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阅读教学10“味”》讲座实录(二)

执教名师:余映潮

05

文学的赏析之味

《孔乙己》的一节课,我的教学创意是八个字,文学欣赏,课堂讨论。我上课是没有细碎的提问的,我会设计很有力度的话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然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比如,请同学们欣赏《孔乙己》这篇小说中“茴香豆”的作用,每个学生都说5分钟,6分钟或7分钟。从纵向的角度把所有关于茴香豆的描写勾画出来,再进行赏析和分析,这就是老师的阅读指导。教师要告诉学生,纵向品读是阅读小说的很深入的阅读方法。于是就有了交流。这个话题大概要用上半节课的时间。然后继续一个新的话题:“孔乙己挨打赏析”。这些都是教师深读教材和美读教材的结果。我们为什么要总是欣赏《孔乙己》中的“哄笑”呢?孔乙己不是被笑死的,短衣帮的笑虽然恶毒,但是短衣帮没有一个人殴打孔乙己。孔乙己是其它人打死的,这才是悲剧。孔乙己是被谁打死的?是读书人、发了财的读书人、当了官的读书人。是他们打死孔乙己。这才是悲剧的本质的意义。大家知道吧,孔乙己的脸上皱纹间常常夹些伤痕,人们笑他,“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为什么我们不品析一个“脸”字啊,人们打孔乙己就是打他的脸,一个爱面子的,一个讲虚荣心的孔乙己常常被人把脸打坏,这是何等的凄惨!最后连脚都给他打断。短衣帮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现在我们回到“茴香豆”这三个字上来,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的经济状况,他只能用一文钱买茴香豆,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的迂腐的性格,他能够写四种回字,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的善良的品性,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的凄惨的结局。这第四个句子我们是弄不懂的,茴香豆是怎样表现了孔乙己的凄惨结局的呢。这里面有一个美妙的细节,我们常常品析,孔乙己排出9文大钱;我们常常对比分析,孔乙己摸出4文大钱。我们为什么不分析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给孔乙己5文大钱,让他喝一碗酒,再吃一点茴香豆。然后拖着他残缺的身躯走向远方。鲁迅先生只给他4文大钱,这就是一定要形成孔乙己故事的最最悲剧的色彩。这个酒鬼在他喝他死之前最后一碗酒的时候,连一粒下酒菜都没有。这就表现了他的凄惨结局,这就叫文学,这样的欣赏就深深的沁入到学生的心里。

06

趣味的研读之味

我们的活动要设计得有味道一点,让学生有兴趣参与。我教学《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创意是,趣味分析,文句揣摩。我说,同学们,这一篇短文的朗读,第一要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所以“欣然起行”要读得快乐一点。同学们看一下还有哪一个字要读的快乐啊,这84个字里面有一个字也是要读出快乐的味道的,就把学生带到文章里面去分析——怀民亦未寝中的“亦”,一定表现了心情的快乐,因为怀民没有睡觉,苏轼就有了同游的朋友。这就是趣味地引导学生去分析。还有,再问:同学们,本文只是一个段落的形式,我们能不能把它划分成两个段落,三个段落,四个段落呢,你们试一下吧,每位同学5分钟,又来划分段落。我们来看划分出来的段落到底有什么奥妙,两段话:叙事、抒情,文章的结构之美出来了;三段话:记叙、描写、抒情,文章的特写镜头出来了;四段话:起、承、转、合。巧用课文就可以顺势让你的学生成为饱学之士。

07

创新的写作之味

有些课是很难上的,北师大版的《静默草原》就是这样一篇课文。我上这个课的时候很为难,我就决定不从阅读的角度进行教学,我给学生自由创造的机会,请将《静默草原》读一读,然后选用课文里的句子写的短文,每位学生写10分钟。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样的作品:
草  原

天,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

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

方与天际接壤。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空气中的淡蓝。

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草原速写

草原上,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

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天,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

草就是海水,极单纯,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同学们写出来的美文真是太让人惊叹了,所以这堂课基本上是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读书、写作、背诵。非常美妙的课。几十位同学写出的是几十篇不同的小文章,没有一篇是重复的。每一个学生都在专心写自己的小作文,这就是创新的写作训练之味。

