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画靠什么感动人?

中外艺术史中杰出的绘画都有着共性特征, “情感”因素。也可以说绘画不能少了这个因素和特征。

中西方的经典绘画艺术都有许多感人的杰作,这些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人向善热爱生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

中外美术史上这些杰出绘画,靠什么千百年来述说着往昔的故事并感染后世的人们,穿越历史悠远的雾霭,持久地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在遥远的时空隧道两端,后世的人们何以还能够被震撼?

是不是说得玄?宋代山水距今上千年,西方16世纪至20世纪初的艺术也过去了百年以上。我们与古人怎么还会在情感上交汇激荡呢?

一点也不玄。优秀艺术中凝聚的人性情感恒久而美好,人文价值历久弥新,对今天的艺术创作有重要启示。

艺术手段是外壳,情感是艺术的灵魂。缺乏灵魂意味着没有生命,只剩一个外壳。有人说,中国画不讲情感而讲“风骨”。我理解,风骨仍然是“灵魂”。

什么是“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性情感。

概括地说,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这种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是稳定持续、深刻的有社会意义的感情。这种情感是个别与一般相一致的,而不是指属于某个具体人特有的情感。

绘画是静止凝固的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怎样表达情感呢?观众又是怎样通过凝固的视觉画面读懂这种信息,进而被感染到的呢?

不妨先以识字来举例说明:

“文字”能组成词汇,词汇能组成文章。读文章先要识字。识字分几个层次:

首先,字有形;其次,字有读音;再次,字有其意。

辨识字依赖于形,读准依赖字音,在辨识读准确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字意。反之,无法辨识的字,也就不可能知道读音,更不知其意。

认识了字才能读文章。读到一篇好文章,激动、流泪或者愤怒反感,这个态度便是情感的作用。

再说欣赏绘画。首先,要识别出画家画的是什么。识字和看懂绘画都有“识别”环节,少了这个环节不行。

其次,调动生活经验进行“类比”产生“联想”。

再次,产生喜欢或不喜欢,感动或不感动的情感过程,加入个人解读进行再创造上升为审美。

例如:某人,面对已故的母亲画像,想起往日母亲对自己地爱,产生回忆、思念心理活动。这个过程首先是,能够识别画像。画像必须是他的母亲,其次,回忆往事。再次,产生思念情感活动。这个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个人的需要在思念母亲时得到地体验。是个人情感。

但是,如果画像画得根本不像他的母亲,或者图像模糊,识别环节发生阻碍;

再或者,这个人意识出了问题,无法识别母亲的容颜,识别环节也发生阻碍,就不会产生思念母亲的感情活动。

第一个环节“识别”对情感投入与否,起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情感心理活动是社会的人对待不同环境情景引发产生地态度体验。有情绪和情感两部分。

情绪,倾向于个人内心基本需求的态度体验;情感,倾向于社会需求的态度体验。看母亲画像是个人情绪的心理活动。

比如:看到描绘黄河壶口瀑布的画,你回想起曾经在现场感受到地轰鸣和震撼,会联想到许多。把黄河比喻为母亲河,升华出更高级的情感“美感”。

再比如,俄罗斯画家阿尔希波夫的油画《洗衣女工》,在阴暗潮湿的洗衣房里,那些累弯了腰疲惫不堪的母亲形象。有正常情感的人谁都会生出同情心、怜悯心、要求社会公正之心。

阿尔希波夫《洗衣女工》

再比如,春天河边新绿的树林,夏天怒放的花,秋天的红叶,冬天白雪覆盖的山峦。这样的画面都承载着社会人的主观情感。由“联想”、“移情”产生了美的愉悦和享受。

注意,“感染人”的这个条件是充分必要条件:形象必须是清晰地,不是模糊的;是美的而不是丑的;是令人同情的,而不是可憎的厌恶的。

艺术欣赏是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审美活动。既包括了对象“艺术形象”,也包括了主体“欣赏者”。

欣赏绘画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体验。这种体验和接受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包括了欣赏者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心理活动。达到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美的状态。

这种形象的美的状态,是艺术家们用艺术的方法塑造出来的。唤起了观看者的同情心、仁爱之心、 善良之心、幸福感所致。

因为人生美好短暂不可重来,人向往和追求美好和幸福的愿望是一致的。祈盼亲情、爱情、友情的和谐,社会的昌明美好是一致的。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这种情感需求在人的社会里恒久不变。是艺术应当表达的灵魂和风骨。传递和表达的方式是:形象的、美的、含蓄的、启发式的、有趣的。

