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做康养项目,是转型找死,还是不转等死?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快结尾的阶段,各级地方政府不再欢迎单纯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而支持和吸引那些带产业的项目,政府尤其欢迎产城结合、产人结合和产融结合的康养产业综合体,该类项目能够为地方政府带来税收、带来就业、带来民生这种社会效益,因此康养产业综合体就越来越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欢迎。

随房地产行业“黄金时代”的终结,很多房地产企业踏上了转型之路,比如养老地产、旅游度假地产、特色小镇、长租公寓等。根据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已经有80多家地产开发企业和大量的外资企业布局中国养老地产,养老地产依然保持着“大跃进式”的快速发展势头。

然而,尚看不清前路的情况下,市场上各种悲观的声音不绝于耳:
房企做不好康养!房企不转型是等死,转型做养老是找死!
康养项目没发展起来,问题可能出在这!
我们列举了以下八种可能导致项目失败的原因:
1、缺产业链 
一些康养项目,动辄投资数十亿、占地规模几百上千亩,规模大,设施齐全,业态多,但没有产业支撑,始终没有形成产业链,单独依靠养生度假娱乐,严重背离“产业支撑”之根本,经营不久就难以为继。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严格来讲,康养项目里的娱乐、餐饮、住宿、购物、度假、商业服务等,都是附加值,都是锦上添花,不是主体,更不是康养的支撑。
2、缺“朋友” 
康养项目一般位于大城市范围之外,千万不要想着方圆多少公里内,就你一家康养项目,独门生意就好做。
事实上,一个独立的康养项目,如果周边没有其它吸引人的资源作为依托,不仅不会垄断生意,甚至基本没人愿意来。
3、缺差异化 
目前许多康养项目压根没有规划,紧跟流行,全靠抄袭,最后搞得不伦不类。
一方面,闭门造车,完全凭自己主观判断搞开发建设,没有主题,没有创意,没有吸引力,完全丧失竞争力。更有甚者,完全拷贝附近一个盈利好的项目。另一方面,一些规划师,只是把其他康养项目拆零散,再组装成一个新的方案来滥竽充数。
4、缺营销 
新媒体时代,新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可是当你告诉项目负责人用社交网络平台营造氛围、推介项目、互动交流培养感情、实时制造话题引起关注时,康养项目反而无法接受。这样的后果导致客群单一,没法吸收新的流量,也没法在大范围打出品牌。
5、缺“操盘手” 
当前的康养地产项目、养老养生综合体、康养小镇的项目,不缺规划师、设计师,不缺施工方、材料供应方,缺的恰恰就是运营高手——项目操盘手。
操盘手要做的就是项目定位、团队建设、日常运营、品牌塑造、持续销售、服务升级、危机公关。一个康养项目从前期立项、策划、开发、筹备、开业、运营,发展,实现盈利到可持续发展,全靠操盘手带领团队的运营能力。
6、缺知识更新 
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快,新科技、新手段、新形式日新月异。康养项目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业态、新环境。
比如对有些投资人来说,土地运作流转、PPP、EPC、’联盟运营等概念都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更别说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新生事物了。只有将学习、考察、调研、培训等常态化,方能实现康养项目的健康发展。
7、缺康养理解 
房地产的高端基本上是看“地段价值-硬件价值-外部配套价值”。
康养项目的高端实际上看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人护比,第二个是配套比,第三个是人性关怀。
康养项目的高端并不是拼硬件的高档,而是拼软性服务的细节。如果不理解养老“高端”的真正内涵,仅仅是把重点放在硬件的打造上,就是误入歧途。
只有专业细致的服务才能让钢筋混凝土变的有温度。
8、缺成本控制 
这里的成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康养项目对人力资源的要求高,在普遍物价上涨的大情势下,用工成本高,而且康养大多在城郊,相对于远郊的农村用工,成本偏高。
第二就是土地成本,动辄数百万一亩。如此高额的成本,必然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
第三就是盲目投入,会走很多弯路,交学费的成本会很高。
今日以房企为例,但也影射了很多面临转型要做康养的传统企业。做康养项目,别想的那么简单,如果没有科学的调研、客观的分析、专业的团队、丰富的经验,那么就不要轻易、盲目投入。一定要相信专业,寻求外部力量才能事半功倍,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