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运动模拟提高综合题
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云南元阳(下图甲)哈尼梯田主要种植水稻,总面积约100万亩,全部镶嵌在海拔600~2 000米之间的山坡上,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的垂直景观结构(下图乙),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吸引许多国内外游客。当地的生产生活顺应自然规律:重视对森林的保护,仅允许在人工林放牧及间伐取材(对过密的林木进行疏化采伐,并留下一定高度的带芽树桩);同时梯田长年泡水且利用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入田实现自然施肥。
(1)阐述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2)分析当地雨季实施自然施肥的原因。 (3)分析间伐对涵养水源的有利影响。【答案】(1)(当地地处热带)水田长年泡水,(低海拔水田)蒸发、蒸腾旺盛;大量水蒸气沿山坡(峡谷)上升,在高海拔地区形成降水;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并逐级灌溉(补给)水田;水田滞留水流增加下渗,补给地下径流;(水田多余的水)最终汇入江河。(2)当地雨季(夏季)高温多雨,为水稻的生长旺季,对肥料需求量大;高山森林区枯枝落叶、牲畜粪便积累丰富,村寨生活污水、有机废物排放量大;经雨水冲洗,形成肥沃水流,汇入梯田满足水稻生长需要。(3)间伐可以疏化过密林木,增加林木通风采光,有利林木生长,提高涵养水源功能;间伐后的根系保存完好,带芽树桩还能萌发新枝,仍具有涵养水源能力。【解析】第(1)题,水循环过程主要包括蒸发(或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下渗等,结合材料从以上方面分析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即可。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水田实现自然施肥的关键是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表污物指枯枝落叶、牲畜粪便、村民生活污水等有机肥,这些有机肥被雨水冲刷后,被水流带到地势较低的水田,实现自然施肥。第(3)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间伐通过降低林木密度,促进林木生长,从而提高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2.(2020·河北衡水)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是里海的主要水量来源,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春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均超过50%。里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图中甲湖)是里海东部的一个潟湖。它被一条长约100 km、最窄不到1 km的沙石洲与里海主体分隔开,沙洲中部有一狭窄水道与里海相通。湾内的水量随里海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含盐量高达35%,是普通海水的10倍,是里海的近30倍。这里一直是苏联食用盐的重要来源。为减缓里海水位下降,1980年苏联政府修建堤坝将海湾和里海隔开,引发一系列问题。该堤坝现已被拆毁,里海湖水重新注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
(1)说明伏尔加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高的原因。(2)说出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水位的季节变化特点。(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含盐量高的自然原因。(4)简述修建堤坝将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和里海隔开引发的问题。【答案】 (1)伏尔加河流域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补给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流域冬季气温低,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径流量丰富。(2)水位季节变化大;春季水位快速上升,夏季水位高;秋季水位降低,冬季水位低。(3)里海为咸水湖,里海是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最主要的补给来源(里海南部含盐量较高的湖水通过沙洲中部的狭窄水道补给卡拉博加兹戈尔湾);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该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全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海湾较封闭,与里海水体交换缓慢;沿岸无河流注入,盐度得不到稀释。(4)里海水位上升;里海含盐量升高;里海周边地区的沿海低地被淹没;卡拉博加兹戈尔湾面积迅速萎缩;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盐产量减少;湖床大面积裸露,引发沙尘暴(盐尘暴)。【解析】 第(1)题,伏尔加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高的原因主要从流域气候特征和河流补给水源两方面进行作答。第(2)题,由材料可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的水源来自里海,里海的水位主要来自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春季径流量最大,里海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故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的水位春季快速上升,夏季水位高,秋季水位回落,至冬季水位最低。第(3)题,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含盐量高的自然原因可从里海性质、区域气候特征、海湾封闭程度和沿岸河流等方面进行作答。第(4)题,堤坝将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和里海隔开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无水源补给,导致海湾面积萎缩、盐产量减少、出现荒漠化;里海出现水位上升、含盐量升高、沿海低地被淹没等问题。3.(2020·山东青岛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长93 km,平均宽度32 km,湖水面积2 339 km2。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河长25千米,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呼伦湖水量处于不增不减的平衡状态。4月下旬开始,呼伦湖水位逐渐上升。下图示意呼伦湖位置及其周围水系。
