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书与丢人
上课时,经常发现有学生没有课本或是没有学案,哪怕是前一天刚刚下发的,也会有人找不到。问原因,也没有什么解释,只是说丢了。
丢了就丢了吧,谁还没有个疏忽的时候呢。要紧的是,经常丢了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而且,一副不以为意的神情。批评,谈话,面对的也只是一副无辜模样,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实际上,却能看到一个人的学习品质。
作为学生,爱惜自己的书本,好好保存学习材料,应该是最本分的事情,毕竟这些都是最直接的学习用品。如果连这些都不能好好保存的话,很能看得出其心理或是行为的疏懒,进而可以归咎为态度顽劣。这些,都不是一个学生身上应该出现的。
究其原因,似乎也没有什么更深层次的东西。对学习没有兴趣,对自己没有信心,对未来没有什么规划,似乎都能靠上。这样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上表现得不认真,没有什么动力,课堂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补习,作业不完成,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另外,似乎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尊心好像特别的敏感,对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提醒极为抵触,甚至会出现一些顶撞老师或是同学的事情。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业不能完成,进而失去学习信心。然后,在群体里失去应有的关注,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进而被边缘化,甚至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几年下来,耽误了时间,也荒废了学习,带着满心的伤痕走上社会,又能有什么好的发展。
对这样的学生,学校和老师的教育非常关键,因为学生的学习表现更多地呈现在老师面前。提醒,教育,帮助,都是有效的措施。对于一些经常出问题的学生,更应该多加关注,帮助他找出原因,找到方法,避免一错再错。同时,要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兴趣,进而确定近期、远期的目标,鼓起信心。平时对他们多进行一些学习方面的指导,多组织一些活动,让他们能更多地融入到集体当中来,相信这样的付出定会有好的收获。
当然,家庭教育也不能放松。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但不是错误的收容地。家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孩子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出现的问题对孩子将来的影响,切不可认为事情小就听之任之,甚至对老师的建议和批评持不满态度。
曾经接触过这样的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闻不问,对老师反映的情况置之不理,总觉得就那么一点小事,没什么了不起的。殊不知,这样的小事积累多了,压垮的可是孩子的未来。更有家长放纵孩子的行为,觉得孩子能在学校坐得住就行了,学不学,无所谓。可是,学校毕竟是教育孩子成才的地方,这样的态度和行为与周围的氛围格格不入,就算自己不觉得有什么,难道也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吗?终究还是一种自私和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到最后,再把责任全部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给一些不良小报制造一些抨击老师的话题,这就是存心不良了。
最应该改变的自然是学生自己。处在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学习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健全身心,能够健康的成长是所有人的期望。如果只是无谓的任性,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就算小时候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应该在新的环境里和新的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及时地改变自己。起点有高有低,但努力的态度是一致的,只要真正用心,大家都会伸出帮助之手的。
不要总把希望寄托在家里,未来的路需要自己来走。就算是家庭能够给自己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没有学识和能力,也不会有什么作为,总不能最后落个“坑爹”的结局。要改变学习的态度,积极,主动,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积极好学的人的。开始的步子可能小,但是,小步可以勤挪,坚持下去,照样能行万里。
人总是要向上走的,而向上走是需要资本的,这个资本就是不断的努力。如果只是因为一时的懒惰耽误了前程,其可悲但不会有人可怜。
一件小事,能看出好多的道理,丢一本书,丢一份学案,情有可原,但以丢书丢学案来逃避学习,那就是怠惰。知识的积累,可以使人进步;错误的积累,则能使人两手空空。
丢书事小,丢人事大,切不可一再为之。一个人,先逼自己优秀,然后才能骄傲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