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463

止嗽散
【方源】:《医学心语》
【组成】:桔梗1000克,荆芥1000克,紫菀1000克,百部1000克,白前1000克,甘草375克,陈皮50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克,温开水或姜汤送下。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主治】:风邪犯肺,咳嗽咽痒,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等。
【方解】:方中紫菀辛苦温,下气止嗽化痰,为主药;百部甘苦微温,润肺止咳,白前辛甘微温,降气下痰止嗽,共为辅药;荆芥辛温,祛风解表,且利咽喉,桔梗苦辛平,宣肺祛痰,橘红辛苦温,理气化痰,以上共为佐药;少量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同用,又能清利咽喉,为使药。诸药合用,温润和平,不寒不热,重在止嗽化痰,兼以解表宣肺,对于外感咳嗽较久,表邪未尽,咽痒而咯痰不畅者,疗效显著,故名之曰“止嗽散”。
【按语】:本方以多咳咽痒、微有发热恶风、舌苔薄白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外感咳嗽、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等病症。如风热咳嗽,加桑叶、芦根、黄芩、牛蒡子;咳嗽频繁,加杏仁、象贝母、款冬花;痰多稠黄,加川贝母、桑白皮、知母。

【同名方】:1、《医学心语》止嗽散,有两方,方(1)由本方去荆芥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基本相同。
2《儒门事亲》止嗽散,由半夏、生姜、枯白矾构成。功能消痰止咳。主治咳嗽多痰。
暴宿食,留饮不除,腹中为患者
大黄丸
【处方】 大黄3两,茯苓3两,芒消3两,巴豆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暴宿食,留饮不除,腹中为患者。
【用法用量】 1服2丸。不痛止。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圣惠》卷五十一
久积症瘕发动,心腹疼痛不可忍
大黄丸
【处方】 大黄2两(锉碎,微炒),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雄黄半两(细研),麝香2钱(细研),朱砂1分(细研),胡椒半两,巴豆14枚(去皮心,炒令黄,研,以纸裹压去油),京三棱2两(微煨,锉),槟榔4两,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1两,木香半两,犀角屑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久积症瘕发动,心腹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空心以清粥饮送下。
【摘录】 《圣惠》卷四十九
伤寒后宿食不消,大肠气滞
大黄丸
【别名】 涤中丸、承气丸
【处方】 大黄2两(细锉,醋炒),葶苈(微炒)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朴消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后宿食不消,大肠气滞。
【用法用量】 涤中丸(《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承气丸(《普济方》卷三十九)。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竹沥达痰丸
【方源】:《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姜半夏60克,白术60克,陈皮60克,大黄60克,茯苓60克,黄芩60克,炙甘草45克,青礞石30克,人参45克,沉香15克。
【用法】:上药研成细末,竹沥、姜汁和丸。每服3~6克,每日服2次。也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列酌减。
【功效】:泻火逐痰,健脾燥湿。
【主治】:痰涎凝聚成积,结在胸膈,吐咳不出,咽喉至胃脘狭窄如线,疼痛,目眩头旋,腹中累累有块;咳喘痰稠,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而厚;痰热蕴结,神志昏迷,癫狂惊痫。
【方解】:本方竹沥清热化痰,为君药;礞石、黄芩、大黄、沉香相配,即滚痰丸,能泻火驱逐痰;半夏、茯苓、陈皮、炙甘草、生姜汁并用,是取法二陈汤,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相配,即四君子汤,意在益气健脾化湿、俾脾旺湿去;痰无从生。诸药配伍,共奏泻火逐痰,健脾燥湿之功。
【按语】:本方以目眩头旋、咳喘痰稠、胸脘痞闷、舌苔黄腻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癫狂等。
本方药力峻猛,虚人、孕妇不宜使用。
舌胆川贝散
【方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组成】:蛇胆汁100克,川贝母600克。
【用法】:上2味,川贝母粉碎为细末,与蛇胆汁混匀,干燥,再粉碎过筛。每服0.3~0.6克,1日2~3次。
【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主治】:清热咳嗽,痰多。
【方解】:本方蛇胆汁宣肺化痰,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二药并用,共奏清肺化痰止咳之功。
【按语】:本方以肺热咳嗽、痰多色黄为辩证要点。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肺炎、支气管炎等。
【附方】:蛇胆陈皮末(《方剂学》)由蛇胆汁、陈皮构成。功能顺气化痰,祛风健胃。主治风寒咳嗽,多痰呃逆。
定痫丸
【方源】:《医学心悟》
【组成】:明天麻30克,胆南星15克,川贝母30克,半夏30克,陈皮21克,茯苓30克,茯神30克,丹参60克,麦冬60克,石菖蒲15克,全蝎15克,远志21克,真琥珀15克,僵蚕15克,辰砂9克。
【用法】:上药研成细末,用甘草120克熬膏,加竹沥100毫升、姜汁50毫升,和匀调药为小丸,每服6克,早晚各1次,温开水服送。
【功效】:涤痰熄风。
【主治】:肝风痰热所致的癫狂,忽然发作,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则瘈疭抽掣,目斜口歪,痰涎直流,叫喊作声。亦可用于癫狂。
【方解】:本方中竹沥善于清热化痰,镇惊宣窍,“治痰迷大热,风痉癫狂”。配伍姜汁,用其温开以助化痰利窍。以胆南星功专清火化痰,镇惊定痫,“主治一切中风、风痫、惊风”。以半夏、陈皮、茯苓、贝母、麦冬化痰降逆,兼防伤阴。菖蒲、丹参、散瘀利窍。全蝎、天麻、僵蚕、化痰熄风解痉,琥珀、辰砂、远志、茯神镇惊安神,以助解痉定痫之功,甘草和调诸药,共走豁痰宣窍,熄风定痫之功。
【按语】:本方以痫症发作、神志不清、突然跌倒、抽搐吐涎,或伴尖叫、苔黄腻、脉弦滑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癫痫。或久病频发着,可加人参。