(1)分析呼伦湖在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期间水量稳定的主要原因。(2)分析呼伦湖水位从4月下旬开始逐渐上升的主要原因。(3)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对此作出合理解释。【解析】第(1)题,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正值呼伦湖流域低温期,湖泊、河流处于冰封期,地面径流减少或停止,湖水外流很少,加上湖面结冰阻挡蒸发,因此湖水消耗少。此时期降水以积雪保存在地面,未能汇入水系和湖泊,因此湖泊水量稳定。第(2)题,4月下旬开始气温逐渐回升,流域内的积雪融化,随河流注入湖内,使湖泊水量增加;此期间湖面冰层处在融化期,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因此湖泊水位逐渐上升。第(3)题,由材料可知,作为呼伦湖连接下游额尔古纳河的通道,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流向顺逆不定。因此当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外排湖水时,即呼伦湖水量大、水位高时,盐分外排,湖中含盐量下降,形成淡水湖。但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停止外排时,呼伦湖成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入湖不断增加,形成咸水湖。【答案】(1)在此期间,与呼伦湖连通的河流正值封冻期,地面径流补给减少或停止;降雪和蒸发对湖水位基本上没有影响,湖水量处于稳定状态。(2)4月下旬(春季)开始,河流进入解冻期,流域内的积雪融化,注入湖内的径流量增加;此期间湖面冰层处在融化期,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3)呼伦湖盐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增减和是不是排水湖。当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湖水通过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外排,成为排水湖(外流湖),盐分外排,湖水含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属于淡水湖;当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海拉尔河水位高时,湖水停止外排,海拉尔河水注入,成为内陆湖,盐分无法排出,湖水含盐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形成咸水湖。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当惹雍错是冈底斯山脉中段北麓的一个封闭湖泊,也是青藏高原上最深的湖泊,以中间最窄处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湖面海拔4 528 m,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湖水像深海的海水一样湛蓝,水体透明度高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表现为北部湖盆高于南部湖盆。有证据证明,当惹雍错与相邻的当穷错在距今4万~2.5万年属于同一个湖泊,随着印度洋板块持续挤压亚欧板块,在距今2.5万年前当惹雍错与当穷错才逐渐分离。
(1)简述当惹雍错的形成过程。(2)分析当惹雍错湖泊水体透明度北部湖盆高于南部湖盆的原因。(3)分析距今约2.5万年前当惹雍错与当穷错逐渐分离的原因。(4)近40年来当惹雍错湖泊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请说明原因。【答案】 (1)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洼地,不断积水成湖。(2)北部湖盆入湖河流较南部湖盆少,由于整体湖盆形态相对狭长,使得北部湖盆受河流带来的泥沙影响更小;北部湖盆的水深和水下坡度较南部湖盆大,河流带来的泥沙入湖后不易扩散(使得地表径流入湖后影响的空间范围有限)。(3)随着喜马拉雅山脉(或冈底斯山脉)持续隆起,形成高大山脉,阻挡南亚季风气流向北传输,使藏北高原降水减少,气候逐渐变干,湖水退缩,当惹雍错与当穷错逐渐分离。(4)近40年来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导致高山冰雪融水增加,冻土解冻,加之降水量增加,使入湖河流径流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大于湖面蒸发所消耗的水量,使当惹雍错湖泊面积逐渐扩大。【解析】(1)该湖泊位于高原且湖水较深,可以判断其为断陷湖。是由于地壳的断裂下陷形成洼地后积水形成湖泊。(2)据图可知,北部湖盆入湖河流较南部湖盆少,因此挟带的泥沙也较少,水体更清澈,透明度更高。通过等深线地形图可知,北部湖盆水更深,入湖泥沙大多沉积在湖底,对表层水体影响有限,因此更清澈。(3)两湖距离较近,且两湖之前为同一个湖泊,可以猜测是由于水位下降,水底高处露出才导致两湖分离。由材料可知,板块挤压山地隆起,由于隆起的山地阻挡了西南季风的深入,从而使当地降水减少,湖泊水位下降。(4)由于该湖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因此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冰川融水量增大。冰川融化加快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而且全球变暖还会造成冻土解冻,加之降水量增加,使入湖河流径流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大于湖面蒸发所消耗的水量,使当惹雍错湖泊面积逐渐扩大。5.(2020·广东江门市重点中学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目前,程海水面面积多年稳定在75.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25.7 m 。
(1)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推测其成因。(2)分析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的自然原因。(3)程海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倍,但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试解释原因。(4)仅考虑现今气候条件,预测程海未来自然演化的趋势。【答案】 (1)程海地区受断层作用下陷成谷地;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积水成湖。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程海成为外流湖。(2)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增;湖泊水位大幅下降,程海从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3)横断山区断裂发育,地下水丰富;地下水补给弥补大气降水的不足;降水和地下水的补给量与蒸发量基本相同,湖泊水量收支平衡,所以湖泊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4)从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从盐湖到盐沼,从盐沼到完全干涸的发展历程。【解析】(1)程海位于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受断裂作用下陷成谷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积水成湖。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程海成为外流湖。(2)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从自然因素考虑,可能是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降水减少。材料中提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3.6mm,蒸发量为2 169 mm”,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增,湖泊水位大幅下降,最终程河断流,程海从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3)程海是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断裂地堑,中陷低洼之处,聚水成湖;周边地势较高,程海地势低洼,且断裂带裂隙利于地下水向上运动,利于周边地下水补给湖水,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因此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4)程海位于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不利于东南和西南季风的进入,属于雨影区,降水少。