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故事:罗浮梦里梅花娇

           

  

剪梅:罗浮梦里梅花娇

文|绿衣

长久以来,我对梅花印象就是在百花凋零的时候,梅花大展娇容。

或苍老或细嫩的枝干上,绽放出无数花朵,吐露出幽幽醉人的清香。

朱砂梅热烈得朵朵放光彩,白梅梦幻成玉树琼枝,腊梅羞涩地吐着隐隐幽香,绿梅优雅地站成风景……

有一天,冬日绵阳的街头,我与梅花不期而遇。

见到花农骑着三轮车卖梅花,支架和大竹筒里密密地插着大枝大枝的腊梅,与来自于诗文梅花的那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清雅不同,小小的花朵你挨我挤簇拥在一起反而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热烈奔放。

《诗经.周南》就这样写“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说的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梅子都纷纷落地了,树上只留有七成,有心追求我的小伙子啊,请不要耽误良辰,快来吧!

用梅来抒情,委婉而大胆地求爱,哪里有陆游笔下那种寂寞开无主的凄凉?

看到梅花时,心里有掩饰不了的失望,梅花看上去色不如画中艳,香不如诗中清,花又小得不起眼,没有那么千娇百媚,但不影响自己兴致勃勃地买了一大捧,毕竟只花一、二十块钱嘛。

回去东摆西放,当两三枝映着灯光落下稀疏的影子,确实有了几分秀雅,与插得密集时迥异,倒真有了“一种梅花万样娇”的意味。

【一剪梅】来历

周邦彦才是真爱梅花,他为梅花写下了这首词: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梅枝,略点眉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

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梅花如作美人,斜插在树枝上,仿佛是眉梢上稍稍一点;

微笑着在风中起舞,轻盈得飘若惊鸿,对着酒宴上的人们拍着手招呼。

美人在侧时间快,夜深了,夜冷了,酒意消去了。

朦胧中听到美人的衣袖里玉镯敲碰的声音。

城头上是谁在催促着打更,银饰的漏壶怎么样了

与梅相对的时光太美了,明朝来得晚一点再晚一点吧。

这首词很美,后来就用前三字【一剪梅】作了词牌名,这首一剪梅简直就是柳宗元在《龙城录》里讲述的罗浮梦的故事。

据说在隋朝开皇年间,有一个叫赵师雄的人,大冬天去游罗浮山(广东)。

天寒天快黑时又冷又饿,恰好看到松林里有一间酒店,正想进去,又看到走来一个穿白衣的美貌女子,月色映着松间残雪照在她的脸上,秀丽之极,最神奇的是姑娘身上花香袭人。

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完全是聊斋故事发生的场景,可赵师兄一点也不害怕,两人一起去酒店里对饮聊天。姑娘语音清脆可人,两个人天南地北聊得非常投机。

这时,来了个绿衣小童,戏笑歌舞很是快活。没多久,这位赵师兄就醉倒睡着了。睡梦中但觉风寒相袭。

第二天天微亮,他醒来,发觉自己睡在一棵大梅树下,树上还有一只翠鸟在冲着他鸣叫,月影还在头顶,梦却是完全醒了,满心惆怅。这场梅花梦后来就有了个名字叫罗浮梦,比喻好景不常,人生如梦。后也用“罗浮”、“罗浮美人”、“罗浮梦”等代指梅花。

唐殷尧藩 《友人山中梅花》诗:“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

明文徵明 《千叶梅与方山人同赋》:“罗浮 梦断情稠叠,瑶圃风生珮陆离。”

这个故事字句生动,关键是干干净净,相比常见的狐妖花精见着人类就自荐枕席妄图吸取人的元气来增强自身功力,罗浮梅花精只是长夜寂寞,天寒地冻要找个地方取暖,找个人聊天打发时间。

只有那句“睡梦中但觉风寒相袭”意味深长,这个梅花仙子和翠羽小鸟像是莺莺和红娘,只是主动权不在那做人的一方而已,一妖一人最终只是畅谈尽兴。

周邦彦这些长短句漂亮,神情兼备,动人心魄,柳宗元的这个罗浮梦如果拍成聊斋一类的影视,那么周邦彦创制的这首【一剪梅】可以直接作为片尾曲,两者完全是一回事。

亦雅亦俗百变体

一剪梅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始兴于宋代,流行于宋代。

此词牌以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吴文英“远目伤心楼上山”词为正体;

