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片段:王熙凤为什么愿意靠近黛玉,而远离薛宝钗?
有的人一开始觉得这人不好接触,但相处久了,发现这个人“脾气坏,人不坏”,还是比较好交往的,因为你不需要去“猜”她在想什么。有的人,一开始好接触,觉得对方亲和力很好,但是,相处久了,总觉得得有点“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的隔阂感一点,那就敬而远之一点吧。凤姐这方面的直觉就比较准确,她知道宝钗是“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所以对宝钗她保持一点距离的。
宝钗是“山中高士”,这个怎么个“高士”法了,我认为作者也是有“留白”部分,就是让读者自己根据对生活的理解,个人的哲学与想象力去补充、想象她怎么个“高士”部分了。宝钗在红楼梦中的“行为”,作者写了很多,而宝钗的“心理活动”,恐怕就是“滴翠亭”一节是唯一有“心理描写”的,让人通过宝钗的心理活动,去看的思维与性格的一部分的。
正因为心理描写不多,宝钗所做的事,又大都处理得很完美,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那种,所以,关于宝钗的争议才多,才会有人认为“虚伪:都是为了自己好,才做'你好,大家’好的事”,有人认为“有头脑:做什么都考虑双赢,自己也不吃亏,别人也得到了帮助”,有人认为“一个真心的、完全的好人,说她'为了自己’是诛心之说。”如果不是有“滴翠亭”一节的描写,以及对靛儿发小姐脾气一节,还真是看不出来,宝姐是观察的敏锐,考虑事情的慎密,以及自我保护、维护意识这么强的人的。如果不是“借扇机带双敲”的一节,也看不出不,宝钗的“随分从时”,在她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其实还不如黛玉的,是小姐性子发作得更猛烈的。
所以说,宝钗的“层层包裹自己”,我认为是成立的。她的很多行为可能是“经过思考、克制的结果”,而不一定是“感情的使然”,她也不怎么喜欢人家窥见她自己真心是怎么想的,不是一个喜欢流露自己的感情、感受的人。这也符合“层层包裹自己”。我认为,这个“包裹”是一个中性的说法。
我个人来说,我否定了这个“包裹”是“虚伪”的看法,不管是“怀金悼玉”的赞叹,还是“山中高士”的用词,我认为还不到“虚伪”的境地去了,但是,终境是“理智”,还是“真心的、完全的好人”,我目前对宝钗这个人物的看法,还没有定论。但是,不管怎么样,否定了“虚伪”,至少不讨厌宝钗的,我的心里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