受背风坡气流下沉影响,焚风效应明显,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干旱气候,蒸发量大。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3.6mm,蒸发量为2 169mm,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加上周边工农业用水量大,预测程海将经历从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从盐湖到盐沼,从盐沼到完全干涸的发展历程。6.(2020·唐山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1)指出巴音河的流向及该河流域的类型。(2)结合图示信息,描述由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3)说明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4)有专家认为,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为该专家提供合理的解释。【解析】(1)由图中巴音河东侧支流判断,巴音河东侧海拔高,最终注入可鲁克湖,进而判断河流流向,图示区域地表水不能流到海洋,则为内流区。(2)图示莲湖中部有岩浆喷出,且形成陆地使湖泊分割成两个独立的湖泊。(3)淡水湖变为咸水湖,说明湖泊盐分含量变高了,可从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注入,但最终水分蒸发而盐类物质在此集聚角度分析。(4)可从湖泊水分损失(蒸发或用水过度)、盐类物质不能通过两湖之间河流外泄角度分析。【答案】(1)流向:自东南向西北。流域类型:内流区。(2)阶段Ⅰ至阶段Ⅱ: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Ⅱ至阶段Ⅲ: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被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3)托素湖(地处盆地)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可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排入其中,随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而成咸水湖。(4)(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7.(2020·山东枣庄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察尔汗盐湖总面积5 856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盐湖。青藏公路横跨湖上,将盐湖从中间分成两半,被誉为“万丈盐桥”。万丈盐桥实际上是一条在盐盖上铺就的道路,它既无桥墩,又无栏杆,整个路面平整光滑,坦荡如砥。在盐路的两侧,相距几百米就有一个盐坑,遇到盐路出现坑坑洼洼的时候,道路工人就从湖面挖起一块块盐盖铺垫在路上,然后浇上从盐坑中取出的卤水,再经过过往汽车碾压,不平的路面很快又平整如镜了。材料二 察尔汗盐湖镜子一样的湖面之下,蕴藏着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钠、镁、钾、锂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盐湖卤水通过太阳能分级蒸发,第一级析出氯化钠,第二级形成含钾光卤石,第三级蒸发形成水氯镁石,第四级蒸发形成碳酸锂和金属锂。近年来,察尔汗盐化工业通过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还吸引众多企业来此投资建厂。材料三 柴达木盆地地形与察尔汗盐湖位置示意。
(1)简析察尔汗盐湖形成的地形和气候条件。(2)试分析“万丈盐桥”能够穿湖而建的原因。(3)假如你是察尔汗政府官员,为吸引发达地区的企业到本地投资建厂,应该重点规划并推介哪些项目?【答案】 (1)位于柴达木盆地地势低洼处,四周高大山脉环抱,周围河流携带矿物质流入湖盆;湖区降水少,光照强、多大风,蒸发旺盛,形成盐湖。(2)湖底盐盖坚硬且不易下沉;湖水含盐量高,对路基稀释作用小;湖区降水少,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路面不易被雨水溶解;湖中盐盖和路边盐坑,方便道路维护。(3)(氯碱)化工厂、钾肥厂(化肥厂)、金属镁厂(建材厂)、锂电池厂等。8.(2020·山东济宁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早地区,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100多个湖泊,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山—湖泊景观。巴丹吉林沙漠与外部并无地表水量交换,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 mm,水面蒸发量高达3 000~4 000 mm。图1示意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泊群中南湖和北湖湖区剖面,图2示意南湖湖水水位和南湖北岸地下水水位动态曲线。
(1)说出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和判断依据。(2)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试运用水平衡原理分析其原因。(3)在图中沙丘下适当位置,绘制地下水水位线,并表示出地下水流动方向。【解析】第(1)题,由题图可知,该地地下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水位;南湖湖水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一致;而南湖水位变化与大气降水相关性小,表明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所以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第(2)题,由题干可知,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但由于蒸发量(3 000~4 000 mm)远大于降水量(100 mm),而由湖水水位和地下水水位可知,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所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的原因是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第(3)题,由题可知,该处地下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绘制时,地下水位(虚线)需要高于湖泊水面,并在两者交界处平滑过渡,表示地下水流动方向的箭头应为沙丘指向湖泊。【答案】(1)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水位始终高于湖水水位;湖水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一致;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2)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致平衡;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3)绘图如下:
9.(2020·山东潍坊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阿根廷圣克鲁斯河流经巴塔哥尼亚沙漠,向东注入大西洋,河水非常清澈。该河上游的阿根廷湖是阿根廷第一大湖,著名的莫雷诺、乌普萨拉等几十条冰川伸入湖中,冰舌断裂成无数冰山漂浮于湖面。阿根廷湖附近雪峰环抱,山坡森林茂密,已建成国家冰川公园,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2018年9月,我国在阿根廷投资的最大能源项目圣克鲁斯河孔拉水电站(CC/LB)开工建设,两座水电站相距70千米,大坝高度比原计划降低了2.4米,水库蓄水高度将低于阿根廷湖水面高度(下图)。孔拉水电站建成后,将每年为阿根廷节省11亿美元燃油进口支出,可以提升阿根廷整个国家电力供应的6.5%,对提高阿根廷产品出口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
