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穷养的孩子,不是缺钱,而是缺爱 | 3 个认知炸弹,摆脱低自尊

路宝/ 作者

时差少女 /  编辑
穷养的孩子有很多心酸却又无处言说的痛:
班上同学都有的新头花,妈妈永远也不会给我买。
 
零食、玩具永远被视作无理要求,大人认为这是无用的东西。
 
想买练习册,妈妈说:“浪费钱,买了你也不会做。”

当人们在抱怨穷养的时候,并不仅仅在说,父母给我们花了多少钱,更多在谈论一种感受——“我在父母那里不值得那么多钱”。

这里的穷养并不是父母教我们节约、不奢侈,而是父母在爱上的吝啬,给了孩子一种匮乏感。它给我们留下的心理创伤是——我在父母那里都不值得了,我在谁那里能值得呢?

可是有谁想不被爱呢?在“不值得被爱,又想被爱”之间形成一种矛盾,导致长大后一有人对自己好,我们就从了吧。这就是穷养小孩儿最大的困扰了。

那要解决这种困扰,我们该怎么办呢?

01

穷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我们要知道穷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才能去解决。
  • 低自尊
(1)脑海里常常有个声音在说——我不好,我不行,我不配。爸爸妈妈都认为我不配,那在别人眼中更不用说了;
(2)当别人流露出负面情绪时,第一反应是:“都是我的错,我不应该那样说,我怎么情商那么低,连个话都不会说。”
(3)习惯性压抑自己的情绪,当自己感到委屈愤怒的时候,不敢表达,不会表达。
  • 遗传贫穷思维
父母的抠门会给我们带来一种稀缺感,这种稀缺感久而久之会使我们形成心理贫穷感。心理贫穷感是一种稳定的主观偏差,这会使我们有意无意地感受到自己身处贫穷的环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夸大金钱的作用,并且会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经济条件感到不满。
那在这种情绪和认知下的我们,在决策时,很难做到延迟满足
穷是什么,是稀缺,眼前有的快乐,我现在就要抓到,因为下一刻快乐可能就不复存在了。而这样的思维习惯,会让你继续贫穷。
正如《一个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实日记》中所说的:「贫穷不会给你力量,或是教你坚持。不,贫穷只会教你如何变穷。」(Poverty doesn’t give you strength or teach you lessons about perseverance. No, poverty only teaches you how to be poor.)

02

你要相信你能改变

虽然媒体大肆宣扬着原生家庭决定论,但有很多心理学研究却在告诉我们,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老师给原生家庭论扔出了三个炸弹:
(1)发现自己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其实已经好了;
(2)被原生家庭烙印的感觉,可能是大脑在骗你;
(3)随时都可能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只要你做好准备。
李松蔚老师第一条是在说,比如你认为你现在低自尊,不值得被爱,就是因为小时候爸爸妈妈穷养,让你觉得你不值得被爱。那么你现在长大了,已经不被穷养了。因已经结束了,那果自然结不成了。这样你就打破了一个认知悖论。
但是你会说,可是我现在还是很低自尊呀。

确实,人格相对是更稳定的,但是我们要知道,打破认知是改变的第一步。当然啦,下面也会提到一些具体的办法。

第二条:被原生家庭烙印的感觉,可能是大脑在骗你。其实这个有点像心理学上的“强迫性重复”,有些行为模式虽然不健康,但是熟悉,而熟悉带来的感觉是安全。
李松蔚老师认为改变之所以很难,不是因为它真的很难,而是因为你留恋熟悉又安全的感觉,所以不去改变。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识别到这些“安全却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在识别之后,再决心改变。
第三条就不用过多解释了,你可以现在就选择开始改变,虽然过程会很缓慢,改变会很艰难,但没有任何事情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当你离开原来的那个环境后,你有能力缓慢而又坚定地摆脱童年的阴影。

03

对抗穷养的小技巧

在有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可以改变”的信念之后,给大家介绍几个方便操作的小技巧:
1 消灭心理贫穷感的方法是即时满足
上面我们说到被穷养的孩子很容易有心理贫穷感,很难做到延迟满足,并沿袭贫穷。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延迟满足呢?
答案是即时满足,但我们要注意两个要素:一是有计划的,二是主动的
举个例子,在发工资后,想要报复性的消费,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在满足小时候“得不到”的心理。
那有计划的及时满足应该怎么做呢?比如在发工资前,就给自己定规矩,这个月我奖励自己的配额是500块。当你拿着这500块给自己买一个礼物时,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动机,要买的东西是真的喜欢?还是因为想用这件东西证明“我值得”呢?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即时满足后,你的心理会形成“我可以满足我自己的感受”,你会让自己拥有物质上的安全感,当这种安全感形成之后,心理贫穷感就被打破了 。
2 现在就夸自己
就在现在,你可以试着夸一夸自己。有什么积极品质?你有什么成就?对他人有什么帮助和鼓励?哪怕它特别微小,也是你身上的闪光点。
如果你觉得自己只有缺点,可以试着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这些“缺点”,比如“大大咧咧”是否在某些时候,也可以是一种优点?
把这些积极的评价记录下来,会是一个很好的“自我重塑”的过程。
3 允许别人对他们自己的情绪负责。
很多穷养的小孩常常会认为,别人的不开心都和自己有关。
我们需要注意到,成长最终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可以独立生存的人。我们可以心存善意地表达自己,照顾他人,但是没必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是不是让周围的人不开心了。他们也是成年人了,有对自己情绪负责的能力。

写在最后

最后我想说,我也是被穷养养大的女孩儿,我也走过很多弯路。但是在这个当下,我不打算抱怨我的父母。
把问题推给父母,自己不去改变,是最省力的。但这并不会帮助我们改变什么。
但父母和我们一样,都有局限会抱怨,平凡人何苦难为平凡人哉?有用的是怎么改变自己,停止不好的代际传递。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那就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未来。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References / 少女参考的文献资料:
[1] 胡小勇, 徐步霄, 杨沈龙, & 郭永玉. (2019). 心理贫困: 概念, 表现及其干预. 心理科学, (5), 1224-1229.
[2] 徐斐, & 孙时进. (2019). 心理贫穷感对决策的影响. 心理学探新, (6), 11.
孙时进, & 徐斐. (2019). ' 贫穷感' 对个体生存策略和风险决策的影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19 年 01), 204-210.
[3] 李松蔚:对于原生家庭的流行理论,我要扔三个炸弹 - 知乎 (zhihu.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