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胜||(罗先成)水尾胜景,川黔古道流芳桥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流芳桥
文/罗先成
历史文化名城叙永,具文物价值的古代建筑桥梁有三座,境内老少对永和桥及蓬莱桥多有知晓,而另一座流芳桥,因身居深山而鲜为人知。
流芳桥又名长寿桥,位于叙永县水尾镇观音阁村,是横跨在敦梓河上东西向的古桥梁,建于清代,199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敦梓河从古蔺桂花,穿桥沟头峡谷,越花滩子,由南向北流入敦梓场。河水清清,带有大山深谷山花芳草的芬香,因而架在河上的桥取名流芳桥。又因,敦梓河上古时无桥,人们过河,只能从一石滩处安放的一排石墩来往,涨水就无法通行,又无渡船,十分不便。为使这条古道通畅,人们集资、选址在敦梓场头河水平缓地段修了石桥,解决了自古以来过河难,这是一件积公德、流芳万古的事情,因此,把桥取名流芳桥。
流芳桥紧牵河两岸古道。西接古庙尚乐寺门前,通水尾、天池达永宁城,东连敦梓场,至大石、贵州宝元。是清代叙永城朝东北川黔茶马驿道上的重要桥梁。当时,食盐和生产生活日用品,从永宁河运到城区和天池,再转运往敦梓、大石、宝元地区;这片地区的粮食、竹木、桐茶籽等山货从古道运往泸州、重庆等外地。流芳桥上商贾往来,马蹄留痕,承载了人们的汗滴和希望,承载了信息的交流和汇聚,承载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桥面的青石刻下了厚重历史。
古时流芳桥伴着尚乐寺的晨钟暮鼓,迎送男女信众。平时香客不绝,求神赐福,烛光熠熠,香烟袅袅。每逢庙会,人流汇聚,庙宇同流芳桥相映,成为人们祈祷康福圣地。
1952年,尚乐寺改办成敦梓小学,流芳桥伴着书声歌声。绿树丛中的敦梓小学,是山乡儿童茁壮成长的摇篮,一批又一批学生从这里起飞,实现理想,振翅翱翔蓝天。流芳桥为学子的腾飞助力,学子心中留下了校园与流芳桥多少美好的记忆。
流芳桥为石板平桥结构,建有8墩9孔,桥长约33.50米,宽1.60米,枯水期桥面距水面高约2米。桥面毎孔用两块长4米,宽0.80米,厚0.40米青沙条石并排铺就。桥头宽阔,是用条石垒砌的平台。
流芳桥是座龙脑桥,独具匠心。在桥中间两石墩上分别雕刻有两条龙。龙脑为圆雕,朝上游,双目圆睁,张口衔珠,龙角系桥面,龙脊托桥,龙尾顺向下游。龙头长3.70米,宽0.60米,高1米。龙头龙尾石刻纹饰均为深浮雕,雕刻精美。
龙脑桥寄托了人们降伏洪水,保一方平安的美好愿望,起到固桥实效。洪水期间龙脑分散激流冲击,桥体受力均衡,确保安稳。这说明清代建筑桥梁已达到比较高超的水平。全桥造形美观,桥体坚固,数百年经烈日瀑雨、严冬冰雪、洪水冲闯,毫无损毁。
清代,敦梓场为川黔古道上的驿站。从永宁城起点的茶马驿道至此跨过流芳桥,分南北两道通黔北。南道经官斗山田家坡出川,北道经大石大坎坡入黔。此两道现存地段,于2013年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遗址。时代发展,1973年修建了水尾到大石、水尾至敦梓公路,在距流芳桥北5公里的敦梓河上修建了观音阁大桥,1976年在距桥南3公里的敦梓场至龙君庙公路过敦梓河上修建了纪东桥,流芳桥位于敦梓河三座桥梁中间,过往人流和物资减少了很多很多。虽然只有敦梓小学师生及河两岸群众往来桥上,但古桥风姿依在。
风和日丽,伫立古桥,望清清河水破谷而来,青杠岩与白鹤岩静候两岸,如巨佛对歭。敦梓古街悠然静谧,与岸旁古榕树翠竹相依,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画卷。潺潺流水,仿佛讲述着昔日的故事。抚今追昔,触景生情,令人神思。
流芳桥立脚大地,扎根山河,经数百年不动不摇,不忘初心,担当着山乡历史的选择。
荐读:
原创首发投稿作者,敬请扫描二维码关注采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