(1)分析圣克鲁斯河河水清澈的原因。(2)说明设计两座水电站相距较远的理由及降低大坝高度的目的。(3)简述孔拉水电站建成后对提高阿根廷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作用。【解析】第(1)题,圣克鲁斯河河水清澈说明河水中泥沙等悬浮物质很少,应从河流泥沙来源、河流水携带泥沙能力等方面分析。通过图文材料可知,该河上游源于阿根廷湖,阿根廷湖附近雪峰环抱,山坡森林茂密,因此湖水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加上森林茂密,泥沙来源较少,且多淤积在湖中。湖泊以下河段支流较少,泥沙来源少;下游等高线较为稀疏,落差较小,水流缓慢,不利于河水携带泥沙,因此河水清澈。 第(2)题,图中两水电站附近地区等高线稀疏,说明河段落差较小,水坝相距较远,可使下游的LB水电站蓄水量增大,并加大落差,利于增加发电量。根据材料中“水库蓄水高度将低于阿根廷湖水面高度”可知,降低大坝高度能减少淹没范围,避免库区蓄水影响到阿根廷湖,有利于保护阿根廷湖及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孔拉水电站建成后,可为阿根廷节省燃油进口支出,进而增加资金用于开发新产品,从而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可以提升阿根廷整个国家电力供应,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能源,从而提高产量;廉价的水电,也可降低工农业生产的能源成本,使生产效益提高。【答案】(1)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水纯净;河流上游森林茂密,沿线支流较少,泥沙来源少;河流流经阿根廷湖,泥沙淀积较多;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携带泥沙较少。(2)两座水电站之间河流落差小,相距较远可增大LB水电站水库蓄水量,保证发电量。降低大坝高度,可以保持阿根廷湖的原有水位,进而保护阿根廷湖及上游冰川所在区域的原生态。(3)提高廉价水电比重,降低工农业产品的成本;增加电力供应,扩大工农业产品的规模和增加工农业产品的数量;节省外汇支出,增加资金投入开发新产品。10.(2020·武汉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尼亚加拉河以水量大、水质清、水流快著称,是世界上含沙量最低的河流之一。世界著名的北美第一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就在这条河上(下图)。尼亚加拉瀑布形成于末次冰川晚期。在距今1.2万年前后,中高纬度冰川逐渐北撤,作为上游湖泊的主要泄洪通道,尼亚加拉河流速加快,尼亚加拉瀑布形成。在长期的溯源侵蚀作用下,尼亚加拉瀑布逐渐变大。据1842~1927年观测记录,尼亚加拉瀑布平均每年后退1.02米,照此下去,再过5万年左右,瀑布将完全消失。瀑布溯源侵蚀的过程是指水流经过瀑布时,从瀑布陡坎(陡崖)上缘跌入水潭,冲击水潭谷底并形成回转漩涡,继而不断掏挖陡坎底部,最终致使跌水潭变深,陡坎坍塌。
(1)指出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的主要原因。(8分)(2)分析距今1.2万年前后尼亚加拉河河水流速加快的原因。(8分)(3)为避免尼亚加拉瀑布消失,有人建议要延缓该瀑布的溯源侵蚀,请你提出相关措施。(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延缓瀑布溯源侵蚀的措施等知识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读图可知,尼亚加拉河从伊利湖流向安大略湖,河水含沙量极低主要与植被覆盖率高、湖泊静水环境有关。五大湖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同时湖水流动缓慢,尼亚加拉河上游河水经过多个湖泊的连续沉积,泥沙含量极低。第(2)题,在距今1.2万年前后,中高纬度冰川逐渐北撤,说明全球气温升高,位置偏北的上游地区冰川大量融化,伊利湖及上游各湖泊水位上升;同时,位于下游的河口地区冰川融化,下游河道通畅,水位下降,上下游落差增大,河水流速加快。第(3)题,该瀑布溯源侵蚀的速度主要取决于河水流量和瀑布崖壁、跌水潭的抗侵蚀强度,所以要延缓该瀑布的溯源侵蚀,应从减少河水流量和加固崖壁、跌水潭底部等方面找可行措施。【答案】(1)湖泊的静水环境利于泥沙沉积,上游河水经过了多个湖泊连续沉积,同时流域植被覆盖率高(这些因素导致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2)(气温升高,上游冰雪融水增多)伊利湖水位上升;冰川北退,下游河道通畅,水位下降,上下游水位落差增大(河水流速加快)。(3)控制水流措施:伊利湖出口修建水闸;引水分流;在尼亚加拉瀑布上游兴建水库等。(任答2点)加强抗侵蚀措施:用混凝土加固崖壁;在跌水潭底部铺设缓冲物;用混凝土加固跌水潭底部等。(任答2点)11.(2020·浙江省7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 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输沙量5 57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 500万吨/年。图1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2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
图1
图2材料二 目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下表为2000年至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统计指标年 份20002005201020142017森林覆盖率(%)37.952.758.062.062.3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625.9634.4589.7618.6614.3稻谷播种面积(万公顷)230.2210.0209.4202.6192.3甘蔗种植面积(万公顷)50.974.8106.9108.293.5甘蔗单产(吨/公顷)57.869.066.673.581.4(1)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8分)(2)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6分)(3)简析广西主产区甘蔗种植的土地资源优势。从生产角度,说出2000年来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8分)【解析】第(1)题,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据图2分析可知,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6~8月份,其他月份较少,年内分布不均。影响输沙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地形等因素。图中该地降水量较大,集中于5~8月份,年内降水集中,径流量大;西江流经地区多低山丘陵,河流流速快,侵蚀力强,因此导致输沙量大。第(2)题,据图1分析可知,西江干支流修建了大量水库,水库拦水拦沙,减少了输沙量;据表分析,2000年至2017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由37.9%大幅度提高到62.3%,森林保持水土,减少了输沙量。第(3)题,从土地资源角度分析,结合图1可知,广西河流众多,河谷平原面积较大,地形平坦,河流沉积了深厚的土壤,土壤肥沃。2000年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从表中数据看,种植面积从50.9万公顷增加到93.5万公顷,种植面积扩大;甘蔗单产由57.8吨/公顷提高到81.4吨/公顷。图1中大量水库修建,水利设施得到完善,水源供应充足、稳定;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农业技术进步较快。【答案】(1)特征: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条件: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年内降水集中;流域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侵蚀强。