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不离粟、粟不离陈”新解:还有一陈助粟裕成就战神美名
“陈不离粟、粟不离陈”,人人皆知这是指陈毅和粟裕这一对战争时期的黄金搭档,是陈粟革命友谊与合作密切的写照。1939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由此两人正式合作,也是陈粟第一次在抗战时期搭班子。
据《粟裕传》记载:“在陈毅领导下,作为陈毅的助手,粟裕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而陈毅又把全盘的军事指挥重任放手交给了粟裕,让他尽情地施展。”陈毅在统筹兼顾、人员调配、后勤补给、统战行政方面很好地配合了粟裕,粟裕只管安心打仗,两人精诚合作,多次以弱胜强,典型的如黄桥决战。
1940年2月7日,陈毅亲笔写了一副对联“轻裘缓带羊叔子,食少事繁诸葛公”,贴在了粟裕宿舍门上,称赞粟裕象诸葛亮、羊祜一样披肝沥胆、日夜操劳,同时也提醒粟裕注意身体和休息。1941年1月初“皖南事变”后,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两人第一次分开。
解放战争开始后,山东野战军在司令员陈毅指挥下,经历了泗县之战等一系列战役失利。而华中野战军在司令员粟裕指挥下,经历七战七捷胜利后,也未能成功保住两淮,两军都感集中行动、合并作战之必要,各自向中央军委发出了相同意思的请求。
1946年10月1日,陈毅还给中央军委发电:“两次到分局(指华中分局)会谈,他们战争方针很正确。但我至淮北,战局顾虑太多,决心不够,未能发挥山野力量,有负党与人民的付托。今后集结张(指当时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邓(指当时华中军区政委邓子恢)、粟在一起,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10月15日,毛泽东明确回电:“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1946年10月23日中央军委复电:“山野、华野两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如同意请即公布执行”!
毛泽东下令将战役指挥权交粟裕负责后,粟裕明确表示:“我长期在陈毅同志领导下工作,对他十分尊敬和钦佩,在他的领导下心情很舒畅,现在中央、陈毅同志要我担负这个重责,我决心竭尽全力地挑起这副担子,当好陈毅同志的助手,使陈毅同志用更多的力量抓全局。
反映宿北战役的电视剧画面
两军合并后进行的第一个战役就是宿北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第一次使用“华东野战军”名义,1946年12月13日发出预备命令,署名“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司令粟裕、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这是陈栗两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次合作。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2.1万人。这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后的第一个胜仗。
1948年5月9日,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调任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粟裕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但在粟裕坚决要求下,中央经慎重考虑,5月30日,中央军委发出电令:“任命粟裕同志兼华野副政委,负担副政委各项工作责任,并于陈毅同志不在华野总部工作时代理政委职权”。陈粟再次分开。
细算起来,陈粟战争时期不在一起比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一些。抗战八年,陈粟在江南指挥部、江北指挥部合作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年,陈粟在一起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陈粟在一起时主要打的仗有: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陈粟不在一起时主要打的仗有:苏中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郎广战役、上海战役。两人在战争时期不仅在一起的时间没有不在一起的时间长,而且不在一起打的仗也比在一起打的仗要多些。
但有一陈,却经历并参与指挥了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后的几乎所有重大战役,而且还在助力粟裕成就战神美名时也居功至伟,发挥了重大作用,那就是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
陈士榘上将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士榘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后,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说起我军各大野战军的参谋长,大家可能知晓四野参谋长有雷公之谓的刘亚楼,二野参谋长有活地图之称的李达,但作为毛泽东亲自为之主持入党宣誓仪式的三野陈士榘,也为华野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克尽职守,充分发挥参谋长作用
参谋长在军队的作用十分重要,具体负责作战计划、战场情况分析以及军队统一规划。而陈士榘在华野参谋长这一职位上,干得有声有色 功勋卓著。有两个典型事例可说明陈士榘参谋长作用发挥之出色:
1、越级直陈,请最高统帅当裁判
宿北战役后,华野面临如何选择有利的作战方向和打击目标问题。粟裕认为应进军苏北,打老对手整编74师,顺便收回淮阴。而陈士榘则认为粟裕的这个作战方案有风险:当时74师与其他敌军部队猬集,很难分割。这一带河流遍布,不适合大兵团作战,不利于我方机动,若打成胶着战,可能我方会变得很被动,不如进军鲁南。
作为华野司令员的陈毅对两人的作战方案难予取舍,一时陷入到难以决断的局面。而战机稍瞬即逝,作战方案迟迟未能定下来。陈士榘便拉上政治部主任唐亮,联名向延安发电,详细说明两个方案之间的利弊,请毛泽东裁决。越过上级给毛泽东直接发电报,使陈毅很生气,在面对陈毅的训斥时,陈士榘不卑不亢的说道:“你是司令员,我是参谋长,自然听你指挥。这次意见的分歧,并不是个人矛盾,最终都是为了取得胜利。我看到先打74师的方案存在弊端,我如果不反对那就是不负责!”
