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8年5月:开展高铁动车运营十年大讨论要走出三个误区

开展高铁动车运营十年大讨论要走出三个误区

本报评论员

自4月13日开展高铁动车运营十年大讨论活动以来,大部分单位、部门能够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但也有少数单位和部门活动开展氛围不浓、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反映了当前部分干部职工对大讨论活动认识模糊不清,落实力度不大。具体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存在不担当的意识。有的干部职工认为这是全路开展的活动,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处世哲学,只要过得去就行;有的随波逐流,既害怕当“出头鸟”,又担心“落后挨打”,认为保持中间状态最好。这种“不出头”的思想,在本质上反映了部分干部职工高标定位、创新发展、奋勇担当、争创一流精神的缺失。如果任由这种思想蔓延发展,工作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武汉局作为全路率先进入高铁时代的客运大局,高铁运营将近10年,在全路处于前茅,开展高铁动车运营大讨论,探索规律,查找短板,是我局干部职工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必须站在排头,不能缩在后面;我们不仅要有所作为,还要有大作为。10年来,我们在高铁管理和运营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于高铁长期运营的规律掌握得还不够,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从制度层面深入破解。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危机感,把这次大讨论活动开展好,总结经验教训,消除隐患短板,为高铁绝对安全贡献武铁人必须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存在做边缘人的思想。部分非涉高铁单位干部职工认为,我们跟高铁动车没关系,大讨论别人是主角,我们开不开展大讨论,开展得怎么样,都无关紧要。其实这种思想是严重错误的。铁路就像一个永不停止的“联动机”,它的正常运转,靠的是每一个“齿轮”永不停歇的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就是这个“齿轮”。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齿轮”不转,铁路“大机器”还会正常工作吗?再说,通过大讨论,非涉高铁单位可以学习借鉴高铁单位先进的工作理念、工作标准、管理水平,推动工作上一个更高台阶。通过大讨论,可以举一反三,查找解决自身有没有存在类似的问题,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所以说,高铁动车运营十年大讨论,没有边缘人、没有旁观者,大讨论活动与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有关。

三是存在漂浮作风。有句话说得好:这能力那能力,不落实就等于没能力;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在许多方面,我们并不缺少好的蓝图、好的计划,但一些工作在落实效果上大打折扣、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部门、单位不重视、不善于抓落实或没有抓到底。比如,有的是天桥把式光说不练,“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有的是雷声大雨点小,讨论不深入、表面化,形式主义严重;还有的是沙滩流水不到头,开头红红火火,结尾不了了之。对于大讨论活动,做做样子不行,喊喊口号不行,不痛不痒也不行,这次大讨论就是要触及灵魂、总结规律、找到根源,切实解决长远和实质性问题。因此,各部门、各单位应真正重视起来,结合大讨论8个方面的内容,细化措施、责任到人、加强监督,确保每项工作落实落地。

开展高铁动车运营十年大讨论活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集团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应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主人翁的姿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总公司党组和集团公司党委的部署要求上来,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样大讨论活动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