,工夫全在结尾。

(一)以景结情,浑含不尽 

诗的灵魂,一在情一在景。情由景生,景与情合,情景交汇,景情相融,诗意方生。或寓情于景,或景融于情,或景现而情隐,或情浓而景淡,通常便成为绝句较多採用的表现手法。以景结情,妙在情未说出却以景断之,是为含蓄。例:

《从军行》七首之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的前三句浓笔写情,从军中宴乐的“换新声”入手,但怎么换也摆脱不了边关的“旧别情”,这种扰得人心烦乱的“边愁”总奏个没完没了,那“听不尽”的到底是怨?是恼?抑或自豪?赞叹?读者正期待诗人把谜底揭晓时,诗人却抛开话题,轻轻宕开一笔,让“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浑景色把所有的混杂声音和斑澜情感拦腰斩断!

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首联写旅思乡愁,“念”归而“悲”滞,情浓难化。而尾联转而写景,以遍山飘落黄叶的景色收结。但因第三句的“况”字使首尾两联自然衔接,结句略为平缓,表现手法亦是若即若离,颇耐人寻味。这种以景结情的结尾技巧更多地散见于五七言绝句之中。

又如李白的《黃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用“惟见长江天际流”结送别之情、《哭晁卿》用“白云秋色满苍梧”结悼念情,杜甫的《漫兴》九首之六用“碧水春风野外昏”结懒慢情,均有深意而耐人寻味。

笛声怨而情凄绝,诗人何故忆春不忆家?诗人不言而以花景结句,微妙之处正是放开一步,以不尽尽之,以景结情更觉诗意浑含不尽。

有感

陈钟洁(今人)

风云扰攘欲何之?曾是鱼龙混杂时。

欲写十年,残灯如豆泪如诗。

这首写十年文革浩劫。前三句尽是描述感慨之情怀,抽象而朦胧,结句则收声,只摆出一个具象的画面,一幅实景,不言胜千言,无声胜有声。

辛末花朝

常振励

流光不改百年心,无奈情魔晓夜侵。

梦到天涯芳草渡,梨花满地月西沉。

前三句叙述相思情怀,结句出以景结情之笔,情感便隐入一片凄凉苦楚的景象之中。

(二)移情入景,深注感概

与稍为不同的另一种结尾手法是。移情入景也以自然景色为收結,但写作手法与以景結情完全不同。以景結情是写情正浓、势如奔马,忽勒马回首,转以风景入眼,思绪万千。移情入景,则是既写景又写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惜景生,景依情现。例: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即是南朝六个政权更替轮番建立的都城旧址。诗人因六朝的兴衰更迭生发往事如梦的历史沧桑伤感,一下笔就把这挥之不去的伤感融入景色之中,“江雨、”“江草”、“啼鸟”幽如梦愁顿生,首联既是景又是情。尾联诗人即移情入景,原本一向被人当作春天正面形象言必称誉的“楊柳”,因诗人的情感指向,遂变成令人厌恶的最最“无情”之物,竟然可以忘却先前的悲痛而无动于衷、无改于颜,依然在蒙蒙細雨中扭动那碧绿的身姿,象当年一样如烟似雾地笼罩着十里长堤,你说可恨不可恨!这种結尾的好处在于:因了诗人的移情,无知的楊柳被人格化,被赋予灵性,而楊柳的无情正反衬人之有情,诗人的无限感概,便溢于诗外。再例: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将敬亭山人格化,赋予情感。有趣的是,韦庄是以物之无情衬人之有情,而李白正好相反,是以物之有情衬人之无情。首联似写眼前景,实则通过“鸟”的“飞尽”和“云”的“去闲”把诗人孤独与寂寞之情呈露出来,是景中情、情中景。尾联便以诗人与敬亭山脉脉含情独坐相视的情景收結。敬亭山被赋予灵性之后,得到诗人的喜爱。“相看两不厌”,是说双方均认可对方的人格而乐于作伴。而結句的“只有”两字进一步提升了作伴的親蜜程度,大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之意谓。敬亭山的“有情”反衬了人的“无情”。那么,究竟是世人冷淡了诗人呢,还是诗人压根子就看不起世人?抑或两者均有之?总之,诗人那横遭冷遇、孤独寂寞的情感就这么深注于結句的景物之中。

咏白云

杨逸明

露怪藏奇纵复横,何甘散淡过浮生?