以别的有添韵、减字的为变体。

按钦定词谱所列,该词牌除两种正体外,还有五种变体,写法灵活。

一剪梅】正体格律如下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一剪梅 】(周邦彦)

一剪梅花万样娇,

◎●○○◎●△

斜插疏枝,略点梅梢。

⊙◎⊙⊙ ◎●○△

轻盈微笑舞低回,

⊙○⊙●●○○ 

何事尊前,拍手相招。

⊙●○○ ◎●○△

夜渐寒深酒渐消,

◎●⊙○◎●△ 

袖里时闻,玉钏轻敲。

◎◎○⊙ ◎●○△

城头谁恁促残更,

⊙○⊙●●○○

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 ◎●○△

 正体二: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

【一剪梅】赠友人   (吴文英)

远目伤心楼上山,愁里长眉,别后蛾鬟。暮云低压小阑干,教问孤鸿,因甚先还。

瘦倚溪桥梅夜寒,雪欲消时,泪不禁弹。剪成钗胜待归看,春在西窗,灯火更阑。

※ 此词前后段第四句押韵,宋、元人俱如此填。

与周词相比,主要是用韵不同,为上下片各六句,四平韵,即起句,三、四句和结句用韵。

题为“赠友人”,全篇却是女子思念情郎的口吻。

 变体一: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

【一剪梅】元宵    (卢炳)

灯火楼台万斛莲,千门喜笑,素月婵娟。几多急管与繁弦,巷陌喧阗,毕献芳筵。

乐与民偕五马贤,绮罗丛里,一簇神仙。传柑雅宴约明年,尽夕留连,满帆金船。

※ 此词前后段第五句,俱押韵,宋词无别首可校。

宋人的幸福生活可见一斑,过一个元宵节完全是花天酒地,官民同乐的盛世景象,再现宋的文艺范儿。

变体二: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两叠韵

【一剪梅】(张炎)

剩蕊惊寒减艳痕,蜂也消魂,蝶也消魂。醉归无月傍黄昏,知是花村,不是花村。

留得闲枝叶半存,好似桃根,可似桃根。小楼昨夜雨声浑,春到三分,秋到三分。

※ 此词前后段第二、三句,第五、六句,俱叠韵,有程垓、刘克庄、刘擬、方岳、欧良、虞集诸词可校。

风雨里梅花飘零,枝叶只半存,仿佛到了春天看见桃花被雨摧打,又仿佛秋雨带来的凄凉,这叠韵用得雅致。

【一剪梅】(辛弃疾)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那晚,我握着你的手,你握着香;

我在长廊陪你,你陪着满廊月光。

今天却独自看渐渐落下的夕阳,

坐想着你模样,走也想着你模样。

都只为你来信才那么短短几行,

惹得我愁断了肠。

雁儿春秋秋往不知归向何方,

没有你我时时凄凄凉凉。

上马领导千军作战的辛弃疾,年青时敢带五十人闯入万人大军里把叛徒揪出来带走的辛弃疾,也有如此柔情的一面,真真是侠骨柔肠。这叠韵雅致却多了几分少年心事的活泼。

【一剪梅】  (刘克庄)

束蕴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作者才做官却又被罢官,为了诗书连衣服都可以不要的人却落得百无一用。

再不用再带兵、农,只能从早玩到黑,从天黑睡到吃饭。不

用跻身仕途,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山翁"、"溪翁"。

作者的愤懑之气寄于谐谑闲适之中,一问一答,与常见宋词比少了些雅致,显得粗率狂放,把词这个文学中的阳春白雪变成了下里巴人,显示了一剪梅风格的多样化。

南宋民间喜用此体以为戏谑,如南宋末年朝廷于湖南经量土地为收税,一位士人作词云: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著经量,便要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南宋末年元蒙军围攻襄樊,朝廷权奸却在粉饰太平,一位低级官员作词云: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贾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时事也写进了词里,还诙谐有趣。

变体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六平韵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带酒浇,江上船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筝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此词每句用韵,与第二、三句,第四、五句用叠韵者不同。