最终这场关于攻打方向的争论,还是由毛泽东作出了决断。经过商讨后毛泽东电示:华野要集中主力部队,在鲁南进行作战,歼灭敌26师,然后再寻机出击淮北。
在接到电报后,粟裕便听从中央的安排,随后陈毅便找到陈士榘让他准备作战方案,这就是鲁南战役。从1947年1月2日至20日的18天的时间内,我方经过两个阶段的连续作战,全部歼灭国民党军整编二十六师、整编五十一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共5.3万余人,生俘2个中将师长,缴获坦克24辆,汽车474辆,各种炮217门以及其他大量武器装备,实现了军委“打一个比宿北战役更大的歼灭战”的意图。
鲁南战役胜利后,陈毅在缴获的国军坦克上
有人曾经拿此事说陈士榘不服陈粟指挥。实际上,正如陈士榘对陈毅说的那样,战争时期我军充分发挥军事民主,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这也是我军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拿后来粟裕没有按照中央军委命令渡江、立足中原决战说事,岂不帽子更大?可以说,正是陈士榘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度责任心,打破了参谋长只能贯彻首长的指示,不能动摇首长决心的惯例和条令的规定,也为鲁南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和决定作用。
2、战场认知敏锐,建议发起豫东战役
1948年5月,中央军委虽然同意了粟裕暂不过江的要求,给了他华野代司令之权,但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少则4个月多则8个月内,必须歼灭国民党第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一个旅约8000人,十一二个旅约10万人),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也就是说,在4到8个月时间内,必须完成歼敌十万人,否则仍然要按中央意见渡江南进。粟裕慨然受命。他晚年回忆时说:“我深感自己的担子沉重,觉得这次是向上级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把仗打好,以战场上的胜利来回报上级的殷切期望。”
豫东战役敌我态势图
粟裕为此设计了多套寻歼国民党第五军(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作战方案,但都落空。这时,率三纵八纵在中原战场协助中野作战的陈士榘唐亮兵团,在胜利进行洛阳战役之后,正在脱离中原战场,返回华野归建。而作为对战场态势了然于胸的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在从南线返回的路上敏锐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战机,那就是国民党的河南省会开封防御兵力很薄弱,可以突然行动围而歼之。于是,他立即电请粟裕攻克开封。之前粟裕一直将战场选在了鲁西南老根据地一带,而不是在开封附近,收到陈士榘的电报后,同样精熟战场态势的粟裕豁然开朗,立即同意。陈士榘率两个纵队迅速将开封包围,由此进入豫东战役第一阶段:攻克开封。
豫东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个兵团部、2个整编师师部、4个正规旅、2个保安旅,共歼灭国民党军9万余人,削弱了中原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动摇了其据守战略要地和远程机动增援的信心,同时也锻炼了人民解放军进行城市攻坚战、运动战和平原地区阻击战的能力,使我军从此掌握了支撑战略进攻所必需的大规模战役进攻主动权。此战距粟裕为中央军委立下的军令状还不足两个月,当然,这个军令状也提前完成了。
粟裕在豫东战役中指挥
此战过后,使粟裕更加坚定了把敌人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的信心,也使中央军委坚定了中国革命可提前胜利的信心。毛泽东欣喜地说:“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中央马上致电粟裕,同意将渡江南进计划推迟到一年半以后。豫东大捷的关键,就是陈士榘建议围攻开封,让整个中原战场的国共双方部队都动起来了,也就出现了歼敌机会。
二、不仅参谋,而且直接领兵作战
在我军的各大野战军参谋长中,陈士榘是直接领兵作战最多的一位,也是认识炮兵威力、较早成功运用步炮协同作战的一位。