闲来出岫非无意,欲借东风化雨声。

这是一首咏物诗,但作者借刻画白云的多变形态及远大理想抒发自己的胸怀。首句是对白云形态的描绘:或藏或露,藏有奇姿,露有怪相,飘忽纵横,形影易变。或许是喑喻政治气候多变和自身坎坷的经历。次句以设问承接,直接把自己的襟怀安在白云身上。

第一句是景,第二句是情。也是人格化景物的手法。又通过“散淡”、“浮”之字眼紧紧扣住云之特性,有了这些字眼才有“不即不离”之效果。第三句蓄势,为结句铺垫。云之“闲”是众目皆睹、人所皆知的,但云之“抱负”便少人能了解,经了诗人这一撩拨,便急切想知道白云有何理想了。结句应当是答案,但诗人没把答案明白说出来,只把答案、把自己的情感注入一种自然景象的势态之中。“借东风化雨声”不是理想的实现而是理想实现的途径,造福人间这才是白云也即诗人自己的远大理想。这首绝句,作者写云,诗中有景,又有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化于物,物借景生,景依情现,最后诗人融情于景,白云与诗人的形象,便显得朴实而可爱。

除 夕

邹国荣

瓮开老酒进三盅,沉醉团圆喜气中。

晚会连台兴难尽,偷燃爆竹入东风。

除夕诗写自家团圆的欢乐气氛,前三句都未见奇趣,毕竟喝酒、看晚会,家家可见之景象,村村都有之情形。而结句“偷燃爆竹入东风”一出,全诗光芒四射,奇趣横生。这是一个滑稽的画面。曾经一段时间,许多城市颁布了禁燃烟花爆竹的法令,深圳尤其严厉。一些市民出自怀旧或想要热闹气氛而偷偷在屋前屋后或楼顶上燃放,这个“偷燃”便带有违法的意味。但这是这个“偷燃”,又与唤醒童心联系在一起,因“偷”而见童趣,因“偷”而生激情,是以此诗便由此一“偷”字添得无穷意趣。此诗前面已把诗人一家人团圆过春节的欢乐情感叙述出来,结句便把欢乐情感移入“偷燃”的场景之中,这一结更让节日的欢乐定格于童心绽放的气氛中。

(三)案而不断,玩味无穷

由于绝句受体裁和容量的限制,要表现纷纭复杂的世事,刻画丰富多彩的人生,关键要善于浓缩事态捕捉特定情景。例: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见君。

此诗横跨了几个空间和时间,囊括了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首联写的是“开元盛世”那段时间诗人与李龟年的交情与往来。李龟年是开元时期著名歌唱家,杜甫作为诗文早著的青少年有幸在岐王李范和殿中监崔涤等王公贵族的府第欣赏他的表演。“寻常见”与“几度闻”表明交往的熟稔程度,同时也是时间和空间的多次相隔和重叠。空间和时间的再次大跳跃在尾联出现:安史之乱后,时局动荡不安,杜甫与李龟年各自飘泊离散,竟然在江南相逢,此时与首联叙述的时间相隔几十年。有意思的是,此时的李龟年已凄凉落魄,流落俗间。而杜甫也同样落难,二者都失掉了先前的风光,所以诗人用“落花时节”便不单指时令而言,而是寓意深长。结句用“又见君”,这三字蕴含了诗人那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无限感慨。从诗的行文来说,尾联两句一明一暗,一高一低,一喜一悲。“江南好风景”,给人游兴,给人好心情,给人吟咏歌唱的好素材。然而,“落花时节”却让人从兴高采烈的高处跌落悲伤的谷底!这二位擅长吟咏歌唱的艺术家沉浸在落难相逢的悲哀之中。本应该是风景秀丽的江南,在他俩的眼里却是一片凋零残败。

此诗好在这结句的黯然搁笔。一个无言的结局。一个“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的结笔。

李清照《乌江》其结尾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有异曲同工之妙。杜诗是叙事而抒情,李清照是由议论入手直抒胸怀与情感。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首联直述自己的人生观,是从议论起兴。尾联引入乌江事。结句也是“案而不断”。项羽为啥不过江东?值不值得?李清照没有细说,这也是含意未申,颇让人玩味。

这个话题涉及人们对项羽的评价。项羽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以匹夫之勇率八千江东子弟大破秦王朝精锐军队,遂称霸天下。不料却因用人不当而在与刘邦的交战中最后一败涂地,垓下一战被韩信四面围困终致败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渡江,他说无脸去见江东父老,遂拔剑自杀。有人说他是英雄,死得悲壮;有人说他意气用事,本不该如此。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梦登岳阳楼得句