【附方】:1、镇痫片(《上海市药品标准》),由红参、珍珠母、郁金、牛黄、朱砂、茯苓、胆南星、枣仁、石菖蒲、远志、莲子心、麦冬、甘草构成。功能祛痰利窍。主治癫痫痰多,四肢抽搐,神志昏迷者。
2、镇心定痫汤(《杂病证治新义》),由菖蒲、远志、黄莲、胆南星、半夏、天竺黄、钩藤、龙齿、僵蚕构成。水煎服,化服磁朱丸。功能化痰祛风,镇心定痫。主治诸痫。
3、定痫丹(《医宗全鉴》),由人参、白芍、当归、茯神、远志、枣仁、琥珀、天竺黄、白术、半夏、橘红、天麻、钩藤、炙甘草构成。功能化痰熄风,益气养血,镇惊安神。主治小儿阴痫发作。
4、痫症镇心丹(《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由犀角、胆南星、枣仁、麦冬、茯苓、黄莲、珍珠、朱砂、石菖蒲、牛黄、远志、甘草构成。功能化痰利窍,清心安神。主治癫痫痰多,四肢抽搐,神志昏迷者。
白金丸
【方源】:《医方考》
【组成】:白矾90克,郁金21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6克,每日服2次,饭后服用。
【功效】:行气解郁,祛痰开窍。
【主治】:痰阻心窍而致的癫痫发狂,烦躁不安,神志不清,及喉风、乳娥。
【方解】:本方中白矾清热化痰,郁金行气解郁,清心散瘀。合而用之,有化痰利窍,行气解郁之功。
【按语】:本方以癫狂痫症见痰多、舌苔腻、脉弦滑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癫痫、喉痹、癫狂、咽喉炎、白喉、扁桃体炎、梅核气等。如治癫痫,加胆南星、天麻、半夏、全蝎、僵蚕、蜈蚣;狂症,加生铁落、胆南星、远志、贝母、茯神、钩藤;癫狂,加半夏、胆南星、木香、陈皮、菖蒲、香附。
【同名方】:1、《外科全生集-新增马氏试验秘方》白金丸、郁金、白矾各等分,用皂角汁为丸。功能化痰散结。主治乳娥、喉风。
2、《医方集解》白金丸,郁金、白矾用量与本方相同,用薄荷汤糊丸。主治癫狂失心。
男女恶风湿痹,周身不仁,小腹拘急,绕脐(疒丂)痛,头目昏眩,时吐涎沫,咳嗽背强,难以俯仰;心下懊憹,面目脱色,喉咽不利,耳聋恶寒,饮食失味,膀胱忽满,大小便不利,两胫酸痛,手足厥逆,吸吸短气;时复失精,白汗自出,梦寐不安,心神恍惚,肌肤瘾疹
大黄丸
【处方】 五味子(炒)1两,(庶虫)虫(熬)1两,芎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续断1两,石斛(去根)1两,甘草(炙,锉)1两,吴茱萸(汤洗,焙,炒)1两,商陆根(切)1两,芒消1两,细辛(去苗叶)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1分,生干地黄(焙)1两1分,大黄2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男女恶风湿痹,周身不仁,小腹拘急,绕脐(疒丂)痛,头目昏眩,时吐涎沫,咳嗽背强,难以俯仰;心下懊憹,面目脱色,喉咽不利,耳聋恶寒,饮食失味,膀胱忽满,大小便不利,两胫酸痛,手足厥逆,吸吸短气;时复失精,白汗自出,梦寐不安,心神恍惚,肌肤瘾疹。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文瑞楼本作“大甲丸”。
【摘录】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二十
调利胸膈,祛逐壅滞,推陈致新,疏风顺气
大黄丸
【处方】 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槟榔2两,牛膝1两(去苗),芎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独活1两,防风1两(去芦头),桂心1两,大麻仁2两,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微炒),桃仁1两(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调利胸膈,祛逐壅滞,推陈致新,疏风顺气。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九十八
小儿乳癖,胁下坚硬,大便难,小便赤
大黄丸
【处方】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诃黎勒皮半两,桔梗1分(去芦头),乌梅肉1分(微炒),川朴消3分,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香1分,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乳癖,胁下坚硬,大便难,小便赤。
【用法用量】 1岁儿,每服5丸,以粥饮研下,晚后再服。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八
千金散
【方源】:《寿世保元》
【组成】:全蝎0.9克,朱砂1.2克,僵蚕0.9克,天麻1.2克、冰片0.6克,胆南星0.9克,牛黄0.18克,甘草0.9克,黄莲1.2克。
【用法】:上药研成细末。每服0.15克~0.21克,薄荷、灯心、金银花煎汤,不拘时调下。
【功效】:清热化痰,熄风定惊。
【主治】:小儿痰喘,急惊风。
【方解】:本方全蝎、天麻、僵蚕、平肝熄风;牛黄清心宣窍、化痰镇惊;胆南星清热化痰,熄风解痉,黄莲清心泻火,朱砂镇心安神,冰片清热开窍,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化痰,熄风定惊之功。
【按语】:本方以痰多气喘、发热抽搐、烦躁神昏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惊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研、癫痫等。
脾肾阳虚之慢惊风,不宜使用本方。
【附方】:猴枣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由猴枣、羚羊粉、煅青礞石、天竺黄、川贝母、沉香、硼砂、麝香构成。功能清热化痰,开窍止惊。主治中风痰厥,语言謇涩,癫狂惊痫,喘促昏仆及小儿急惊,壮热神昏,四肢抽搐,咳喘痰盛等症。
消瘰丸
【方源】:《医学心悟》
【组成】:玄参120克,牡蛎(煅,醋研)120克,贝母12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日服2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瘰疬、痰核、症见咽干、舌红、脉弦滑者。
【方解】:方中玄参苦咸寒,滋阴降火,能散瘰疬、痰核、瘿瘤,《别录》记载“散颈下核”,《纲目》谓其“消瘰疬亦是散火”,故为主药;牡蛎咸平微寒,化痰软坚散结,为辅药;贝母苦寒,清热化痰散结,为佐药。三药合用,标本兼顾,使液增痰化结散,瘰疬、痰核、瘿瘤自消。
【按语】:本方以痰核、瘰疬伴口干咽燥、舌红、脉弦滑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颈淋巴结核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炎、急性淋巴结炎等。若肿块大而硬,重用牡蛎,加昆布、夏枯草、海藻;痰火盛者,重用贝母,加蛤粉、瓜蒌;阴虚火旺者,重用玄参,加丹皮、知母;兼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青皮、香附。
【同名方】:《医学衷中参西录》消瘰丸,由煅牡蛎、生黄芪、莪术、三棱、血韵、没药、乳香、龙胆草、玄参、浙贝母构成。功能化痰散瘀,软坚散结。主治瘰疬。

