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小雁塔
从平遥回广元,没有买到直达的动车票,只好分段走,坐绿皮的卧铺到西安,再从西安坐动车回广元。平遥的动车站在城外,老平遥站就在古城边上,我们从镇国寺回来,时间还早,我去火车站寄放了行李箱后,随陶陶去她定的客栈,在古城里吃了顿晚餐后分手告别。客栈老板娘介绍的餐馆还不错,比我上次瞎找的强。
很久没有坐过卧铺过夜了,一晚上也没怎么睡好。第二天7点到西安后,在车站吃过早餐,坐公交车晃悠到小雁塔。小雁塔免费参观,不过要到9点才对游客开放,清晨进出的都是老年市民。我拉着箱子坐在路边,想着还要等一个小时,有点无聊,正想着,肚子疼起来,尽管大门进去不远就是个厕所,但是尽忠职守的保安坚持不让我进去。在地图上搜附近的厕所,赶紧拉着箱子找去,吐血的是,最近的那个拆了,欲哭无泪,听行人指点,对面商场里有厕所。又拉着箱子冲过去,一楼在清洗,逼着上二楼。这么一折腾,时间也差不多了。回到小雁塔门口,已经排队等候换票了。
进去后寄存行李,为了图轻松,箱子和背包都存了,充电宝在包中忘了拿出,最后到西安博物馆拍照,把手机里的电几乎用尽。
言归正传,小雁塔景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小雁塔及附属建筑,一个是西安博物馆。后者另文记叙。
重修荐福寺地藏王殿碑,明崇祯年间立。碑阳为进士出身的长安人士崔尔进撰文,记载了明万历年间南京吏部尚书王用宾捐资建造地藏王殿及崇祯十一年(1638年)荐福寺主持无昙等僧人募缘修缮的过程。现荐福寺地藏王殿已毁。碑阴上部为布袋和尚像线刻图,下部为捐助者姓名。
重修荐福寺碑记,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立。碑阳由靖边知县翟凤翱撰文,记载了清嘉庆时居士赵联第首倡捐修荐福寺小雁塔,得到众人响应,历时五年修缮完毕过程。碑阴为捐献者姓名、店铺名称及捐献银两数。
白衣阁
小雁塔始建于唐代景龙(707-710)年间,初名荐福寺塔,明清时期俗称小雁塔。小雁塔为十五级密檐砖塔,因多次地震,塔顶坠落,塔身出现裂缝,1965年国家按照原材料和原工艺对小雁塔进行了整修,现高43.38米,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基为方形高台,砖表土心,高3.2米,底边长23.38米,下有地宫,塔身单壁中空,内壁有砖砌登塔蹬道,外轮廓呈现出自然圆和的卷杀曲线,每层叠涩出檐,二层以上南北均开有券帘。小雁塔保持了唐代密檐砖塔的原貌,是中国古代密檐方形砖塔的杰出代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北面
荐福寺来源碑,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立。吴堡县知县赵酉撰文,记载了康熙丁巳年(1677年),西安巡抚杭爱迎紫谷禅师驻锡荐福寺,其后紫谷禅师多方化缘,重修小雁塔基座,使荐福寺殿宇得到全部修缮的过程。
塔前藏经楼
藏经楼正对着大雄宝殿背面
左边两通正反面
《礼部劄付?荐福殿堂图》碑。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立。碑阳为礼部对同都吏李昇的劄付公文。主要记载宣德七年(1432年)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番僧勺思吉修缮荐福寺的情况,因其碑文中含两道圣旨内容,且碑额题写“圣旨”二字,故又称圣旨碑。碑阴为荐福殿堂全图,图中可见小雁塔塔刹原貌。
【劄付,通“札付”zhafu,官府上行下的文书,多指手谕。】
唐代立寺
公元671-695年,和尚义净经海路从印度取回梵本佛经,回到洛阳时,武则天亲迎于洛阳上东门外。706年,唐中宗特请义净入荐福寺主持佛教译场,713年,圆寂于荐福寺。在寺七年间,译出经、律、论佛教经典31部、106卷,是继玄奘后佛教翻译成绩最大者。义净主持的荐福寺是长安三大佛经译场之一(另外为慈恩寺、兴善寺)。
小雁塔北门楣唐代礼佛伎乐线刻图
明代双狮石刻,1998年荐福寺塔院出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