(2)水库大量拦蓄河流泥沙;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3)优势:河谷平原面积较广,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原因:种植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12.(2019·安徽合肥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阿勒泰水文站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径流量年内变化(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请分析其自然原因。(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1 900 m)而阿勒泰气象站海拔较低(735 m)。而该地降雪主要由西风带来,海拔高的地区抬升作用明显,降雪量大,且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出现时间较晚。第(2)题,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河流补给类型及蒸发量考虑。该地区河流补给类型主要为积雪融水,随着气温升高,5月积雪大量融化,6~7月积雪融化量减小,对于河流补给量减小,5~7月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河流径流量小。第(3)题,乌伦古湖位于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河流带来大量盐分,盐分长期积累,使得该湖成为咸水湖。【答案】 (1)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或从阿勒泰气象站的角度答亦可)(2)冬季气温在0℃以下且降水量较大,累积积雪量大;随着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6~7月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5~7月,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13.(2020·山东青岛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吉林西部气候较干旱,却呈现出了湖沼众多、河流蜿蜒的水乡景色。这里曾经非常低洼,包括松辽分水岭在内都是古松辽大湖的一部分,湖底形成了黏重的河湖相沉积。受过度开垦等因素影响,湿地面积不断萎缩。近年来吉林省实施西部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儿河的洪水资源及灌溉回归水量,对区域内湿地、湖沼、水库进行补水。
(1)分析吉林西部湖沼众多的成因。(2)描述松花江松原市河段的水文特征。(3)从水资源方面说明吉林西部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4)说明实施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对该地自然地理环境有利的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这里曾经非常低洼,包括松辽分水岭在内都是古松辽大湖的一部分。后期地壳抬升使古松辽大湖湖水外泄,在低洼处积水形成众多湖泊。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地下冻土层发育,且湖底形成了黏重的河湖相沉积,透水性差,地表水难以下渗,因此形成湖沼众多的景观。第(2)题,松花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与春季积雪融水形成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水系众多,河流流量大;纬度较高,结冰期长;松原段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流经松嫩平原,地形平坦,流速较缓。第(3)题,吉林西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多季节性河流,水资源短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湖沼水盐分含量高,难以利用。大部分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可利用的河流水较少。受过度开垦等因素影响,湿地面积不断萎缩,灌溉水源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第(4)题,近年来吉林省实施西部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的洪水资源及灌溉回归水量,对区域内湿地、湖沼、水库进行补水。因此实施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区域内湖泊水位上升,水域面积扩大。增加湿地面积,可减轻土壤沙化和盐碱化;湖区周边地区蒸发量增加,改善局地小气候;湿地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 (1)地壳抬升使古松辽大湖湖水外泄,在低洼处形成众多湖泊;地下冻土发育,表层土质黏重,透水性差,地表水难以下渗,使湖泊得以保存。(2)流量较大,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结冰期长,有凌汛现象,流速较缓。(3)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湖沼水盐分含量高,难以利用;大部分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可利用的河流水较少。(4)湖泊水位上升,水域面积扩大;增加湿地面积,减轻土壤沙化和盐碱化;湖区周边地区蒸发量增加,改善局地小气候;生物多样性增加。14.(2020·郑州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无定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之一,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向东北流经毛乌素沙漠南缘,后向东南流经黄土高原,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在清涧县注入黄河。图甲示意无定河流域及水系结构,图乙示意1976-2010年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
(1)无定河因“流量不定、深浅不定”等而得名。从气候的角度,说明“无定河”名称的由来。(2)试对无定河“南部支流长而多、北部支流短而少”这一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3)简述图乙所示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无定河水文特征的影响。(4)分析无定河上述水文特征的变化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解析】(1)“流量不定、深浅不定”体现的是径流量的变化大。从气候角度分析,即分析降水的变化大的原因。(2)河流本质是地表水在狭长的地势较低处汇集形成的,则可从降水与地形的角度分析支流多少与长短。(3)依据图例可看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表现: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及其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4)注意要结合区域特征与水文特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答案】(1)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因此河流流量不定,深浅不定。(2)无定河南部受夏季风影响较显著,降水相对较多,且处于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沟谷众多,利于河流发育;北部处于毛乌素沙漠,地形平坦,且降水少,蒸发旺盛,不利于河流的形成。(3)土壤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大,流量季节变化减小。(4)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可减轻水旱灾害;河流含沙量减少,水土、肥力能得以保持;河水变清,减少水库等设施的淤积,有利于灌溉。15.(2020·天津耀华中学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塞浦路斯是地中海的第三大岛,全岛分为三个主要气候区:中部低地平原气候最干热;山区雨量最大而日照最少;沿海地带介于两者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山地可达600~1 000毫米,但多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岛上没有常年河流,只有少数季节河,平时取用地下水。