优秀的绘画艺术感动人吸引人的就是这个“灵魂”力量,缺了灵魂就没有了这个力量。

法国历史学家弗朗索瓦·基佐在其《艺术论》中所言:艺术“拥有激发最深层次情感的力量,能够让我们天性中更高贵和柔美的性情——想象力和判断力、爱的情怀和思辨能力、对事物的热忱与批判才能、感性与理性,得以运用和得到满足。”

除了情感因素,感染人吸引人,要达到艺术审美体验, 作品还需要有技术含量。

技术是西方的说法,中国画叫“功夫”。不管叫什么,技术也好功夫也罢,说明不可能一蹴而就轻易而为,得到需要长期地打磨历练。

要在艺术作品中传递高尚情感,没有超高的技术和功夫,是不可以的。虽然技术不等于艺术,但是,没有技术含量也不成其为艺术。这应该是常识 ,无须争辩。

油画技术发展到今天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构成一副完美作品需要艺术家高质量地完成二十个左右的规定性,每一个环节,哪一个存有瑕疵都不行。

洛神赋图(局部)

西画对色彩的要求极高,还有素描,艺术家需要终身画素描。

中国画的历史就更久远了。顾恺之(345~406)就有画论问世,“传神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成熟的标志。

孔子(《论语·述而篇》)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游于艺有“游戏”的解释,说艺术不必认真只可玩玩儿。其实不必较真孔子说了什么。中国那些传世的山水画、花鸟画,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是极其认真的作品。果真画家是以游戏的态度在玩儿,却能玩到出神入化如此超级棒的程度,更见其高超和不易。

中国画纸、笔、墨、砚、印章、书法、诗词,哪一样玩儿到家,门槛都不低 。

中国画有:笔、墨、线条、构图经营、皴法、染法、墨法,诸多技术要求。

还有,中国书法的学问太深厚。

梁启超说中国字有四美: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表现个性的美;林语堂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书《吾国吾民》中谈到书法,他认为: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中国的诗、词、曲、赋、源远流长,是画家不可或缺的存量储备。虽然不必精通,却要知晓。没有诗人情怀也不行。

音乐,对中外艺术家都一样,又是必不可少的素养。

古代中国是音乐强国。西方音乐书写的历史,比中华音乐历史晚了近千年。曹操就对中国古代音乐做出过重要贡献,是有史料记载的。

中国艺术强调“琴棋书画”,古代画家很多会抚琴吟唱。

常接触音乐,人的情绪、情感会少了粗粝,多了优美;增加了柔和,少了偏执和狷急;与自然对望,多了敏锐少了木讷。

成为杰出的艺术家还需要勤奋地、艰苦地、长年累月地艺术探索实践,才有可能画出好的艺术品。

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是何其艰难、艰辛。如李可染所说:艺术创作不是探囊取物,要把整个生命投进去,如“狮之搏象”,如“无鞍骑野马”,“赤手捉毒蛇”,必须全力以赴,精力高度集中。

不论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从某种角度讲都是一门技能。

美国作家丹尼尔?科依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另一个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异类》这两本书的核心是“一万小时定律”。他们的研究表明,一万小时对一个技能型人才是必须的门槛。

因此,“游戏”艺术、玩艺术的态度不行,玩世不恭的态度画不出让人感动的艺术作品。

能够感染人、吸引人的艺术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艺术样式。不取决于是写实或写意手法。

学习研究中外优秀绘画艺术汲取其营养,对今天的启示:

1、艺术完美与否首先取决于:艺术家的精神、情怀、心灵的高贵。这个高贵必须与人的生存、发展、共性需求为依归相契合,而抒发而创作。这个高贵不是遵命的、依附的。是独立的、自由的。

2、 情感和风骨既是艺术家个人的也是普世价值的,既是哲理的也是平民化的,既是宗教的也是世俗化的。

3、艺术家必须具有完美超高的能力表达心声。展示这种能力的方式是,轻松的、美的、没有瑕疵,观之使人愉悦难忘。

4、“审丑”不能感动人。绘画不是文学,不是哲学,不是政治时事,艺术也不是宣传标语和口号, 绘画不能以概念表达概念。

同理,宣传“暴力革命”、“阶级斗争”观念的绘画,画得再好也难成为传世名画。

5、优秀的绘画能够感染人、吸引人,内容与形式不可偏废,需完美统一。这个观点不过时仍然正确。那种形式大于内容、或等于内容的观点不正确。

6、以形式为内容,以玩儿技术噱头吸引眼球的花招式、花活儿,也能悦目,还可以说得玄而又玄。但是,因其情感因素充值额不足,深层的感染力缺乏是必然的。

(0)

相关推荐

  • 艺术家Tiny Thanh——数码绘画艺术人物肖像

    我表妹的肖像-Portrait of my cousin 什么是数码绘画艺术?<数码绘画艺术研究与实践>是这样简述的: 数码绘画艺术(Digital Fine Arts)就是一门借助于数码 ...