王翼奇(今人)

 巴陵胜状昔年闻,云梦潇湘此吐吞。

 也拟登楼问忧乐,不知谁是范希文。

范希文即范仲淹。岳阳楼因了范仲淹的一篇登临记(据说其时还没到过)而名噪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在此后的千把年间成为读书人、官员的远大理想和高尚品德的人生格言。但在言辞与行为严重脱节、人前冠冕堂皇信誓旦旦私下里却贪腐逐臭男盗女娼的当今官场里,这种“忧乐”观的高调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作者有感于此,便借岳阳楼抒发心中的愤慨。官员个个会唱高调,“公仆”,“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可是,当一个个贪腐官员的底细被曝光之后,所有的豪言壮语马上变味。究竟哪一个是范仲淹?当今社会有没有范仲淹?这是一个有正义感有爱民心的诗人的困惑。但这些诗人并没有说出来,诗人十分狡猾,他只称誉岳阳楼的名气,颂扬岳阳楼的胜景,然后表达自己想追随范希文做一个有志于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先进人士之愿望,到此为止,诗作波澜不兴、平淡无奇,如果用“此生誓做范希文”作结,愿望落到实处,呈现一种崇高与美好,也是常见的境界。但这诗就成了老干体了。作者高明得很,结句用故作糊涂的“不知”二字,把现实里的问题摆上桌面,但也就摆上而已,如何讨论,如何分辨,如何从中找到有益的思考,那就是读者自己的事了。

熊鉴

跳跃灵于蟹,峥嵘势若龙。

生前无滴血,死后一身红。

诗的首联描述虾的英雄形象。活蹦乱跳,活力非凡。长须极有风度,游水的气派有龙的精神。但诗人接着关注的却是人们未曾留意的问题。活着的虾是青灰色或淡青色的,煮熟的虾却是红色的,这一层变化人们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但诗人却究起真来,这“红色”是怎么来的呢?血染的,可活着的虾看不出有血啊(其实血不一定都是红色的)!于是,诗人抛出了一个疑问便不再作声。其实,作者想说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怪诞现象:某些人生前并没有做出什麽惊天动地之事,可死后却成了了不起的英雄。原来,这只不过是一种宣传的需要,某一利益团体的需要。但这层含义,作者不说,这也属于案而不断。

(四)设问反问,故留悬念

绝句是一种善于捕捉特定埸景和瞬间情感的吟咏艺术。绝句虽然短小,却要求韵味悠长、情意绵远。问句作结,可以是疑问、设问、诘问、反问。其作用在于设置悬念、故留悬念、强化悬念。有悬念就会引起人们的思考、探索。例:

婕妤怨

皇甫冉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双蛾几许长?

婕妤怨是古乐府曲名,是东汉以后的文人借班婕妤的故事而写作的一种宫怨诗。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子,因文才超群、才貌双全被册立为婕妤(汉宫中女官)。后因赵飞燕姐妹得宠,在成帝面前进谗言毁她,班姬恐受害,遂自求去长信宫侍奉皇太后。长信宫的清苦寂寞激发了她写诗作赋的激情,成了女诗人。《怨歌行》是她最出名的乐府诗。皇甫冉的这首七绝,是借班婕妤之口,写失意宫女见到别人得宠时的幽怨。结句用了一个疑问收笔:那新承恩露的宫女眉毛画的有多长?这个质疑蕴含了诗人的愤慨。难道眉毛画的长就漂亮吗?难道那美人是因其美貌而得宠吗?难道这世上有裁决美貌的标准吗?难道?真是一句质疑,引发多少深思,含意不尽,玩味不尽。设问作结。例:

杂诗 之二

王维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诗人遇到一个从故乡来的旧友,高兴之余最想知道的当然是“故乡事”。故乡的事情要问的肯定很多,究竟那一件是诗人最急切想打听的呢?家乡一草一木的的变化,亲人包括左邻右舍的近况,应该是久在异乡的人所最为牵怀挂肚经常惦记的事情。然而,情况有点出人意外,诗人的设问是:“寒梅着花未?”而全诗也就以此收结。这看似漫不经心的一问,正是诗人手法高明之处。假如问的是亲朋故旧、风土人情之类,那就容易落入俗套了。诗不厌平常事但厌俗。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这可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小事,但一经诗人口里说出便悬念顿生了:莫非那寒梅与诗人有特殊的关系?或者在寒梅身上另有隐喻或寄托?说不定问的是一株梅内心惦记的却是一个人。总之这是诗人有意留置的悬念,你们就猜去吧。诘问作结。例:

南园十三首 之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候?

