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宝葫芦的秘密》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文/卢小柯
一、文本教学解读
课文节选自张天翼的小说《宝葫芦的秘密》的开头,共21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至4自然段,主人公王葆介绍自己和宝葫芦;第二部分从5自然段至19自然段,王葆回忆小时候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第20和21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王葆幻想自己能有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
课后第一题: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答案藏在奶奶讲的一个个神奇的故事里,“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得到宝葫芦之后,“都过上了好日子”。而面对生活中自己不想做或不会做的事,比如“洗脚”“做算术题”或者“种向日葵”,王葆就想能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可以想要什么有什么,一劳永逸,这也引出了后面的故事。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题是创编故事:从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中,任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奶奶一共给王葆讲了四个故事: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李四出去远足旅行,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赵六掘地掘出来一个宝葫芦。每个故事都很简单,只有起因和结果,没有经过。学生在创编过程中,需要补充细节,想象这些人为什么想得到宝葫芦,他们拿到宝葫芦后又做了什么等等。根据已有内容,把故事讲具体、讲生动,这种能力的训练正好为单元习作“故事新编”作铺垫。
“选做”简单地介绍了故事后面的内容,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单元的阅读及习作训练要素,本课的教学设计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王葆淘气、顽皮、爱幻想的人物形象。
2. 根据课文已有内容创编故事,练习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为单元习作铺垫。
此外,适当补充原著片段,辅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二、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会认“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
2. 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王葆淘气、顽皮、爱幻想的人物形象。
3. 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尝试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
4. 通过感受故事的奇妙,产生进一步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夯实字词基础,通读把握大意
1. 板书:宝葫芦的秘密。基于课前预习,你对这篇故事和作者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介绍张天翼,联系已读过的作品《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等,今天将要学习的《宝葫芦的秘密》也是张天翼的童话作品,节选的是故事开头的部分。
2. 在了解课文内容之前,先解决字词:认读多音字“冲”;强调“矩”单独读三声,在“规矩”中读轻声;强调“乖、葵”字的笔顺;提醒“舔”最后两点的书写,“瘦”字第十二笔的竖要出头。学生当堂练习书写。
3. 默读课文,想一想,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板块二  抓住相关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4. 王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从文章中找一找相关描写,圈画出来,并在旁边作批注。
学生交流分享,预设:
从“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王葆非常顽皮。
“'我不干,我怕烫。’我总是一面溜开,一面摆手。”从王葆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中,更加看出了王葆的淘气、不听话。
第9至第14自然段对于王葆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也可看出王葆的顽皮与淘气。
从第18自然段“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王葆爱幻想的特点。
小结:通过分析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句子,可以体会人物形象。王葆是一个淘气、顽皮、爱幻想的孩子。
板块三  尝试创编故事,讲生动讲具体
5. 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学生发言。
从这些故事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创编故事,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
学生先自己想,请一名同学发言。
教师提醒,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的方法:要想象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想得到宝葫芦,得到宝葫芦时他们是什么反应,之后又用宝葫芦都做了什么等。
想象要大胆、有创意,想象细节的发展,并且要符合已有的内容。
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故事,同桌互相讲,互相评价。
板块四  补充原著内容,助理解激兴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