1、代替粟裕指挥,取得战役胜利
鲁南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后,陈士渠指挥华野一部攻击峄县,粟裕指挥华野另一部进攻枣庄。陈士榘在战斗中将在第一阶段缴获的重榴弹炮派上战场,很快攻克峄县。但攻克枣庄时,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粟裕却劳累过度,一病不起,陈士榘临时受命代替粟裕指挥攻击枣庄,将攻击峄县立了大功的105榴弹炮运到前线,几十门重炮从不同方向同时对敌人开火,首次运用步炮协同作战,攻克敌人顽强防守的重要堡垒。
活捉杜聿明
在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陈士榘率部从南向北配合粟裕歼灭了黄百韬兵团。在第三阶段,我军将杜聿明部包围于以陈官庄为中心的南北只有5000米、东西不过一万米的狭小区域内。而这时粟裕因疲劳过度再次病倒,陈士榘再次代替粟裕指挥,于1949年1月6日发起总攻,全歼杜聿明集团,俘虏杜聿明,击毙邱清泉,取得了歼敌26万余人的最后胜利。
2、直接领兵作战,完成作战任务
1947年6月,华东野战军为配合刘邓大军作战,组成外线兵团,由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率领,转入外线作战。1948年3月,为配合西北野战军作战,并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体整,陈士榘、唐亮奉命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第3、第8纵队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第9纵队及太岳军区第5军分区部队发起洛阳战役。毛泽东电令:“陈唐率三、八两纵至平汉路西与陈谢主动靠拢。陈谢受陈唐指挥。”就是说战役由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统一指挥,要知道当时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参战的陈赓,同样战功卓著,比陈、唐资格还老,建国后可是大将,可见毛泽东对陈士榘非同寻常的信任和指挥能力的肯定。
陈士榘与陈赓在洛阳战役
洛阳城高壕深,土质坚硬,地形易守难攻,被蒋军自吹为“金城汤池”。但从3月8日发起外围攻击,三天即扫清周边。3月11日19时即对洛阳城总攻击,14日22时全歼城内守军。此役,歼国民党青年军第206师和国防部直属炮兵、汽车分队等共2万余人,俘其师长邱行湘。从而切断了国军视为动脉的陇海路,斩断了郑州与西安间的联系,使鄂、豫、陕新区与黄河以北老解放区联成一片。
而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即被刘帅称之为瘦狗屙硬屎的对黄维兵团围歼战中,中原野战军由于在大别山战力损耗严重,重装备缺乏,连重机枪都很少,虽把黄维包围在双堆集,但缺乏重火力支援的中野,也一时难以啃掉黄维,只得请求华野出兵相助。粟裕派陈士榘率华野7纵、13纵、鲁中南纵队和特种兵纵队一部(主要是炮兵)于1948年12月13日前往双堆集战场。经过冷静战场观察后,他向刘邓首长提出一“非份要求”:由他统一指挥南线攻坚!当时负责南线集团指挥的是二野名将有王疯子之称的王近山,听闻此事急得嗷嗷叫,但为了歼灭黄维兵团和整个淮海战役的大局,刘邓坚持让王近山让出了指挥权。在取得南线进攻集团的指挥权后,陈士榘率领华野部队立即投入了战斗。当然,他也不含糊,又是步炮协同。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中野和华野合力歼灭,黄维被俘,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
1957年陈士榘陪同总参谋长粟裕视察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唯一的我军总兵力明显少于敌人的大决战,又是歼敌最多的大决战,共歼敌55.6万,其中44.3万是粟裕直接指挥华东野战军歼灭的。而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共歼敌807万,其中245万是华东野战军歼灭的,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点六,是全军最多的,由此也成就了粟裕战神美名。当然,在华野的征战史上,陈士榘的丰功伟绩也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