首联先设问:为何堂堂男子汉在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时局不去冲锋陷阵、报效国家?此问带有自责的意味,似乎投笔从戎乃当时势所必行之事。那么,又为何不去呢?原来,事情没那么简单。“收取关山五十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书生意气的慷慨激昂和真刀真枪的沙场血战,全然不能同日而语。再说,纵使自已有戎马生涯的志向和决心,谁又会给你施展才能的机遇和条件呢?不是我李贺胆小不敢去拼,你去调查一下,凌烟阁那些功臣像(唐太宗曾叫人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里有那一个是书生出身呢?这是以诘问收结,其艺术效果比陈述句收结情感更加强烈。使人读起来觉得带有一腔愤激不平而沉郁哀怨的气势。反问作结。例: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留传于世的诗作不多,收录于《万首唐人绝句》中的七绝也仅得四首,而这首《凉州词》却享有盛誉而传诵千古,其奥秘在于这结尾的一句反问:“古来征战几人回?”清人施补华说,这一句“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见《岘佣说诗》)。而沈德潜则认为,这一句是“故作豪饮之辞”,乃“悲感已极”(见《唐诗别裁集》)。其实,说是谐谑语也对,说是悲伤语也对,说是豪饮辞也对,读者完全有理由依据自己的感受去领悟。总之,此句是以反问作结,用豪放旷达的语气表达悲概而激昂的心情,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一读难忘。用疑问、设问、诘问、反问而收结的绝句,容易收到气势磅礴、悬念顿生、一唱三叹、余味深长的艺术效果,是绝句中最常见到的句式。

过秦俑坑

林从龙

胆丧荆卿剑,魂惊博浪椎。

泥封兵马俑,能否慰孤危?

秦坑兵马俑如今是一道游人赏眼的文化景观,但当初却寄托了暴君秦始皇万代安宁的痴心妄想。从荆卿剑到博浪椎,秦始皇深知身处极位之危险,暴虐者始终惶惶不可终日。为了确保生前的地位和死后的安宁,需要一支庞大的军队护驾。但统治者的愿望当真能实现么?秦王朝二世而终,兵马俑成了嘲笑暴君内心恐惧的话柄,这种场景正是揭示统治者腐朽本质的最好教材。诗人用一个诘问,便贯穿历史、洞察千古,对于那些还在做着独夫梦的人来说便是当头一棒。显然,有此一问,诗作的涵义便耐人寻味,艺术效果十分犀利而痛快淋漓。

问夫

祁庆达

得意春风逐笑颜,官人昨日又升迁。

娇妻枕上嗲声问:下次要花多少钱?

结句妙用官夫人的一句问话,即把全诗的精彩推到读者跟前。一篇讥讽官场腐败痛斥吏治潜规则买官卖官贿赂公行的好诗,只聚焦于一个生活细节:一位官员通过行贿获得升迁,当其回到家里时,妻子笑逐颜开,问其丈夫下次买一个更大的官需要花费多少钱。此诗以官员“娇妻”的一句问话为结,安排极有深意。毕竟许多官员的腐败(无论受贿还是行贿)大多是经由妻儿子女进行的。当着她们的先生在红地毯上大谈廉政经验和反腐措施时,这些神通广大的官一奶、二奶便在酒桌上、在宾馆房间、在豪华轿车里干着肮脏的事儿。诗人借用官夫人的问话作结,一举多得,省却了一大堆文墨,简练而余味无穷。

咏瀑布

杨逸明

飞瀑遥倾天上湖,雨丝风片满崖珠。

心泉也有三千尺,能向秋山一泻无?