【附方】:化坚丸(《中医方剂临床手册》),由牡蛎、浙贝母、海蛤壳、海藻、昆布、夏枯草、当归、川芎、桂枝、藿香、白芷、山慈菇、细辛构成。功能化坚散结。主治瘿瘤瘰疬。
内消瘰疬丸
【方源】:《疡医大全》
【组成】:夏枯草240克,玄参150克,青盐150克,海藻30克,川贝母30克,薄荷叶30克,天花粉30克,白蔹30克,连翘30克,熟大黄30克,生甘草30克,生地黄30克,桔梗30克,枳壳30克,当归30克,硝石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软坚散结,化痰消瘰。
【主治】:痰凝气滞而致的瘰疬痰核,颈项瘿瘤,皮色不变,或肿或痛。
【方解】:方中海藻、夏枯草、贝母、海蛤粉化痰软坚散结,配以桔梗化痰,枳壳理气,大黄、当归活血行瘀,连翘、白蔹、天花粉、生甘草清热解毒,大黄、硝石清热泻火,玄参、生地清热养阴,青盐咸以软坚,薄荷辛散解郁。诸药合用,共奏化痰软坚散结消瘿之功。
【按语】:本方以瘰疬、痰核、瘿瘤皮色不变、或肿或痛,或伴低热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颈林淋巴结结核、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乳香增生病等。
【附方】:1、昆花汤(《洞天奥旨》),由夏枯草、浙贝母、玄参、连翘、山慈菇、牛蒡子、银花、橘红、海藻、川芎、香附、当归、白芷、甘草、昆布构成。功能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主治痰气郁结化火而致瘰疬。
2、夏枯草膏(《医宗全鉴》),由夏枯草、昆布、玄参、浙贝母、桔梗、甘草、白芍、当归、川芎、香附、红花、陈皮、僵蚕、乌药、蜂蜜构成。功能化痰活血,散结软坚。主治瘰疬、痰核、瘿瘤等。
3、海菜丸(《医宗全鉴》),由海藻菜、白梅肉、白僵蚕构成。功能化痰活血,软坚散结。主治风痰瘰疬、绕项而生,无寒热者。
小儿食疳,心腹虚胀、妨闷,或时热渴
大黄丸
【处方】 川大黄(锉,微炒)1两,黄连(去须)1两,桂心1两,代赭(细研)1两,朱砂1分(细研),木香半两,麝香1分(细研),肉豆蔻2枚(去壳),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研如膏),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制法】 上为末,入巴豆、杏仁,都研令匀,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食疳,心腹虚胀、妨闷,或时热渴。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粥饮送下。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六
小儿滞结壮热
大黄丸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赤茯苓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滞结壮热。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空心、午后各1服。
【摘录】 《圣惠》卷八十二
风毒热结,日夜疼痛,心烦懊闷
大黄丸
【处方】 大黄(切作小块,酒、醋微炒)3两,甘草(炙)3两,杏仁(去皮尖并双仁,研如膏)4两,诃黎勒(煨,取皮)3两,芒消(研)5两。
【制法】 上5味,先将3味捣罗为末,后入芒消末、杏仁膏,同和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毒热结,日夜疼痛,心烦懊闷。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温水送下。初服未利,加20丸,腑脏实则30丸,量虚实服之,以效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0)

