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的诗

唐代诗坛有一个很特殊的诗人,他的诗风格自成一家,内容以说理为主,语言通俗幽默,开创了以俗语俚词入诗的传统,影响了唐代及后世大量诗人。他的诗作数量颇丰,现已发现整理三百余首。但是,他的诗既不见收录于《全唐诗》,更不见于《唐诗三百首》,所以,许多人对他的名字很陌生。然而,近年来,随着对他的研究的深入,人们推崇他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专家学者甚至建议在《唐诗三百首》增选他的诗作。他就是唐初诗人王梵志。

大图模式王梵志生卒年及家世均不详,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一生可谓一直在走下坡路,生于殷富之家,隋末战乱,家道中衰;唐初重赋,家产破败。做过小官,任期未满即被革职。虽子女不少(五男二女),但无一孝顺,致使晚年生活无着,落得个沿街乞讨。穷困悲惨的生活迫使他半路出家,50多岁皈依佛门,信仰佛教。但他依旧四处募化求斋,过着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活。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出家之后这一时期。因此被称为白话诗僧。

大图模式王梵志的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对初唐盛行的典雅骈俪诗风有一定冲击作用。由于独特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地位,他的一些诗作格调不高,嘲讽揶揄意味较浓,给人不严肃、不正经的感觉,与当时及后世格律严谨、语言工整的诗篇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他的诗在当时有一定影响,也影响了后世寒山、拾得、皎然、顾况、白居易、皮日休及宋代一些诗人,但仍留下了“不守经典,皆陈俗语,非但智士回意,实易愚夫改容,远近传闻,劝惩令善”(敦煌写本《王梵志诗原序》)的评价。

大图模式王梵志的诗作,语言质朴、自然,宛如平常话,却能以小见大,反映至真的事理,在古代诗歌中并不多见。从中也能看出诗人任其自然的舒放品性。王梵志的诗到底如何,我们通过以下几首诗来体会一下。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王梵志的诗,大多没有题目,大都是想到什么写什么,随意性很强,这完全不同于应制诗和应试诗,也不像其他诗人,想好题目循规蹈矩去写。他的白话诗,大多有感于日常生活琐事,而归结到某种生活真谛,具有禅理式的机趣。王梵志把袜子翻过来,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人们都说这一举动是错的。王梵志却说:“宁可让你看着刺眼,也不能让我的脚不舒服。”世上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图慕虚荣,不顾实际效果,可怕的是,他们竟把这种图慕虚荣的行为视为正确的,作为他们行事的原则。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这首诗的内容是肯定生命的短暂,死亡的必然。既可以解释为否定长生的观念,即对世事加以讥笑,又很具黑色幽默特色,即面对死亡不可避免的事实,诗人无可奈何地自我解嘲。诗中以土馒头来喻坟墓,以坟中人比喻馒头中的肉馅,虽不免残酷,却又令人哭笑不得。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不论你爱不爱吃这个“土馒头”,都得吃一个。死后在城外的孤寂生活自然不能与城里的繁花似锦相比,可是,纵然“土馒头”内的生活没滋没味,却由不得你选,只能老老实实“莫嫌没滋味”!诗人坦然面对生死,语调轻松幽默,但又并非视生死如儿戏般的不负责任的轻松,也并非强作欢颜的故作轻松,而是在正视自然规律彻悟生死后,对世人的讽诫。

大图模式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这首诗同样是肯定生命的短暂,死亡的必然,既是对世人妄图长生不死的强烈讥讽,也是作者面对死亡不可避免的自我解嘲。全诗语言通俗易懂,生动诙谐。“世无百年人”意思是凡人,皆不可能长生不老,这其实是每个正常人都知道的,但是偏偏有许多人不愿正视这一点,而是在活的时候,广置田产或遍求仙求,作着妄图长生不死的幻想,此即“强作千年调”。据传王羲之的后人陈僧智永善书,名重一时,求书者多至踏穿门槛(“ 门限”),于是不得不裹以铁叶,取其经久耐磨。诗中就用“打铁作门限”这一故事,形象表现凡人是怎样追求器用的坚牢,作好长远打算的。在诗人看来这无非是做无用功,故可使“鬼见拍手笑”。说见笑于鬼,是因为鬼是过来“人”,应该看得最为透彻,所以才忍俊不禁。鬼笑至于“拍手”,是梵志语言生动诙谐的表现。

大图模式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诗人自夸有一处世法宝,这就是与世无争、息事宁人。这种旧时代人的一种“共相”,在诗人笔下得到个性化的表现。“与世无争”的概念并未直接说出,而通过诗中人活生生的语言:“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来表述。被人欺负到极点,却死也不肯上县衙门申诉,宁愿吃亏,这是进一步写“相打长伏弱”,连“忍无可忍”的意气也没有。诗歌形象打上了封建时代弱者的烙印,散发着生活气息。而“价值百匹练”的夸口适足见出人物身份(以“百匹练”为贵,自然不是富人意识),表现出人物处境虽卑微而不自知其可悲。通过人物的语言,诗人刻画出了一个甘居弱小、不与人争的小人物形象。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与《我有一方便》一样,这首诗也用第一人称写,展现的却是一幅有趣的“三人行”的戏剧性场面。“骑大马”者与“担柴汉”,是贫富悬殊的两极。而作为这两极间的骑驴者,他的心情非常矛盾:他比上不足,颇有些不满,但当他看到担柴汉时,便又立刻心安理得起来。这首诗真实地或略带夸张地写出了世人行为和心理上的某种通病,令人忍俊不禁,于笑中又有所反省。