(1)分析中部低地平原气候干旱的原因。(2)分析塞浦路斯无常年河流的原因。(3)有人认为塞浦路斯可以通过大力开采地下水来解决淡水资源不足问题,请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不合理性。【答案】 (1)冬季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雨影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较少;位于岛中心区域,离海较远,水汽更少。(任答2点即可)(2)雨季时间短,降水量不大,河流流量小;旱季时间长,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低;岛屿面积小,河流的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小。(任答2点即可)(3)雨季短,降水量少,下渗量小;旱季时间长,蒸发旺盛,地下径流量小;过度开采地下水,加剧水位下降,甚至可能引起海水倒灌;破坏地下水循环,导致水质下降。(任答3点即可)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为综合开发水利资源,曾掀起过几次大规模的建坝高潮。随着时间推移,大坝和其他配套设施日益老化,水电工程的维护和退役已引起各方面重视,大坝拆除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图甲为美国中北部某水库大坝示意图,该地库区以下附近河段夏季常出
(1)推测大坝拆除前该库区下游附近河段夏季多雾的原因。(2)说明图乙中t1至t2期间发电量的变化及原因。(3)分析大坝拆除呼声日益强烈的原因。(4)简述大坝拆除后库区所在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答案】 (1)水库深层水温季节变化小;夏季来自水库深层河水水温低于气温,有利于河面上(暖湿)空气水汽凝结。(2)发电量增加。t1~t2期间,入库水量大于下泄水量,库区水位上升,落差增大。(3)大坝建设影响流域生态环境;坝体老化,安全隐患增多;库区淤积,大坝经济效益日益下降(工程的运行成本及维修费用上升);居民环保意识增强。(4)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水位下降;含沙量增加;流速加快;水温垂直变化减小。17.(2020·重庆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7月,“良渚古城”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址群年代为距今5 300~4 300年,城内居住人口约2万,内城面积相当于四个北京故宫。古城处于丘陵、河湖交错的浅水沼泽地带,海拔约2米,古城是整个良渚文化的核心。良渚古城遗址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该水利系统由高坝、低坝、山前长堤和古城附近天然河道构成,见图乙)和与遗址有关联的自然环境组成,古城中发掘出大量来自附近山地的石料、木材等建筑遗存。古城遗址建造的先后顺序是:水利系统→宫殿区→城墙→内城→外城。图甲为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图,图乙为“良渚古城”古地图。
(1)结合图文材料,简析良渚人先修建水利工程、后建城的原因。(2)古城的大规模建造必须解决运输难题,考古专家认为良渚古代水利工程对古城的建造起了重要作用,说明这种推测的合理性。【答案】 (1)良渚古城位于沼泽地带,地势低洼,容易被洪水淹没;古城处于山地的迎风地带,加上台风威胁,是浙江的多雨地区,夏季洪水对古城威胁大;处于季风气候区,冬春季为少雨期,生产活动的用水不足,修筑堤坝形成大型水库,可提供稳定的供水。(2)水运是良渚时期主要的运输方式,连为一体的水利工程使水位、水量较为稳定,方便运输;(水道)向上游可延伸到山区,向下游与古城水道相通,建城所需的建筑石料、木材等可由山区直接运到城区,节省人力,并加快古城建设。(言之有理即可)18.(2020泰安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桔(jié)槔(gāo)是运用杠杆原理,利用石块、木杆(或竹竿)、绳子、水桶等,用于旱季灌田的一种汲水工具。在我国某镇人口聚集地周边,当地人将这种利用桔槔提水的井称为“拗井”,是当地旱季水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之一。20世纪30年代前该镇拗井有8 000多口,民间俗称“丘田一口井”。据1985年统计还有3 633口,目前仅剩近千口左右,其中该镇的甲村保存最为集中。材料二 甲图为桔槔汲水图,乙图为我国某镇部分区域简图。
【答案】 (1)季节为夏季。(1分)原因为历史上,当地以水稻种植为主,夏季正是晚稻秧苗播种与生长季节,对水的需求量大;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多伏旱天气,炎热干燥(降水少,气温高),需要汲水灌溉;等。(4分)(2)在附近河流上修建水坝拦水,或修筑池塘水库,增加地表水的下渗、补给地下水;利用河水灌田,减少地下水的使用量;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等。(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3)城镇化大量侵占农田,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减少;灌溉方式有了很大改进;农业结构调整,水田比重下降,需水量减少;缺少文化景观保护意识,拗井被填埋废弃;等。(答出2个要点即可得4分)【解析】(1)桔槔汲水是一种人工灌溉方式,使用的时间主要是降水不足需要人工补水的季节。结合图中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区域大致位于我国江南地区。根据已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夏季由于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会出现伏旱天气,气候干热,降水不足,且正值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需要人工灌溉。(2)解决水资源问题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回答。主要方式是通过水循环的各个渠道对地下水进行补充,以及通过植树造林对水源进行涵养。在河流上修建水库可以增加下渗面积,增大对地下水的补给。可以寻找其他灌溉方式如河水灌田等,从而减少井水的使用。(3)桔槔汲水属于较为古老的灌溉方式,有其局限性和缺陷。随着现代灌溉技术如机井等不断发展,拗井逐渐被淘汰。当地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扩张迅速,许多农田被侵占,拗井也逐渐消失。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水田比重在不断下降,农田需水量也在减少。除此之外,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拗井是文物景观,对其保护意识不足,许多拗井被填埋废弃,从而消失。19.(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卷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密云水库是北京市最重要的水源地,其入库径流和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的潮河和白河流域(图1)。潮白河流域北接内蒙古高原,南邻华北平原,燕山和阴山山脉分别横贯流域南部和北部;流域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5%左右,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石灰岩等组成,岩体风化较为严重;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0 mm,暴雨次数较多。流域面积的4/5在河北省内,其中赤城、丰宁和滦平三个典型农业县境内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79.6%。图2示意密云水库年入库泥沙量与流域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