其用设问作结,却是用于表达自己的博大胸襟。

咏瀑布,有李白的诗在,再怎么张扬刻画,也难以超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那一博大景象所营造的境界了。但此诗别出心裁,用“我”的仰慕,用“我”的渴求,反衬瀑布可以随意一泻千山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痛快,这便营造了另一个博大的景象。这一问句作结,从精神层面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既表达了自己的广阔胸怀,也赋予了瀑布伟岸的人格。是以此诗便凭借结尾的一个设问,成为可以比肩李白诗的杰作。

练习:绝句结尾的一至四法:

(1)  以景结情,浑含不尽

(2)移情入景,深注感概

(3)案而不断,玩味无穷

(4)设问反问,故留悬念用今天所学的四种方法之一写一首七绝:小桥流水,韵脚自定,并注明用的一种方法。

(待续)

诗社介绍: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
编辑团队:
总编:初畔池  责任编辑:子贤  欣悦  文成
审稿:初畔池  子贤   版面设计:子贤
特别申明: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标题、正文、作者简介(含图片)等,切忌一稿他投,若文或图片涉及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0)

相关推荐

  • 王维的这首诗,看起来很平淡,却淡中有味,百读不厌

    平淡,是古典诗歌的一种语言美.它不同于平庸和淡而无味,而是将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通过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绝大多数古典诗歌,看起来很平淡,实际上却是淡而有思致.淡中有味.如唐代诗人孟浩然的 ...

  • 如何写起承转合

    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以律诗为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恰好对应起承转合四步.王世贞说:"今人作律诗, ...

  • [名诗品读]李清照夏日绝句颂扬了项羽什么精神

    时间:2021-05-10 16:10:00    来源:网络      作者:本站(吾爱诗经网)整理 说到李清照,大家都知道,她可是历史上罕见的才女,她的诗词都是非常有寓意的.这首<夏日绝句& ...

  • 中医补气十六法 养阴十六法 养阳十六法

    中医补气十六法 中药补气: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黄精,西洋参,白术等. 成药补气: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膏,归脾丸,参苓白术丸等. 艾灸补气:足三里,神阙,关元,脾俞,气海,百会,肺俞等. 针灸补气 ...

  • 绝句的变格及渔洋绝句第十二法(笔记十七) | 明哥

    明哥的图片日志 绝句的变格及渔洋绝句第十二法 (笔记十七) 一.绝句十三种变格 这是台湾学者范况先生总结的. (一)一意格:四句一意到底.例: 七绝 宫词 杨洵美 一道甘泉接御沟,上皇行处不曾秋. 谁 ...

  • 绝句结尾技巧十六法

    网络 醉月诗苑 2020-08-09 广告 诗词格律手册 作者:王昕若 当当 广告 诗词格律新解 作者:申忠信 当当 [一]以景结情,浑含不尽 诗的灵魂,一在情一在景.情由景生,景与情合,情景交汇,景 ...

  • 说说绝句结尾十六法(2)

    (2)移情入景,深注感概 与以景結情稍为不同的另一种结尾手法是移情入景.虽然二者均以自然景色为收結,但写作手法完全不同.前者是写情正浓.势如奔马,忽勒马回首,转以风景入眼,思绪万千.后者则是既写景又写 ...

  • 绝句结尾十六法(16)流水对结,也出风韵

    (16)流水对结,也出风韵 周啸天先生在<唐绝句史>中提到:"初唐七绝,多以对仗作结",形成一种"初唐标格".但著者接着指出,对仗作结因对仗的句子平 ...

  • 绝句结尾十六法(6) 节外生枝,另造类比

    有时,诗人正在描写的景物或叙述的本事一时难以找到一个能让自已满意的结尾,此时若草卒了事平铺直叙信手收结,则可能前面的苦心经营立马泡汤,坏了一腔诗思.有写作经验的诗人,此时会绕一个圈子,抛开本事,脱出话 ...

  • 绝句结尾十六法(4)设问反问,故留悬念

    绝句是一种善于捕捉特定埸景和瞬间情感的吟咏艺术.绝句虽然短小,却要求韵味悠长.情意绵远.这个艺术效果一般都通过高超的结尾技巧来实现.以问句作结,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问句作结,可以是疑问.设问.诘问. ...

  • 绝句结尾十六法(3)案而不断,玩味无穷

    绝句虽然限于体裁和容量,难以表现纷纭复杂的世事,难以刻画丰富多彩的人生,它只能在空间上截取某一个角落,在时间上摄取某一个片断.就象一幅国画,一张照片,定格的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更难得有过程.但也不是说绝 ...

  • 梦欣:绝句结尾十六法(二)

           发布于2018-08-13 16:55点击:1005 评论:0作者:西门吹雪 (2)移情入景  深注感慨 与以景結情稍为不同的另一种结尾手法是移情入景.虽然二者均以自然景色为收結,但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