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能达CLE:徕卡之外,我们还能迷恋什么

世界上最好的相机是徕卡,而徕卡最好的相机就要数M系列,这基本都成了摄影界的共识。我们熟知的一些摄影师基本用的都是徕卡,而徕卡也确实名副其实:极简的外观,优雅的快门声,紧凑的设计,精细的做工,无一不巩固着徕卡的地位。M系列简直成了艺术品,与摄影师融为一体,是眼睛的延伸、艺术家的画笔。

但如果我告诉你,关于M系列的很多东西都是过度夸张的呢?如果我说有一款相机完全可以媲美M系列甚至有的地方比M还要强呢?

你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我疯了,但别急,请继续往下看。让我给你介绍这台媲美M的相机:美能达CLE。

可能有的人早就听说过这台相机,自从它1980年发布以来,36年(原文发表于2016年)里它的热度一直不减,网上随手就能翻到不少关于CLE的测评文章或视频。对于那些没听说过的人也不必担心,这里我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20世纪70年代,徕卡与美能达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两家分享彼此的设计,互相帮助生产相机、镜头和各种零部件。从这时候起美能达开始成了徕卡的“代工厂”,同时也在自家相机上使用了徕卡的一些技术,比如美能达著名的XE-7单反(徕卡R3的前身)使用的就是Leitz(徕卡公司前身)设计的快门。

协议签订之初,徕卡希望美能达能帮它生产一台性能对标M系列,但成本稍低的小型旁轴相机。于是徕卡CL就此诞生了,这是美能达设计的一款M口旁轴相机,内置测光,价格低于M。刚一发布,CL就凭借着优秀的设计大受欢迎,甚至一度威胁到了M系列的市场地位,于是徕卡不久后就停掉了CL的生产线。

很多人都认为随着CL的停产,徕卡和美能达的合作就此结束了。其实并没有,自那以后美能达还在继续为徕卡生产镜头、镜头元件以及相机的各种零部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网上还有谣言说徕卡对美能达的质量非常失望,甚至高达60%的美能达镜头都被拒之门外。而实际上这种说法完全是子虚乌有,更何况美能达素来以优异的光学素质而著称,这一谣言完全是空穴来风,可能是众多徕卡狂热粉为了彰显自己的优越感吧。

CL停产后,美能达决定自己出一款M口的旁轴,这就是今天的主角CLE,一台功能强悍的旁轴相机,比任何徕卡相机都功能丰富。除了全手动模式外,CLE还配备了可提供信息的LED取景器、TTL测光和光圈优先模式。这些功能直到2002年以后徕卡M系列相机才具备。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也同意,M系列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优秀相机,外观优雅,做工扎实,而且还有着传奇色彩,但我还是想说,我认为CLE更好一点,别急着反驳我,先听听我的理由。

后来美能达将自己的相机业务卖给了索尼,直到36年后的今天,CLE也一直是美能达唯一的一台能和徕卡M一较高下的旁轴相机。

徕卡M的外观一直为人所称道,似乎都成了一个时代的代名词,无论是是M2, M3,还是M6,徕卡的相机都一直延续着极简主义的设计思想,精致而又可靠(M5是个例外)。但似乎很长一段时间里徕卡就躺在自己过去的功劳簿上,相机的迭代也都是大同小异。而现如今徕卡更是被人们捧上神坛,Facebook、Instagram和Tumblr无不充斥着许许多多徕卡拍的照片。

相比之下,CLE则完全令人耳目一新。说句有点忤逆“徕卡粉”的话,它就像是出自徕卡的手笔一样,却比M系列更直观、更简洁、更精致,更有现代的元素。硬朗的线条、纯黑的漆面,怎么看CLE也是一台漂亮的相机,至少在我看来丝毫不比M系列逊色。

M系列已经很小很安静了,但CLE更小更安静。M系列中最小的是M4,尺寸为138 x 77 x 33.5毫米,机身重 545克。而CLE的尺寸则为124 x 77.5 x 32mm,机身仅重 380克。而实际上所有M口的旁轴相机中唯一比CLE小的只有Leitz CL,而CL也是美能达设计的,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而且相对来说CLE的外观更低调一些,因为它的机身是黑色的,不过也生产过特殊版本的金色机身,但数量很有限。而大多数M系列都是镀铬的银色机身,当然了也有全黑机身,只不过会更贵一点。一般不是土豪也不会愿意为了机身颜色多掏那么多钱吧。一台黑色M的价格都能买三四台CLE了。

至于快门声更是无关痛痒的细节,难道真的会有人在这上面大谈特谈吗?但快门声安静一直被视为是M系列的一大优点,我就不得不说说了。我在我的工作室里用专业的分贝仪分别测试了M3、M4和CLE的快门声,结果就是,无论是什么快门速度,CLE快门声音都是最小的。

至于为什么徕卡一直被视作扫街神机,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布列松就是用的徕卡。于是人们认为“决定性瞬间”的祖师爷都用徕卡扫街,肯定错不了,于是纷纷跟风,买入徕卡。可实际上布列松早在使用徕卡之前就在街头摄影方面建树颇丰了。所以,客观的来说,CLE显然更适合街拍。