春愁随船在吴江上飘摇,岸上酒帘子向我招,满怀愁绪只能借酒消。

秋娘渡与泰娘桥隐烟雨中,没法欣赏,只有满天风雨忙。

哪天才能回家让人洗沾上风霜的袍?弹着锦琴,点着熏香消除疲劳。

赶紧回家吧,时光易流逝,院里樱桃红了芭蕉绿了。

最后两句妖艳,用色彩变化比喻时光的流逝,仿佛有一个古装美人斜倚栏干无所事事,面前的小园里樱桃芭蕉红的红绿的红,这春愁愁得如此闲雅。

不禁想起红楼里最幸福的地方就是怡红快绿的怡红院,宝玉的住所,那么姐妹齐聚吟诗作画、踏雪寻梅、赏菊烤肉的日子还没来得及回味就结束。

那时间如此短暂,又如此美好,正是流光飞舞,还没看够花开花谢,春已不在。

变体四: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一剪梅】  曹勋

不占前村占瑶阶,芳影横斜积渐开。水边竹外冷摇春,一带冲寒,香满襟怀。

管领东风要有才,频移歌酒上春台。直须日日坐花前,金殿仙人,同往同来。

※ 此词前后段第二、三句,作七字一句,与诸家异。见《松隐集》,无别首宋词可校。

宋人爱梅直欲天天陪着梅花。

变体五: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

【一剪梅】秋雨感悲  (赵长卿)

霁霭迷空晓未收,羁馆残灯,永夜悲秋。梧桐叶上三更雨,别是人间一段愁。

睡又不成梦又休,多愁多病,当甚风流。真情一点苦萦人,才下眉尖,恰上心头。

真情惹相思,害人若斯,哪怕人不在身边,可是却时时让人想着她,念着她,一身的病都为她,那思念还不放过咱,才离眉尖却上心头啦。

《四库全书》集部十提要亦云:卷五中一剪梅尾句才下眉尖,恰上心头,抄袭李清照此调,原句窜易二字,殆于点金成铁。

这句词把抽象的愁思具体化、形象化,并且能“上”能“下”,虽不事雕琢,却深刻隽永,将愁思表达得清俊疏朗。

它与贺铸《横塘路》词中咏愁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把愁具象化,但两人愁得不同,贺就真只是无聊的闲愁,而赵则是离恨的相思刻骨之愁。

一剪梅咏梅却不多

一剪梅的意思是一枝梅花,应该说咏梅最好,但是词牌【一剪梅】中专门咏梅的并不多,反而是【上算子】多半都在咏梅。这是为什么呢?

唐人爱牡丹,宋人爱梅花,宋人眼中的梅已不再是诗经那种热烈了。

对宋人(主指文人、士族)来说,“梅花”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精神标格,以林逋和陆游的梅花形象为代表。

林逋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传世时,东坡先生即称其“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古冷无尘俗”,这是隐逸避世的一种清傲。

陆游的梅花则是本已“寂寞开无主”,还受风雨相侵,只能独自奋斗,群芳却要妒,巴不得你粉身碎骨。这样的情形下,梅花只能留香一缕。这是寂寞、洁身自好的孤独。

谢枋得《武夷山中》写道: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无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梅花”是他精神依托。

谢枋得与文天祥同时代,两人志趣相类投,是一对好友。

为了逃避追索,更不愿迎合元军、蒙古贵族的“征召”,他坚持民族气节隐居山里十余年,几乎又是一个介子推式的人物。最后,以绝食相殉。

也就是说宋人眼中的梅花是隐逸避世,清高孤傲,宁可牺牲自己也不与世俗同流,无媚世之态。

而【一剪梅】这个词牌,所填的内容虽大多与悲、愁相关,但这些相思、送友、郁闷之类的都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不是那种撕心裂肺到死去活来的。

这些愁苦显得伤感、缠绵,与宋人眼中动不动就一树寂寞就一树花坠留香的梅花的刚烈相去甚远,所以【一剪梅】大多用来抒发惆怅低回之作,这种愁,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与梅无关了,其中李清照的最为出名。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竹席渐渐变得凉人。

你不在时自己找点乐子,

轻轻解开裙子换上便装去划船。

云里大雁飞回,谁托它捎书信呢?

你不知道

在月光洒满的西楼上,我正盼望着你寄信吗?亲爱的

落花虽意奈何流水无情,水只管默默地流走了。

而我和夫君却是君心如我心,相思两地同。

只是相思太深太深,深到娱乐都无法排遣,

这不,皱着的眉头刚舒展,思念又爬上心尖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