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痔疮?可试试董氏刺血
病例概况
例一
患者,女,34岁,2015年3月10日就诊。
患者因“月经推迟半年”就诊。末次月经2015年2月10 日。患者近年来每次月经均推迟0. 5~2个月不等,行经时小腹部坠胀感,经色暗,夹有血块,伴腰酸,纳眠可,舌淡暗,苔薄白,脉弱。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
辨证:瘀血内阻证;
中医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治疗:在患者腰骶部寻找青筋瘀络点刺放血,放出暗红色血液约30mL。
3月20日,患者复诊。述经期疼痛基本消失,但此次月经仍推迟10天。
后放血:大叉穴( 虎口,食指和拇指中赤白肉际上) 附近青筋,挑破后挤出暗红色血液数滴。
2个月后患者再次因颈痛来诊,述月经基本正常。
【按语】此例为瘀血内阻的痛经患者。
临床常见在痛经患者腰骶部及大叉穴附近或三阴交穴附近伴有青筋及瘀络,通过对瘀络及青筋的处理,可缓解患者痛经及腰痛症状,即“瘀血得清,新血得生”,患者的盆腔瘀血得以改善,若此时再辅以传统的艾灸疗法,可以更好地解除患者月经期腰骶部酸痛、下坠感等其他不适症状。
例 二
患者,女,24岁,2015年6月7日就诊。
就诊时眼部结膜出血3 天。患者因熬夜,次日出现白睛出血,当地医院医生予眼药水( 具体不详)滴眼,外滴3天出血未见明显减轻,但眼部出现疼痛不适。
据董氏刺血疗法,在患者背部肺俞、心俞寻找红色丘疹,在其周围刺络拔罐治疗。
3天后患者复诊时白睛出血范围较前减少50%;继续在后背3 ~ 5椎寻找红色反应点,再次放血治疗。经2次治疗患者白睛出血消失。
【按语】中医学认为“白睛属肺”,故白睛出血常责于风热犯肺;又“心主血脉”,血中有热,迫血妄行,出现出血情况,治疗应在心俞、肺俞、膈俞寻找反应点。因热邪侵袭,故反应点多表现为红色丘疹,通过对表象的治疗达到泄血、泄热的目的。提示若现其他血不循经的情况,也可根据相应脏腑寻找相应俞募穴上的反应点给予治疗。
例 三
患者,男,60岁,2014年7月6日就诊。
就诊时患者痔疮出血3日。患者述进食稍有不慎,即可出现痔疮出血,伴肛门疼痛,纳可,眠差,大便臭秽,小便黄,舌淡红,苔微黄腻,脉弦细。
治疗:在患者委中及承山穴处寻找青筋及瘀络,予刺络放血,放出颜色偏黑血液数滴,患者即感肛门灼热减轻。
患者经每周1次,连续放血3次后,痔疮出血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
【按语】痔疮急性发作符合中医的实证、热证表现,刺络放血多选择人体背面膀胱经循行的穴位,如承山、委阳、百环俞、大肠俞等。
用三棱针快速点刺这些穴位,约放出5~8mL的血液。开始时流出的血液为瘀黑色,热随血泄,出血逐渐转为鲜红色并自行停止。
此外,点刺放血后,还可在放血部位进行拔罐治疗,以拔毒祛湿,疏通经络。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刺络放血疗法是典型的泻法,在膀胱经上选取穴位放血,可将下焦蕴积的毒素排出体外,使经脉通畅,“通则不痛”,以达止痛、通便的功效。
董氏刺血疗法的作用及适应症
在董氏奇穴针刺疗法中,对于血瘀疾病,董公善用三棱针刺络放血,他认为“久病必瘀”“怪病必瘀”“痛症必瘀”“难病必瘀”。
《灵枢·小针解》云“宛陈则除之,去血脉也”。三棱针放血可疏通经络的瘀塞,畅通经络以调整经络的虚实及脏腑功能的虚实。多年的大病、难治之病一经放血,豁然而愈。
在董氏奇穴的临床应用中,全身无处不可放血。其特点是远离患处寻找患者身上的反应点,比以往的阿是穴放血疗法效果更佳。
董景昌先生以络病理论为依据,认为初病气结在经,经主气;久病而伤入络,络于血。“久病必瘀”,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不可不除。
任何顽症痼疾,由气滞、血瘀到痰凝、毒聚的病理过程,均以瘀血为机转,故疏通经络瘀滞是董氏三棱针放血的主要作用。
董氏刺血疗法应用概述
《内经》云: “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董氏刺血也是如此。
董氏奇穴大都选在膝后腘窝、肘窝、背部、小腿外侧等处点刺放血,如此既可调理脏腑阴阳之平衡,又可疏通气血通道,改善病势。
董氏刺血疗法不单只在病灶上刺血,有时亦可在与脏腑相对应的点、线、面反应处刺血。
例如选择“后背、心区、肺区”点刺放血,可治重感冒、发烧、胸痛、背痛、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肩胛手足区”放血可治手足痛、手足麻痹、膝盖痛等;
“膝后太阳区”放血可治头痛、项紧、腰背酸痛、胆固醇过高等;
至于牙痛、舌下腺发炎、肝病、各种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皆可在六六部位之“足跗阳明区”刺血;
在七七部位之“小腿阳明区”刺血,将恶血秽气排出,久年沉疴常能立即减轻。
董氏弟子有云“祛一份瘀血,存一份生机”。董氏刺血疗法现已被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骨科。凡气血阻滞,针药不能发挥作用者,只要能找到阻滞闭塞之穴,放出恶血,均能即刻改善症状,其起效时间快于针药。
笔者在运用董氏刺血疗法过程中,通过寻找相应的“疾病反应点”,发现此方法对瘀血、热邪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患者经1~2 次治疗后症状均可改善。
本文摘自 方芳.董氏刺血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北京中医药, 2016,35(8):767-768,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