不得不承认,徕卡M系列相机的质量是远超其他135相机的,是工程制造的一个杰作。可代价就是重量也不轻。对于相机来说重量往往和质量挂钩,但绝不能把这两者混为一谈。我在玩具相机里面塞一个铅块就能说它质量好吗,显然不可以。在这里我必须承认,CLE在质感方面确实比不上M系列,但也不是很差。

徕卡粉们可能会更喜欢黄铜之类的金属材质,嫌弃CLE的塑料机身。诚然,金属机身的质感确实是无与伦比的,但并不意味着塑料机身就是差的。我拆解过许多相机,包括CLE,CLE的顶部和底部面板的选材是非常结实的。聚碳酸酯外壳也非常厚,比我拆过的所有相机的外壳都要厚,而且还镀了铜和黑色的铬。

一台相机,除了要考虑做工和质感,还得考虑便携性。CLE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在关键部位使用金属材质确保可靠性,而在其他的一些部位大胆地使用塑料零部件,尽可能地减重。

还有人会怀疑CLE的可靠性比不上M系列。确实,M是机械相机,而CLE依赖电池,这成了CLE最大的“败笔”。但机械也并不意味着万无一失,所以无论是机械相机还是电子相机,在买的时候尽量还是买成色好点的,没必要为了省几百块钱冒那么大的风险。而且我的相机店也卖出了不少台CLE,我自己也没少用,我甚至还摔过不少次,也没见有什么问题。所以,不要一听到电子就如临大敌。

M系列向来倡导纯粹的摄影体验。其实这也是营销的结果。徕卡的视频经常都是黑白的,然后配上一段高雅的钢琴曲,再找个知名的摄影师,用低沉的声音说几句高大上的话,配上几张完美的照片,很难不吸引人。不过事实也的确如此,过去的几十年里,徕卡确实拍出了不少完美的照片。

但CLE也毫不逊色,甚至会比M还要好。CLE同样也在追求纯粹的摄影体验。手动模式下和M的使用体验基本是相同的,甚至技术的加持会使得CLE的使用体验更加完美。比如取景器里显示当前快门速度,这是许多M相机都没有的功能。

最最重要的,CLE的测光和自动曝光堪称完美。TTL是CLE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它通过在快门上布置白点,随时反射光线,然后暗箱底部的SPD进行测光。这种方式避免了测光臂的震动,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超广角镜头。CLE的TTL测光具有全时性,就算在快门在开启时,拍摄环境的光线瞬间发生变化,相机都可感知并做出曝光的调整。这个测光系统在众多胶片机中堪称一绝。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永远不必担心曝光的问题。

这一点M系列的很多相机就比不了,CLE问世20多年后徕卡推出的M7才在这方面赶上了CLE,但体积远比CLE大得多,价格也贵了不少。

CLE的取景器绝对是个亮点,拥有比徕卡还要明亮的取景器,取景器里有三个取景框,由里到外分别是90mm,40mm,28mm的框线,黄斑非常清晰。虽然对焦不如M那么方便,但绝对是够用的,而且取景器里的LED还会显示快门速度,非常方便。

CLE几乎兼容所有M口的镜头,不过也有几颗体积过大的镜头会遮挡取景器,但这种镜头少之又少,影响不大。美能达也有自己的M口镜头,这么多年来美能达M口Rokkors镜头的素质绝对是被低估了,而且最吸引我的是Rokkors镜头的焦段很特别,我早就厌倦了35mm和50mm这样的焦段,40mm M-Rokkor镜头让我耳目一新,甚至还被评为最好的40mm镜头之一。

谈到徕卡就不能不谈它价格。徕卡高昂的价格让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可能这也是众多人推崇他的原因之一。即使是最早期的M也很贵,随便一台成色好点的都得上万。

按道理来说CLE的设计更先进一点,应该会更贵,可实际并不是这样,一台成色崭新的CLE可能不到4000块就能买到(原文发表于2016年)。虽然对很多人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但这绝对是这个价位最值得买入的相机,甚至是我心目中最好的135相机。

我知道我这篇文章肯定会遭到众多徕卡粉丝的攻讦,但我想说,我并不是有意贬低徕卡M,M2也是我最喜欢的相机之一,我也是徕卡的忠实用户,我写这篇文章只是觉得很有必要让大家知道CLE这样一台优秀相机的存在。

它比我用过的任何一款相机都功能更多、手感更好、重量更轻、价格更低。虽然不能说完美吧,但CLE有着M系列相机都难以超越的功能、尺寸、性能。和我的M系列相机相比,CLE带给我的使用感受会更舒服。我想慢的时候就慢,想快的时候就快,重点是拍出的照片也让我非常满意。

CLE是我使用过的最好的135旁轴相机,希望你读完这篇文章能记住,除了徕卡,也有CLE这种优秀相机的存在。

原文:Why I Choose the Minolta CLE Over Any Leica M

译:是洋芋不是芋头

编辑:是洋芋不是芋头


微信号|TOXICHROME

从胶片重新结识摄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