08

新颖的活动之味

《山居秋暝》的教学创意:美读,美写。

先指导学生朗读,然后“第一写”:一句话概说。老师给一个句子,“空山新雨后”可以这样翻译: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请同学们翻译本诗中的其它句子,每位同学选一个句子仿照这样的句式来写,大家把它整合起来,这是整首诗的散文翻译。

第二步,再朗读,进行第二次写作,一段话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把它描写成画面,又让学生动笔。已经写了两次,再读吧,继续朗读课文,

然后来第三次来活动,吟诵。于是就出现非常美妙的课文吟诵过程。

山居秋暝 

(男)雨说停就停了,山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寺院晚钟的声音,在秋天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

(女)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树枝。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清亮的细流潺潺地淌过石头,隐隐地流向远方。

(男)溪边,竹林摇响着喧笑,月光下,长发飘扬的少女提着浣纱的竹篮,走进了各自的柴门。今夜,又有人会被梦中的王子拥进新房!

(女)一阵渔歌牵动了莲荷;水波荡漾中,收网的汉子们驾着满仓的收成穿过夜色,沿流而返。他们知道,无论何时踏进家门,家里总会亮着温暖的灯。

(合)时光如水,春芳消歇;宁静与闲适,让人真的好想做一个隐者,把这份淡泊,这份淳美,这份幽静而飘渺的景致,留在生命的深处。 

这就是是创新的新颖的教学角度的设计。

09

美妙的探究之味

给话题让学生活动吧,让他们在课文里面去徜徉,去逡巡,去深究。下面是我的又一个《孔乙己》的课案:知识积累,课中比读。我用8分钟给学生讲《孔乙己》的知识,然后请同学们把课文的第四段和十一段进行对比阅读,发现细节描写对表现孔乙己的作用,同学们静读,每位同学都要写出自己的读书笔记,然后再来交流。于是:出场和退场,正常与残疾,伤痕和断腿,长衫和夹袄,文言与白话,青白的脸色和黑色的颜色,睁得大大的眼睛和恳请别人不要再说的眼神……处处形成精美的对比。还有时令的变化,站坐的姿态,语言语气,以及他的动作和形貌,以及他喝酒的量,他的钱数,他的手的用途,这些对比把精神和肉体受到极大摧残的孔乙己的形象鲜明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激起人们深深的思索,所以《孔乙己》的教学,即使就一个片段来讲,也都可以上一节文学欣赏课。

10

精粹的讲析之味

聪明的老师,有学问的老师,无论如何要给你的学生讲些什么,能够好好讲的就好好给你的学生讲吧,没有老师讲学生怎么样长大。《陋室铭》的教学,我们的活动是欣赏《陋室铭》的表达之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概写,然后用细节来诠释“德馨”二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静为动,这就是高雅的说法。“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以客衬主,衬托手法。还有“可以调素琴……”,这三个层次都是细写之笔,极力渲染陋室因德而馨。“南阳……”句是巧用典故,运用暗写手法,类比自己德行高洁;真是处处都是文学,处处都是手法。结句“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匠心独运的点睛之笔,含蓄地表现了作者以君子自期的情怀,这篇美文全文骈散结合,韵律生动,这一篇千古的名作;它托物言志,手法生动,语言精美,音韵和谐,志趣高雅,意味悠长,可谓千古绝唱,深受后人推崇。所以我的这个课上下来,我的学生能够积累像这样的四字短语二十几个。老师不讲,学生什么都留不下来。

好,谢谢各位!今天的“阅读教学10味“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余老师,再以热烈的掌声对余老师精彩的报告和课堂表教学示感谢。刚才余老师实际上用了一段非常短的时间,可以说向我们概述了他40余年来对于阅读教学的探索,形成了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的教学艺术。我想这10味里面应该充分体现了他的教学风格,我想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可能余老师的经验对我们更加有用,更解渴。

-全文完-

原载于《智慧 教法 感悟——中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1)》,陶继新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