  • 丢勒是个自恋狂

    阿尔布雷特·丢勒 (Albrecht Düreri,1471-1528) 丢勒可以说是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了,他在版画领域的成就尤为突出. 他出生在纽伦堡一个金匠家庭,早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资 ...

  • 中国画家 | 王振东 · 墨池三味

    亳州,又称焦邑,作为传承千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物阜民丰,诞生了名扬四海的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也孕育了老子.庄子等文化名人.王振东生长于斯,自幼倍受古徽州浓郁文化氛围的熏染,艺术的种子也 ...

  • 刘晓林: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艺术(4)

    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4) 赵无极 刘晓林 赵无极文:无论人体还是静物,对象提供的只是抒发胸臆的启示,只是表现感情的依据,重要的是培养独到的观察,组成自己的画面.模特儿只是一个借题,不是画它--模特儿 ...

  • 壁画艺术家——董力

    艺术简历: 董力,男,北京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从事美术专业工作数十年,擅长国画山水.花卉,十二岁从师郭文秀国画工艺画大师学习传统中国画.一九七四年随师参加天安门修建彩绘工作和故宫壁画修复工作,因此 ...

  • 绘画的天分是什么?

    问绘画的天分是什么. 美国学者,人类学家,社会学家,雷德菲尔德.杰米森.关于艺术天分的精彩描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艺术天分是什么的思路,为想走近艺术大师的人解惑答疑. 这位全球顶尖的人类学家告诉我们 ...

  • 中国绘画的骨力、骨法和风骨

    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笔有笔力.晋朝女书法家.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说:"点如坠石",即一个点要凝聚了运动的力量. 这种力量是艺术家内心的表现,但并非剑拔弩张,而是既有力又秀 ...

  • 你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谁?

    最喜欢的艺术家 艺术的种类很多,自然艺术家也就很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至少"成百上千",当然了,不能用"数以万计"来形容,毕竟真正有艺术天赋和才华的人是极少数的, ...

  • 水墨画雾影山藏如何用留白虚空的方法画出云雾感顺带转折透视

    水墨画雾影山藏如何用留白虚空的方法画出云雾感顺带转折透视

  • 画出层次感,学会挑选颜色,你也可以画出蓬蓬感羊毛~

    画出层次感,学会挑选颜色,你也可以画出蓬蓬感羊毛~

  • 吴昌硕、张大千、于非闇,谁画的牡丹最动人

    原创正广文化2021-04-13 13:14:15 吴昌硕<水际竹间多牡丹> 水际竹间多牡丹,六朝人语也. 甲寅孟春,安吉吴昌硕. 148×39 cm,1914年作 吴涵<富贵长春& ...

  • 画出空气感的远处

    妮塔·恩格尔(Nita Engle)美国最重要的水彩画家之一 ,1969年成为美国水彩画协会会员,国际知名艺术家,多次获得美术类奖项,举办过多次作品展览.她的作品灵感来自世界各地. 从野性的非洲平原到 ...

  • 语音讲解水彩作画过程——怎样将平常素材画出艺术感水彩画

    语音讲解水彩作画过程——怎样将平常素材画出艺术感水彩画

  • 你的画靠什么打动人

    吴湖帆作品 在山水画创作中,形式美感的创造是风格建立的重要因素.一提形式,人们就会想到内容.内容和形式虽是一对辩证的对偶关系,但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那种内容决定形式,或形式反映内容,都是一种缺乏整 ...

  • 工笔仕女画17图 神态动人 我见犹怜

    陈彦娥,笔名潇竹,一九六五年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现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 .......................................................... ...

  • 起越的感情就能感动人

    ​超越的感情就能感动人[情感] 有一天早晨,佛陀的僧团三五成群,正在谈论前一天在外面所听到的消息,走出来时,问道:"你们三五成群在说些什么?"其中一位弟子说:"在城里发生 ...

  • 国画工笔人物,很难画出体积感?试试这样画,效果很不一样

    国画工笔人物,很难画出体积感?试试这样画,效果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