(1)比较密云水库年入库泥沙量与流域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的异同。(2)分析流域人类活动在减少密云水库年入库泥沙量中所起的作用。(3)为流域内三个典型农业县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从密云水库年入库泥沙量与流域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图可知,年入库泥沙量与流域年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相对而言,年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明显,入库泥沙量减少趋势更显著。第(2)题,潮河和白河上游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内的泥沙起到了拦蓄作用;流域内植树造林,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从而减少径流与输沙量;同时,由于农业灌溉与工业、生活用水增加,大量引水,导致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少。第(3)题,结合流域山地面积比重高,岩体风化较为严重和降水少且集中的环境特点,三县的农业发展应注重节水技术应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注重发展生态农业、绿色无污染农业和生态观光旅游业,提高农业经济水平和农民收入。【答案】(1)均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明显,入库泥沙量减少趋势更显著。(2)通过水利工程措施,对流域内的泥沙进行拦蓄;通过造林等措施,改变泥沙产生的下垫面条件,减少径流与输沙量;由于引水(农业灌溉与工业、生活用水)增加,导致输沙量和径流量减少。(3)改善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绿色无污染农业;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发展果蔬采摘等体验式农业)。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5~6
m高,强则高达15
m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1)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2)Q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3)Q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好望角所处的位置,从盛行风和洋流两方面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第(2)题,从洋流、水汽等方面分析Q海区海雾多发的原因,从能见度降低分析海雾对航速、安全的影响。第(3)题,结合Q海域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推断沿岸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答案】 (1)好望角周边海域冬季正处在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下,风力强劲,风浪大;在辽阔的海域上,自西向东的洋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形成巨浪。冬季由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引起的旋转浪叠加在一起时,“杀人浪”更易形成。(2)本格拉寒流经过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海面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运速度,容易出现海上交通事故。(3)由于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附近海区的海水盛行上升流,海水把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大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食料,也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类在此富聚而形成渔场。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鱼粉是用一种或多种鱼类为原料,经去油、脱水、粉碎加工后的高蛋白质饲料原料。鱼粉是水产加工业的主导产品之一,同时又是饲料工业最重要的原料,鱼粉的营养作用是难以完全替代的。全球鱼粉生产主要集中在10个国家和地区,秘鲁为最大生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30%,对国际市场鱼粉价格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下图为秘鲁简图。
(1)秘鲁西部沿海平原气候干燥而温和,请解释其中原因。(2)分析秘鲁成为全球最大鱼粉生产国的主要自然原因。(3)受洋流等因素的影响,秘鲁鱼粉每年的产量极不稳定,请为秘鲁鱼粉产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你的建议。【解析】第(1)题,秘鲁西部沿海平原气候干燥而温和的原因,可以从风向、地形、洋流等方面回答。第(2)题,秘鲁成为全球最大鱼粉生产国的主要自然原因,可以从海岸线、原料等方面回答。第(3)题,秘鲁鱼粉产业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以从保护渔业资源、改进技术设备、提高鱼粉产品质量、争取优价、拓展销售市场等方面回答。【答案】 (1)秘鲁位于低纬度热带,(受东部安第斯山脉的影响,)位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稀少;受海洋调节作用,气候温和;秘鲁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作用明显,加剧了干燥,同时降低了气温。(2)秘鲁海岸线绵长,受强大的上升流(或秘鲁寒流)影响,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为鱼粉生产提供了大量原料。(3)保护环境,限量捕捞,保护渔业资源;改进技术设备,提高鱼粉产品质量,争取优价;拓展销售市场。22.(2020·福建三明市期中)盐场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气条件,布袋盐场是我国著名的盐场。图甲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图乙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盐度分布特征的异同点,并分析造成冬、夏季盐度差异的原因。(2)与同纬度的太平洋相比,指出台湾海峡海水盐度的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析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答案】 (1)相同点: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不同点:冬季盐度较低,南北盐度差异更大。夏季盐度较高,等盐度线稀疏,南北差异较小。原因:冬季气温低,海水蒸发量小,盐度低;夏季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冬季受冷空气和寒流影响大,沿岸海水降温幅度大,降低了沿岸海水的盐度;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温差小。(2)盐度低。有大量河水注入,降低了盐度。