相关推荐

  • 贝母清热散结,主治痰热结聚之痰核、瘰疬等...

    贝母清热散结,主治痰热结聚之痰核.瘰疬等,以浙贝母为优,常与夏枯草.牡蛎.玄参.猫爪草.丝瓜络.香附等配伍,现今可用于治疗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脂腺囊肿.脂肪瘤等病.@快问中医 @中医不倒翁 #快问中医超 ...

  • 乳腺癌(奶岩)

    中医把乳腺癌归为乳岩.古代医家认为,乳腺癌早期常为肝气郁结,其后则出现气滞血瘀的症状,气血郁滞,久则生热,致阴毒旺盛,日久致气血虚衰.目前乳早期腺癌治疗多以手术为主,术后采取化疗:但手术去除乳房有形之 ...

  • 川贝母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 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 ...

  •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

    青医君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下列药物中能用于治疗失音的是 A.半夏 B.竹茹 C.桔梗 D.前胡 E.白芥子 2.治疗风热咳嗽.痰热咳嗽均适宜的药组是 A.前胡.浙贝母 B.瓜蒌.天竺黄 C. ...

  •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输卵管不通# 莪术50g三棱50g当归尾 100g 艾叶 50g白芷50g皂角刺 50g 血竭 50g地鳖虫 50g没药 30g透骨草 100g 红花 30g ...

  •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主要遵循软坚散结.舒筋止痛的原则,按照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的不同予以配方.     1.复方红花酒     原料:红花2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5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老人尿不畅,参考一下这个方

    I导读: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作者以清·沈尧封所撰<女科辑要>之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老年性癃闭 作者/嵇明亚 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以小便涓滴不利或 ...

  • 万方论文网_核心期刊目录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   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7.解放军医学杂志 8. ...

  • 一个外用方,治疗慢性鼻窦炎

    I导读:作者应用苍耳子散原方内服作外治法,比内服简便经济,收效快,疗效高.临床值得一试. 苍耳子散外治慢性鼻窦炎 作者/黄宗勖 刘××,男,32岁,干部. 患者自诉: 在初中求学时即患慢性鼻窦炎,十余 ...

  •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真武汤!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楚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这个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再根据症状,选用选用五苓散合它方,或者真武汤. 一.左右心衰的区别. 心力衰 ...

  • 国医大师肖少卿:常用配穴主治方49类,涵盖100多种病症经验配穴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相信很多灸友日常艾灸中最困惑的就是关于配穴的问题,什么病灸什么穴位?当然,最好还是需要专业中医师详细辩证以后,方能给予有效合理的配穴方案. 前几日,朋友赠我一本国医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