大图模式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大图模式这是一首慨叹人情冷暖的诗作,在艺术表现上明显的特点是:以锐敏的观察力捕捉生活中某些不大为人重视的动作和事理,运用通俗凝练的语言,设想奇巧的对比描写,着墨不多,无意于渲染,但是那种贪钱者的丑态便跃然纸上。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步步围绕主题,写得颇有情致。首段六句,作者以概述的笔调,指出妻室儿女态度好坏的关键在于一个“钱”字。接着,作者利用贴切的比喻,进一步刻画出金钱引起的种种媚态。最后六句,概括全篇主旨,也是王梵志对世情险薄的愤激之语。

大图模式王梵志的诗作在唐初流传极广,后来却一直被封建正统派视为“下里巴人”,登不上大雅之堂。明清以来,梵志诗渐渐失传。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竟将梵志诗屏之门外。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敦煌遗书”中才又发现梵志诗。其后,经民国、现代文人收集整理,收得梵志诗336首,虽然它远不是诗人作品的全部,但尚可代表诗人的创作倾向和思想风貌。梵志诗最有文学价值的,当推那些有意无意作出的世态人情的幽默、讽刺画。

(0)

相关推荐

  • 陆游一首经典爱国诗,入选中学课本,很多人却只知其二不知其一

    每天诗词猎奇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两宋诗家,以谁为首?有的人喜欢苏东坡的诗,有的偏爱黄庭坚的诗,还有喜爱杨万里.姜夔的诗,但真正能被后世称为&quo ...

  • 学者:诗词一般不允许用之乎者也;真的吗?李白:我今停杯一问之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伏羲画卦.周公制礼,诗便流传于世,从先秦至当代不绝如缕.随着诗歌的蓬勃发展,诗评诗论等文学艺术也随之发展. 诗词评论发展简述 南朝梁时,就出现了诗词评论专著<诗品>.到了 ...

  • 若有诗心,浅显白话也成诗

    文/一湖 不少朋友对古诗词有个错觉,仿佛诗词歌赋都是才子佳人们的事,只可做壁上欣赏,敬而远远观之而已. 其实不然,诗与我们很近,也并非都是曲高和寡,不信你看这一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 ...

  • 《诗二首》王梵志唐诗全诗赏析

    <诗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梵志所写的诗词,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二首>王梵志唐诗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诗二首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 ...

  • 唐诗解读——王梵志之《诗二首》

    诗二首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城外土馒头, 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注: 较些子:唐时俗语,意思是较好一些.些子,在唐代俗语中有些许.稍微之意经营做生意, ...

  • 千年前僧人王梵志写下三首诗,通俗易懂,现在读来像极了打油诗

    但凡读过唐诗宋词的朋友,想必是清楚的,唐诗很讲究押韵,宋词则是需要依据词牌,按照格式进行填词,大多数唐诗宋词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十分讲究用词准确与考究,常常为了其中一个词一句话反复修改. 不过,我们也能读 ...

  • “我为艾青写一首诗”征文启事

    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 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伟大而独特的诗人,是当之无愧的诗坛泰斗.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艾青始终如一坚定坚持对光明的信念,并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礼赞光明.礼赞太阳.礼赞人 ...

  • 张九龄被贬后,写下一首诗,竟成了《唐诗三百首》的开卷之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第五季诗词大会选手郑坤健的离场感言. 他曾是四期擂主,却在总决赛的飞花令中不敌彭敏和韩亚轩,黯然离场. 很多人都为他感到惋惜 ...

  • 思念母亲/写在母亲节(格律诗一组)

    前言: 和风轻拂,阳光明媚.当满目姹紫嫣红百花艳,杨柳轻摆绿丝绦时,迎着初夏的绚丽朝霞,伴着鸟语花香,母亲节,又踏着轻盈的步伐来到,遥看天际边那火红的朝阳,成为为母亲节点燃的耀眼烛光,兰天下又回旋起祝 ...

  • 唐至量(香港)诗《朝迎千禧年第一道曙光》丨胡金全书诵

    诗歌作者唐至量,现为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理事长,香港文联理事长,香港文学促进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书诵者胡金全,香港文联副理事长.美中文化艺术中心名誉主席.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等.

  • 启蒙再纯五律《春林好诗》李再纯(外一首)

    启蒙再纯五律<春林好诗>李再纯[启蒙诗道阐真谛;匡救语言能继承.1;2觉悟韵格知教化;创新绝律懂仄平.3;41起.仄仄平平仄;2承.平平仄仄平(韵).1;23转.仄平平仄仄;4合.平仄仄平 ...

  • 崔颢诗全集

    崔 颢 崔颢:704?-754 ,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及第.<旧唐书·文苑传>云"开元.天宝间,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