(3)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海水盐度较高;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晒盐。【解析】(1)冬、夏盐度分布特征应从整体数值大小、数值空间变化趋势和梯度等方面观察描述。冬、夏盐度差异的原因应从蒸发量大小、温度变化梯度等方面进行分析。(2)图中显示,台湾岛以西的台湾海峡冬季和夏季盐度均较低,而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盐度较高。原因主要从河水注入量进行分析,台湾岛西侧的台湾海峡,两岸有较多的河水注入,稀释海水,导致盐度较低。(3)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天气、海水盐度、地形等方面作答。23.(2020德州期末,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巴伦支海(下图)是北冰洋的边缘海,94%的面积位于大陆架上,其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内部一座岛礁也没有,海面十分宽广。北冰洋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但巴伦支海的水温常年在4~12℃,被誉为北冰洋的“暖池”。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冰洋永冻层南缘,巴伦支海的北部边缘,岛上居民2 300人,而北极熊的数量却高达3 000只,有“北极熊王国”之称。北极熊依赖海冰漫步、繁殖,以浮冰作为平台捕食,海豹是它的主食。北极熊主要生活在群岛东岸,居民大多住在群岛西岸。近年来,北极熊经常闯入人类的聚居区觅食,据研究北极熊的专家说,这是由于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变化造成的。
(1)试分析巴伦支海被誉为北冰洋“暖池”的原因。(6分)(2)简析北极熊主要集中在斯瓦尔巴群岛东岸的原因。(4分)(3)推测北极熊的生存威胁可能来自哪些方面。(6分)【答案】(1)北大西洋暖流给巴伦支海来大量温暖的海水;巴伦支海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像天然的屏障,使得海冰难以逾越;巴伦支海绝大部分位于大陆架上,海水浅。(2)斯瓦尔巴群岛东岸沿海多浮冰,利于北极熊捕猎海豹;巴伦支海及其附近海域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冷海水交汇处,浮游生物丰富,鱼虾成群,海豹数量多,北极熊食物充足。(3)全球变暖导致海冰融化,浮冰减少,影响北极熊的觅食和繁殖;人类大肆捕杀海豹和北极熊;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致使海水污染严重,影响北极熊的生存环境。【解析】(1)结合图示可知,欧洲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能给巴伦支海带来大量温暖的海水,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因此温度较高;巴伦支海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像天然的屏障,阻挡海冰侵入,因此水温较高;从文字材料分析,巴伦支海94%的面积位于大陆架上,海水浅,接受太阳辐射较多,因此水温较高。(2)由材料可知,北极熊依赖海冰漫步、繁殖,以浮冰作为平台捕食,海豹是它的主食。斯瓦尔巴群岛东岸沿海多浮冰,利于北极熊捕猎海豹;巴伦支海及其附近海域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冷海水交汇处,浮游生物丰富,鱼类资源丰富,食物充足,海豹数量多,为北极熊提供了充足的食物。(3)北极熊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气候变暖,结冰期变短,北极熊的捕食时间缩短,导致食物匮乏;海冰减少,北极熊的栖息地和捕食平台减少,影响北极熊的觅食和繁殖;人类大肆捕杀海豹和北极熊是威胁北极熊生存的根本原因;岛上人口增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致使海水污染严重,影响北极熊的生存环境。24.(2020·汉中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界磷虾集中分布于南冰洋的南聚合带。这个聚合带位于55°S~80°S之间,海水温度为-1.3~3 ℃,是由西风漂流与沿岸环流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两大洋流之间,出现了大漩涡,如威德尔海。南极磷虾聚集在这个海域,形成了南极洲的一大族群,为其他海洋生物和鸟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南极磷虾数量巨大,且营养丰富,被称为“海上粮仓”。多年来,世界渔业大国一直在进行南极磷虾的商业捕捞活动,下图中红旗代表我国辽渔集团2010年南极磷虾捕捞海域,阴影代表磷虾集聚区。
(1)说明南极沿岸环流的形成过程。(2)分析南极环流辐合区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3)指出船员在威德尔海海域捕捞作业面临的风险。【解析】(1)南极沿岸环流的形成过程与当地的盛行风向有关。自极地高压辐散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极地东风,极地东风吹拂海水自东向西环绕南极大陆运动形成南极沿岸环流。(2)南极环流辐合区生物资源丰富与该海域的洋流有关,该海域内有西风漂流与南极沿岸环流流经,扰动底层海水,营养盐类物质上浮,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磷虾、鱼类丰富,吸引海鸟和大型海洋生物前往捕食。(3)其风险主要来自洋流、冰山、海洋生物及暴风。南极沿岸寒流受南极半岛阻碍,形成大洋漩涡,洋面不稳定;南极大陆冰川崩塌入海,形成冰山,威胁作业船舶安全;大型海洋生物出没,对作业人员直接构成威胁;终年受极地东风控制,多暴风。【答案】(1)自极地高压辐散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极地东风(东南风),极地东风吹拂海水自东向西环绕南极大陆运动。(2)西风漂流与南极沿岸环流流经,扰动底层海水,营养盐类物质上浮,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磷虾、鱼类丰富,吸引海鸟和大型海洋生物前往捕食。(3)南极沿岸寒流受南极半岛阻碍,形成大洋漩涡,洋面不稳定;南极大陆冰川崩塌入海,形成冰山,威胁作业船舶安全;大型海洋生物出没,对作业人员直接构成威胁;终年受极地东风控制,多暴风。25.(2020·郑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鄂霍茨克海(位置见图Ⅰ)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冬季大部分海域的海冰南下至北海道沿岸,会形成著名的流冰景观。每年1月末到3月初是北海道流冰的最佳观赏季节,但流冰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常有游客无功而返。海域西部的黑龙江是注入鄂霍茨克海的最大河流,其水量丰富,有机质含量高。海域东侧的堪察加半岛是虎头海雕的重要栖息地,虎头海雕常在浮冰上捕食鱼类(图Ⅱ)。每年冬季,虎头海雕伴随流冰,从堪察加半岛向北海道迁徙越冬。
(1)说出鄂霍茨克海海冰边界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2)描述北海道流冰的形成过程。(8分)(3)分析流冰对虎头海雕迁徙越冬的积极作用。(8分)【解析】(1)变化可从边界线走向、变化方向与快慢角度描述;注意该边界是海水结冰与不结冰的界线,则原因就是海水结冰位置及变化的原因。(2)解读“冬季大部分海域的海冰南下”“形成著名的流冰”的含义即可。(3)依据材料可知,积极作用体现在“迁徙”与“食物”两方面。可从载体、捕食场所、食物保障等方面分析。【答案】(1)变化特点:海冰边界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从近岸海域向远岸海域扩展;西部海域海冰边界扩展速度快。主要原因:冬季,陆地降温速度快,近岸海域先结冰;北部海域纬度高,降温早,先结冰;受寒流影响,西部海域先结冰;黑龙江注入大量淡水,海水盐度低,(使海水表面形成了低盐分的水层,)西部海域易于结冰。(2)鄂霍茨克海海冰丰富,为流冰提供冰源;受冬季风和寒流影响,海冰南下,形成流冰。(3)虎头海雕以流冰为载体南下,节省体力;流冰为虎头海雕提供捕食场所;流冰将黑龙江输送的大量有机质携带至北海道海域,藻类和鱼类繁多,为虎头海雕提供食物保障;海洋表层的流冰对下层海水起到保温作用,利于冬季鱼类的生长。
END
点一下,我就知道你“在看”